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传奇女将军妇好,结局悲惨

 徒步者的收藏 2019-04-18

(妇好复原图)


一、历史上第一位女军事家

妇好,一个女人,一个军事家、政治家,第一个被载入史册的女人。

一个对于中华历史具有重要贡献的女人,她的胸怀就是上万精兵的魂魄与本色,她那俊美又威仪的脸上飘逸着睿智与韬略,朗星一样的眼神,挑战生命的底蕴,超越了世俗与平庸,是一面飞扬着精神的旗帜。

妇好,名叫好,妇是一种亲属称谓,又是一种尊称,铜器铭文又写作“后母辛”,这源于她的庙号称辛,即乙辛,也就是周祭卜辞中的“妣辛”,是商王朝第二十三代王武丁的王后(这王后就是后来的皇后)。

武丁被称之为中兴君主,迁都殷的君王盘庚的侄子。武丁执政期间改革祭祀制度,加强王权,对周边的土方、舌方、羌人等方国部落进行一系列战争,取得了胜利,令国力强盛,而辅佐他中兴的就是妇好。


二、南征北战拥有封地

妇好第一次统兵作战缘于羌人对商边境的进攻,武丁手下将领始终没能战胜对手,逐渐处于劣势,就在这时,妇好站出主动请缨,武丁先是卜卦认为上吉,就让王后妇好带领久经沙场的将领禽、羽等人,统率一万三千大军前去迎敌。

要知道在三千多年以前,对于战争,规模都不是很大,人数几百到上千,可以说妇好这一万三千兵马声势浩大。

羌人,控制着西北地区,降服了许多过去臣服商王朝的方国,然而入侵商境。

妇好一战扬名,让武丁看到了妇好的军事天赋,便开始了征战四方,对土方、巴方、夷方诸方国都取得胜利,笑傲疆场,在对巴方作战时,根据战场形势,巧妙设伏,断巴方军队后路。

当正面的商朝部队击败巴方部队,溃败下来的巴方士卒,陷入妇好事先布置的“口袋”中,予以歼灭,这也是有文字记载的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设伏歼敌。

每次妇好统兵凯旋归来,武丁都要亲自出门迎接,设宴庆功,并且妇好拥有自己的封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妇好更是商朝主持祭祀的人,权倾上下,荣耀无比。

(妇好墓出土的文物)

三、殷墟上的妇好墓

妇好的名字,最早被人们知道,是出现在甲骨文中,一直处于迷雾之中。

她的传奇故事,因墓葬的发现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在安阳殷墟遗址的西边,距离洹河不太远的地方有一个土岗,高出正常的地面约半米左右,这高岗一直是荒地。

到了七十年代,安阳市政府想把这块土岗平整一下,变成良田,于是,考古工作者就对这块土岗先进行了考古钻探,竟然发现下面是极其密集的夯土房基,考古工作者预感到什么,就进行了发掘,刚开始发掘,发现这仅是一个规模一般的竖穴墓,但随着发掘的进展,惊喜接二连三,不断出土国宝级文物,这些陪葬品分为六层,共出土了1928件珍贵文物,

玉器(玉器精美绝伦,有疑似红山文化的玉器,还有一件玉凤,是女性的象征,对于中华民族尚玉的精神,得到淋漓的体现。)、宝石器、象牙器、骨器、蚌器等,其中青铜器就有468件,还出土了戈、钺、镞等武器,两件精美的大铜钺更是让人惊叹。

其中一件大铜钺长39.5厘米,刃宽37.5厘米,重达十八斤,钺上饰双虎扑噬人头纹,有“妇好”二字铭文,据专家考证,这件大铜钺不是实战兵器,应该是妇好统帅兵马的权力象征,是礼器,可见妇好在当时掌管着征战统兵之权。

在出土的青铜器上,有109件刻有“妇好”的名字,据专家讲,在发现的甲骨文上,有二百多片提到妇好的故事,比如“辛巳卜,登妇好三千,登旅万,呼伐羌”;妇好墓的出土,振奋了世人。


四、眺追芳躅

一幕幕历史活剧开场与谢幕,这甲骨文为历史作证,这妇好墓,三千余年负载着一串串神奇的过往,守望着曾经的辉煌。专家们认为,正是妇好的南征北战,使中华文明得以延续,并传承至今。

可以说,妇好是中国历史上拥有封地与军队的第一位女性。

让演义中的杨门女将与花木兰,在她面前黯然失色。绝对的盛世气质,绝对的万千风情。

然而这样一位主持商朝征伐与祭祀的妇好,却三十余岁死于难产,让人惋惜。远去了旌旗与战鼓,远去了祭坛与神明,唯有这殷墟高岗,守护着一缕早殒的芳魂,绝代风华与天生智慧,永恒在甲骨文上。

多少壮阔的场景缭绕心头,眼前浮现妇好横钺立马。端视时光那边陈年的葬礼,依稀清脆的朗笑传遍大好河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