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惊现硕士一作发《Nature》 !

 北书房2014 2019-01-20

来源:中外学术情报——学术资源第一站。你想要的,全在这里。

真的是有志不在年高!做出顶尖科研成果,发表顶级期刊,并不只是大牛们的专利,也不一定非得拥有名校教授、博士头衔,普通硕士也能做到!

最新获得消息,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FUNSOM)硕士马玮良同学,以第一作者在世界顶顶顶级期刊《Nature》上发了论文!


要知道,一辈子在Nature上发表一篇论文,是多少科研工作者朝思梦想的事,全国1000多所高校,多数有史以来整个学校都没有出过一篇《Nature》呢。


而这种成果,被一名硕士实现了!


这篇文章题为《In-plane anisotropic and ultra-low-loss polaritons in a natural van der Waals crystal》,发表在2018年10月24日出版的《Nature》杂志上(DOI: 10.1038/s41586-018-0618-9)。文章是关于二维材料中各向异性极化激元的,第一署名单位苏州大学(这也是苏大历史第一篇一作《Nature》)。



看到没有!马玮良同学排在最最最前面,不折不扣的第一作者!



据悉,马玮良本科、硕士都毕业于苏州大学,本科毕业于该校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专业(2011-2015),硕士毕业于该校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物理学专业(2015-2018),这篇《Nature》见刊于他刚刚毕业不久,可见其成果应该是诞生于读研期间。


另外,排名第三的共同第一作者李绍娟是该院讲师,北大毕业的博士。通讯作者鲍桥梁,是该院原特聘教授,现为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终身副教授。此外的共同一作Pablo Alonso-González、通讯作者Rainer Hillenbrand都是来自西班牙的教授。


这篇论文展示了鲍桥梁教授领导的国际合作团队在面内各向异性和超低损耗声子极化激元研究中取得的重要成果。该院官网评论称:“该工作首次成功地实验揭示了在天然材料的平面内各项异性传播的极化激元,并且建立了两种各向异性极化激元的理论模型。这种各向异性极化激元为不断增长的范德华尔斯层状材料极化激元大家庭增加了独特的一员。与外部物理因素如应力、电场栅压调控和光注入载流子等结合,我们有望可以实现各向异性声子极化激元的动态调控,从而为在纳米尺度定向控制光传输和光-物质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崭新的途径。”


是不是没看懂?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把光关进笼子里”!


作为一名硕士生,马玮良同学一作发《Nature》,真的是太厉害了。他的例子,应该提醒和激励我们所有的青年研究者,一定要坚持努力,别轻易放弃,科研机会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


多说一句,按照之前华侨大学博士生发了《Nature》据说依学校标准可以拿50万奖金,珠海市人才引进条款中称发一篇《Nature》可得奖励100万,不知道苏州大学有没有类似的表示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