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妇好墓中发现玉鱼,古人以此物下葬,还有三个少有人知的秘密

 历史解密坊 2019-01-20

在古代,基于万物有灵,自然崇拜的需要,人们常会按照动物样子,制造一些器具,并赋予它一种特殊的意义。像是很常见的鱼形器——玉鱼,也就是用玉雕刻的鱼,曾经作为随葬的明器,而风行一时。比如在妇好墓中就发现过多枚,它到底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呢?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爱妻,而关于妇好墓的发现,甚至可以用“传奇”来形容,1975年冬天,在“农业学大寨”的背景下,安阳小屯村的村民也开始行动起来,准备将村里的一处土岗平整掉,变成良田,等待来年种庄稼。消息传到县里,安阳的考古专家们就坐不住了,因为他们一直怀疑这座土岗下面,藏有商代的古墓。

可是在以粮为纲的年代,不让当地的村民平掉土岗,种植粮食这是不成的,想要阻止,只有拿出土岗下面,藏着古墓的有利“证据”,专家们很快就开赴现场,并对这片区域进行了考古钻探,最终的结果,真的让专家们很兴奋,因为十几探铲打下去,他们就基本探明了墓葬坑的位置,最后一铲提上来,铲头的墓土中,还夹藏着一块碎掉的玉片,玉片就是强有力的“证据”,让这个孤零零的小土岗才得以保全。一转眼,寒冬过去,春暖花开的时候,安阳的考古专家们,齐聚小屯村,对小土岗的考古工作,就有条不紊地展开了。

经过数月对墓葬的清理发掘,专家们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和玉器,不仅数量多,而且成色好,种类全,并根据器物上的铭文,判断墓主人为妇好。当时,专家们在妇好已经腐烂的棺椁周围,挖出来一大坨淤泥,为了确保里面没有夹带随葬品,他们就找了个大水盆,然后借助筛子,将淤泥放在水里面过滤一遍,可没想到的是,还真的发现了好东西。

这件文物,竟是一个个弧形白玉。专家经过进一步的鉴定,发现出土的白玉,竟是一条玉鱼,出土一条玉鱼,也许是碰运气,可是接下来,考古专家们,又在妇好棺木周围的淤泥和腐物中,发现了几条同样材质,同样形状,雕工大同小异的玉鱼,这些玉鱼经过测量,长有7厘米,宽有1.6厘米,不仅雕工古朴精美,而且充满了一股严整之气。看罢这些玉鱼,专家们就疑惑了,这是妇好的配饰吗?配饰为何散放在了棺椁旁,用玉鱼随葬又有什么深意呢?

经过专家们的深入研究,发现玉鱼确实是墓主人的随葬品,而它还有三个让人想不到的秘密:

第一:玉鱼可以治病。

玉是一种特殊的天然矿石,具有一定的清火降温功能。比如,杨贵妃就用玉鱼来缓解身体不适,“(杨)贵妃苦热,肺渴,每日含一玉鱼,藉其凉津沃肺”(冯贽《云仙杂记》)。因此,玉鱼就像是一能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可以随着墓主下葬,所以一直以来都备受推崇。

第二:玉鱼象征美好。

自古以来,玉都是美好的象征,常言“君子如玉”;另外,“鱼”和“余”也是同音,所以表示“年年有余”,体现了古人的一种财富观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所以玉鱼,就成了一种流行的随葬品,让死者在另一个世界,也可以过上好日子。

第三:鱼化龙可以升天。

因为在古人看来,鱼和龙之间可以“互化”,所以用玉鱼随葬,是相信鱼可化龙带死者“升天”,或者是保佑死后平安,不受邪恶的侵扰。而且用玉鱼随葬的风俗,除了殷商时期很普遍之外,在后世的墓葬中,专家们也多有发现。

而现代人对玉或者玉制品的喜爱,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发生丝毫改变,带玉、赠玉以玉做为传家宝等等,这都是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同时也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完美体现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