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汉字》恢复民族自信,汉字是这个星球最美的文字

 容得草堂 2019-01-20

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四大文明唯有中华文明还没有消亡就是因为我们文字统一思想统一。

          從甲骨文研究,到未簡化前的文字和語言,我們不難深切地體悟到:中華古代祖先們對中國語言和文字的設計,完全是一種慧觀和智觀高度結合型的設計方案,這一設計是爲了使子孫後代在運用應用的過程中,能夠啟迪慧心,提升智力。是爲了同步開發人的慧性和智性,使後代能夠自然地在運用之中,同步開發慧和智,雙向同步開發,慧智雙運同成。可以說,中國的文字和語言就是活靈活現的一元四素方法論的設計成果.

    中國文字語言的這些優秀特點,已經被近代中外科學研究的成果所逐步地證實。教育部設在解放軍 306 醫院的認知科學與學習重點實驗腦功能成像中心與香港大學合作的一項最新科研成果,最終揭開了中國語言文字與西方語言文字不同的謎底。科研成果揭示出,使用表意象形文字的中國人與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方人的大腦中,語言區並不在同一個地方,而是各有自己的語言反射區。該項研究成果,發表在世界科技類最具權威的刊物英國《自然》雜誌上。

    中國祖先中的大智慧者,早在中華人文之初,就已經爲中國人設計了自己獨特的語言區。這種設計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如果與古代丹道理論相結合進行解析,則不難明瞭祖先們是在深度內觀、慧觀下的科學發現,是觀之於物、體之於身、修之身、其德乃真的必然結果。

   直至今天,我們的現代科學研究才發現,人體大腦語言功能區其實有兩個:一個是位於前腦的布魯卡區,另一個是位於後腦的威爾尼克區。使用中文的人,平時主導語言功能的主要是大腦中前腦的布魯卡語言區,這一語言區與運動中樞區緊相毗鄰。而後腦的威爾尼克語言區平時幾乎用不到,因此這一區域的功能極弱,在腦影像圖上不易找到。

    科學研究發現,使用拼音文字的人,他們所常用的只是後腦的威爾尼克語言區,而前腦的布魯卡語言區卻幾乎未加使用。而後腦的威爾尼克語言區所毗鄰的是聽力區。這一重要的科學發現,對我們瞭解自己民族文化的特徵和與西方文化的差異,從而高度重視本民族文化教育的特點,具有重大的意義。這對於我們改進今後語文教學的方法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什麼價值呢?既然中文語言功能區與運動區緊密相連,那麼,中國的表意象形文字與西方拼音文字的學習記憶方法就應當有所不同。要想學好中文,顯然就要多誦讀、多看、多寫、多印心。舌頭的運動、聲帶的運動,眼球的運動就是重點,“心開竅於舌”(《黃帝內經》),舌動竅開心明,開慧而增智。總之,要靠“運動”來通過語言和文字啟迪慧心和智識。古人將學習民族經典的方法分爲四大類:目治,口治,心治,手治。這四大治學的方法,充分與大腦皮層運動中樞的功能相關,充分體現出一個“動”字,也就是要求動眼、動口、動心、動手。四動合一,啟動大腦額葉區左右雙側的“布魯卡區”。“目治”,就是動眼閱書看字;“口治”,就是動口出聲朗誦經典;“心治”,就是動心印心而心領神會;“手治”,就是動手書寫抄錄經典文字。中國文化的學習和掌握,離不開目、口、心、手整體的綜合全面運用。經典誦讀中的書聲朗朗而入耳,清泉潺潺而出心,通過動口而達到動心的寶貴方法,是學習和掌握中國文化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可惜,這一民族文化的瑰寶,重要的技術方法,在教育界卻被廢棄長達百年之久。時至今天,古風淪喪、清音不起。魯迅先生筆下那種“人聲鼎沸”的經典誦讀場面近百年來蹤影全無,沈德潛先生提倡的儒門“密詠恬吟”的經典誦讀方式也難覓其蹤了。民族文化的復興,道德的復興,急待經典誦讀寶貴方法的恢復。

