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筑企业管理税务风险,需要“一体化”思路

 songsgt 2019-01-20

管理税务风险,需要“一体化”思路


2018.11.23中国税务报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建筑施工企业,已经把税务管理与具体业务、财务管理等环节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建立“业财税一体化”管理体系。

  

  业务与财务、税务的协同作用,对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十分重要。举例来说,企业开展研发,需要科技、信息、研发、人事、采购、资产管理、财务等多个部门的沟通协调,而要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需要从立项、研发模式、合同、发票、原始单据、会计核算、凭证、申报与备案等全流程进行管理。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采用PPP模式十分常见。在这一模式中,更需要“业财税一体化”管理体系。在PPP项目前期,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招投标文件和实施方案等资料,使财税部门能够准确测算了项目的整体税负、利润、现金流及实际收益率,为项目投标提供决策依据。记者了解到,正是由于各部门之间的有效协作,和项目全流程的有效管理,中国中铁在PPP项目中取得了显着成效。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中铁及下属单位以控股和参股等形式,共承揽PPP项目156个,项目总投资5532亿元。

  

  北京华政税务师事务所运营总监仉喜林说,税务风险管控过程,是一个涉及多主体、全流程、全税种的过程。项目合同的拟定阶段,既需要业务部门对具体的施工细节进行明确,也需要会计、税务部门的协同作用。涉税条款的约定是否符合税法的规定?是否最大化降低了企业纳税成本?会不会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这些都需要税务部门的积极参与。同时,是否在项目所在地注册成立分子公司,既需要考量具体施工管理的需要,也要考虑税务等因素的影响,结合税收因素考虑成本,如在确定分子公司注册地时,可选择有税收优惠的区域,也可注册在非市区,以适用税率较低的城市建设维护税。在确认完工进度,以按期在项目所在地预缴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时,需要根据业务部门的工程监理记录来确认工程计价,并结合合同付款条件确认计税基础。

  

  不少施工建筑企业反映,由于项目业态多、管理主体多,且项目分部地域广、规模大、交付周期长、海外项目日益增多等特点,企业面临着项目部资金集中管理难度大、成本总体监控管理难度大、人力资源配置需用量大、业务协同管理效率低等困难。

  

  现在,越来越多的建筑施工企业认识到,企业真正应该追求的,不是单纯的税收成本最小化或施工收入最大化,而是各部门协调下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只有打破业务、财务与税务之间的隔阂,实现相关信息的实时共享,才能实现经营与税务一体化、会计与税务一体化、总部与分支一体化、内部控制与税务管理一体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