分享

看完《啥是佩奇》,你可能误会了啥是佩奇

 余近山 2019-01-20


如果连平安北京和中国消防都蹭《啥是佩奇》的热度,而我不跟着蹭,实在对不起被女儿当成泥坑跳坏的沙发。


但是,作为《小猪佩奇》的强制性骨灰级观众,我不得不说,《啥是佩奇》虽然刷了屏,却没说明白到底啥是佩奇。


不是说它拍得不明白,而是说,它作为《小猪佩奇过大年》的宣传片,传递给人的感觉跟《小猪佩奇》不一样。


比方说,大家看完《啥是佩奇》,第一感觉基本都是“感动”“温情”,可这并不是《小猪佩奇》日常的调调。


当然,这好像不重要。


社会我佩奇,开心就无敌。只要能哄娃,掏钱我乐意。


可我还是忍不住安利一个真正的佩奇。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思考一下她到底是不是你的菜。



先介绍佩奇和她的家人。


总体来说,佩奇是一只患有轻度公主病的粉红色小猪。


她最大的爱好是跳泥坑,这让我极度怀疑她的后肘非常筋道。


好吧我太邪恶了。对这么可爱的小盆友,怎么能产生这么猥琐的联想呢。


不过,公正地说,佩奇其实并不可爱。她情商不低,但脾气不好,经常耷拉着脸,让人哄的时候远远多于哄人的时候。


反而是佩奇的弟弟乔治性格好些。他是个天真的小男孩,最喜欢的玩具是恐龙先生,第二最喜欢的是罗恩·韦斯莱最讨厌的蜘蛛。


佩奇和乔治的爸爸在一家建筑设计公司上班。这家公司看上去很闲。


于是猪爸爸利用闲暇时间充分开发潜能,成为了跳泥坑世界冠军。


他们的妈妈貌似是一名全职太太和兼职会计。


她非常喜欢吃烘焙。由于她是猪,所以不需要考虑反式脂肪酸的问题。


佩奇的主要亲人还有猪爷爷和猪奶奶。但这应该是翻译错误,因为他们实际上是猪妈妈的父母,也就是猪姥爷和猪姥姥。


没办法,谁让英语在称谓方面特别贫乏呢。冯友兰说,汉语中关于亲戚的称谓有100多种,而英语在这方面的词汇量,大概可以用佩奇的蹄子数过来。


或许也正因如此,经常出镜的佩奇家人才只有这几位(多了不好区分)。顺便说一句,猪姥爷和猪姥姥还养了一只叫波利的鹦鹉,会说各种人话,仿佛是李雷和韩梅梅那只的同款。


OK,现在说重点:这组看上去非常普通的家庭组合,与我们通常对“家”的理解相比,其实有点不一样。


首先,这部动画片叫《小猪佩奇》,而第一主角佩奇是女性/雌性/母的(不好意思我不知道该怎么定义她的性别)。


这就跟我们的动画片不大一样。我们也有很多专门面向低龄儿童的动画片设计了“姐姐+弟弟”或“哥哥+妹妹”的二胎组合,但它们的第一主角往往是那个男生。


这是巧合吗?可能是。


但也可能是,文化上确实有点差别。英国那旮瘩似乎更倾向于Lady First,别看猪妈妈只是在家带孩子,却非常受尊重,连出场顺序都排在挣钱养家的猪爸爸前面。


更别说动画片对她的家庭背景的交代,远比对猪爸爸那边的介绍更详细。


当然,这些区别还只是表面上的。


更深层次的区别是,佩奇几乎从不照顾她的弟弟乔治(注意,不是不爱,是不照顾)。


比如佩奇曾邀请她的塑料姐妹花、有cosplay癖的小羊苏茜到家里玩,她们仗着自己年纪大,就欺负乔治。


那猪爸爸和猪妈妈是怎么处理这桩纠纷的呢?他们没有对任何一方进行批评教育,而是找了一个所有孩子都能接受的游戏,陪他们一起玩。


在我看过的前4季156集中文版《小猪佩奇》中,猪爸爸和猪妈妈从没说过“佩奇,你是姐姐,你要让着弟弟”或“乔治,你是男子汉,你要让着姐姐”之类的话。


事实上,他们从不对儿女进行说教。面对孩子的哭泣、失落和胡搅蛮缠,他们永远用孩子的方式来处理。


他们跟孩子几乎是完全平等的。没有“你要……你要……”的硬规矩,也不说很多大道理。


所以,如果你习惯了每个故事结尾都要有一个升华,都要像《孔融让梨》和《司马光砸缸》那样得出明确的符合传统道德观的中心思想,那《小猪佩奇》绝不是你的菜。


不过,“不说教”还不是《小猪佩奇》的最大特点。


它的最大特点是“不感人”。



《啥是佩奇》很感人,这我承认。或许《小猪佩奇过大年》也能一样感人。


但《小猪佩奇》不感人。我猜,这可能与它的受众群体的年龄阶段有关。


关于这一点,只要看看佩奇的日常生活就可以知道了。


她的家是一所山间独栋别墅。


周末出游,她坐的是家里的敞篷车。


另外,她还能借到智能水陆两栖露营车。


她的姥姥和姥爷有山地小火车和私人游艇。


她经常出没于游乐场和博物馆,还常去滑冰。一言不合就去海边玩耍。


除了父母成天带她出游,幼儿园的夏令营也很丰富多彩。


所以,千万不要以为,佩奇生平最大的爱好是跳泥坑,就说明她属于村头二妞的类型。


我没有歧视“村头二妞”的意思。我只是说,《小猪佩奇》的叙事风格是平淡和轻快的,它完全没有展现生活的艰难,没有讲述猪爸爸和猪妈妈一边工作一边带孩子多么辛苦,甚至没有父母和孩子之间所谓的“理解”和“体谅”。


它既不是“父母在外打拼,回家看到懂事的孩子,感到很愧疚,悟道要多陪家人”的那种叙事,也不是“孩子一开始不理解父母为什么总是不理自己,后来懂事了,明白父母很辛苦,开始理解父母”的那种套路。


我们大概永远不会看到那种叙事、那种套路的《小猪佩奇》。它从不强行煽情,只有岁月静好的生活,和轻松愉快的玩耍。


它仿佛在提醒我们,幸福是天经地义的,快乐是与生俱来的,你不需要在辛酸泪水中体味幸福,不需要在艰苦跋涉后品尝快乐。


当然,就算在英国这种号称“中产居多”的国家,佩奇这样的生活,在现实中也不多见。


可是,佩奇的存在,又确实让人们看到了另一种生活的可能:


这种生活,不打扰谁,不感动谁,不治愈谁,不赞美谁。


生活的每一个点滴,都是一段美好的旅程,无论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城堡,还是绿色低碳无公害的泥坑,都拥有等价的、纯纯的、孩提时代的欢乐。


在这个即将到来的小猪佩奇的本命年,我们或许都需要这种欢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