    根據《羊城晚報·新聞週刊》第 188 期報導:“一名叫米尼的少年,因腦外傷不幸患上了失讀症。費城的心理學家嘗試用漢字來治療米尼的失讀症。在一張紙上,上行寫英語句子,下行寫同樣意思的漢語句子,要求米尼看著漢字讀出英語句子來。結果米尼毫不費力地把英語句子讀了出來,而以前單看英語他是念不出來的。在漢字的不斷“提醒”下,米尼慢慢恢復了閱讀英語的能力。美國一些專家已經感悟到,漢字不僅有書法上的節奏感、線條美,而且方塊漢字的“形”能傳遞豐富的理性資訊,既有猜讀的可能性,又有聯想的餘地,更充分均勻地使用大腦兩半球,有助於思維能力的發展。已有人提出以學習漢語的方法來提高西方兒童的智慧和老年人的康樂水準。漢字有著悠久的歷史。爲學術界公認的我國最早的古漢字資料,是商代中後期 ( 約西元前 14 至前 11 世紀 ) 的甲骨文和金文。漢字是典型的在表形文字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表意文字,不同於用字母把語言的音素或音節顯示出來的表音文字,如英文。這一特點在經典中表現得最爲突出”。

    中文字形,由於具備“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等等豐富的內涵,而且將形、音、義三位一體地整合成資訊模塊組,對大腦的綜合作用就構成了系統性和整體性以及全息性,其功用同樣是有利於啟迪智慧,雙向同步開發慧和智。修真生理學中的性線和返天鏡的奧秘,都完整地包含在其中,只待科學的發現和驗證而已。中國古文化無一例外地都是源於道和德,以倉頡爲代表的古聖,在造字的過程中也毫不例外地遵循著一元四素方法論的全息觀。慧觀與智觀高度統一和結合,這是祖先們創造文字的前提和基礎。漢字承載著中國古代文明的靈魂,維繫著民族發展的命脈,是民族文明發展的食糧和豐富營養。漢字最巨大的功能,是維繫著多民族、多語言的共同認同。中華民族在東方這塊土地上,能夠維持五千年而不出現分裂,漢字的無量功德就在其中!語文和宗教是世界上每一個民族得以形成和發展的兩大基本元素。但是對中華民族來說,語文中的“語”和“文”各自獨立,語和文這一元素,在中華民族的發展和形成過程中所起的作用,遠遠比宗教這一元素的作用更爲強大和重要。中國文字對民族的凝聚力,比宗教所產生的凝聚力似乎更加“無聲勝有聲”。漢字之所以對中華民族的凝聚起著無比巨大的作用,就是因爲中國的“語”和“文”是脫節的,是分離的,是可以各自獨立存在,而又被各種“語”所共用的。這,就是漢字傳神之妙的一個重要方面。漢字具有一個拼音文字未能具備的重要特點——表意不表音,這與拼音文字完全不同。

两岁的宝宝认识1000个汉字


漢字表意不表音的獨特性,是漢字能讓各類語音共用的工具。任何語言都能夠共用漢字,包括西方世界將來都可能將漢字作爲可以共用的文字。世界上的象形文字眾多,漢字卻是世界上唯一能夠全面保存自己民族傳統文化的最古老的文字。

六个月宝宝认识三千汉字


读经宝宝是“理念+教具+辅导陪伴+妈妈成长课程”的全套胎早教方案。由知名胎早教专家孟丹梅老师创办,在胎教和蒙养阶段,怀胎10月和生下来的6岁之内,以东西方的经典为内容,以听、感、赏、读为教法,使孩子的眼、耳、鼻、舌、身与内在的作用,以此来开发孩子的智商,情商之综合生命,能够这样做的孩子性情美善,不哭不闹,识字量过千,满腹经纶,东西方经典名画如数家珍,无论是逻辑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动能力都比普通孩子超

教具面世几年来,已培养了10000多个性情美善、头脑聪明的读经宝宝

用户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读经宝宝培养的专家讲师团队已成为国内

200余家胎早教机构特邀讲师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