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墨名家四条屏展 · 李安军

 泊木沐 2019-01-20

李安军,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特聘画家,常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水彩艺委会主任,常德设计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常德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常德民盟书画院副院长,常德画院特聘画家,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首届野鸭子新村杯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评委,现供职于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

《四条屏之一》 34x136cmx4

个人作品集

《美术家李安军》中国美术家协会出版;《十方艺术精英特刊·李安军》十方艺术机构出版;《外物造化·李安军水彩艺术作品展》徽商书画院出版;《安军诗画集》《当代美术》杂志出品;《中国当代绘画品鉴系列·李安军》中国文艺出版社;《众妙之门.李安军水墨小品集》(团结出版社)。作品被多家艺术馆与收藏家收藏。

《四条屏之二》 34x136cmx4

水墨随想

我去十方艺术馆和一了艺术仓库多次,感受到当代艺术观念对我的心灵的撞击,多次有画水墨的冲动,前不久画了一批实验水墨作品,尽管不成熟但我感受到了快乐,体验到水墨的酣畅,以及中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

《四条屏之三》 34x136cmx4

对水墨钟情的艺术家会有别样的感触,只要置身于笔墨纸砚的氛围中,其视听嗅触等感官即会被一种难以形容的惬意所控。有时只需即兴到位的第一笔墨色,便会产生某种既心向神往却又莫名疏离的心境体验。只要第一笔水性与墨性的笔道控制在生宣纸上显现出令人满意的视觉效果,随之而来的墨色笔道便会轻快地哼起歌来且舞蹈起来。

《四条屏之四》 34x136cmx4

此刻,生宣纸慷慨涵容有节制的“性情”笔道牵引着此起彼伏的墨色呈扩散状蔓延,直至相互渗透融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笔情墨趣之中——惟生宣纸才具备资格存留水墨间隙如梦如幻、浓淡相宜的“性情”笔痕。随着水与墨在生宣纸上奇妙地渗化,墨块墨色以舒缓展开的形式意蕴,牵引出直接诉诸视觉的语言系统,某些已固化为中国文化识别系统的词汇——纯粹、飘游、空灵、野逸、雅致乃至炫耀,即会在脑际中飘然升起,直达观念的畅想。

《春之曲》 68x102cm

中国的水墨画便是这样一个既自由又自律的独具纯粹品格的画种。它既让思想自由自在地跳跃,又具备洁身自好的特点,似是清心剂,起到息事宁神的作用。古代高人的水墨画逸品,似在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水墨画的力量和价值在于纯化了的“使我超越自我”。

《家园》 50x62cm

很早的时候,中国先民便看见了水流动的时间性与水墨思维的抽象化的维度。在先秦的哲学中,玄黑相异于五彩的观点被解释得很透彻。《抱朴子》云:“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眇昧乎其深也,故称微焉;绵邈乎其远也,故称妙焉。”玄“胞胎元一,范铸两仪,吐纳大始,鼓冶亿类”,且“增之不溢,挹之不匮”,“可与之水”。如此之角度描述玄黑的空间,尤如身处令人惊恐的宇宙。

《苍松傲骨》 136x136cm

飘游于无始无终的幽邃深远的境界里,表明先民已具备了置于“俯瞰”高度捕捉事物奥秘的敏锐感受力和富于创造性的表达力。据此,我们理解了中国水墨画为什么会以一种笃信的精神性原则偏离感官世界“五色”之表象。独执黑色,即是以超感觉的方式深潜于事物的内部,在无垠的谜一般的空间里探寻种种奥秘,人的精神才会得到“使我超越自我”的升华。

《无事品茗有福读书》 34x46cm

羊毫笔为中国的主要画具,游艺于水墨之间可生化出“阳刚”之美。对于柔性工具的嗜好,其间的文化意味亦体现着中国人的好恶观和欲望的方式,它喻示着只有在母体般的关照下,人类所有的欲望才能纯洁健康,服从社会的契约。因为,人类的一切创造均归于自然母体的原创。这便是中国文化的底蕴,任何雄性的、阳刚的、野性的意味均应融化在这种底蕴中。综上所述,我们对中国人的水墨情结及其精神原动力有了更深的感悟。

《细品清香》 34x46cm

对于中国水墨画,我的理解是:水墨画自肇始之时直至宋元明清均可视为“以柔制刚”或者“刚柔相济”的绘画,这种绘画的哲学基础是——人类应尊重自然母体及宇宙精神并力求与之和谐对话。从水墨画的文化底蕴来看现代水墨实验,视野将变得更为开阔。我以为“传统”应着眼于华夏先民“圣”的原创,中国绘画所讲究的“和”正源于那远古的时期,中国文化的优势在于“和”,而“和”亦体现着兼容性。孔子所强调的“和”、“礼”、“仁”,实则是颂扬先王之“美”,一切的分歧贵在达成协议。需要强调的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和华夏民族的思维方式,也是现代艺术发展的基础。  

《煮土茶歌图》 34x46cm

从水墨宇宙观和母体自然之角度去观照水墨画的自由与自律,对现代水墨语言探索的自我确定便多了一份心态上的平静与安稳,远离了躁动与不安。我确信,水墨媒材能揭示我的心路历程。水墨画,并非由先民所创便“逻辑”性地规定了只能“代古人立言”。传统水墨画的文化规定更多地意味着对传统文化情境的依存关系,它或许与现代人的文化语境和视觉经验有矛盾,但是,新旧模式之间的融合所引发的亲和力与反亲和力的矛盾,反而突出了水墨画形式转换与拓展的诱惑力与价值。今天,我们虽然无法改变生存处境,但至少能够改造与丰富我们的语言。

文/李安军

《沅水春曲》 50x180cm

《沅水渔曲》 68x136cm

《淡饭清茶有真味,明窗净几是安居》 34x67cm

《到清凉境,生欢喜心》 34x67cm

《诗床竹雨凉,茶鼎松风细》 34x67cm

《闲是闲非休要管,渴饮清泉闷煮茶》 34x67cm

《心随流水去,身与风云闲》 34x67cm

《一瓯解却山中醉,便觉身轻欲上天》 34x67cm

《一天无空座,四时有香茶》 34x67cm

《竹雨松凤蕉雨,茶烟琴韵书声》 34x67cm

《读夏图》 50x50cm

《花开无声》 50x50cm

《思春图》 50x50c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