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咳嗽久治不愈,国医大师帮您“送客”!

 凡凡人人人 2019-01-20

导读

一年四季中,感冒咳嗽都是很常见的疾病,若是偶尔咳嗽几声,很多人可能不以为然,也不曾警觉,但若一咳起来,就没完没了,咳得两眼泛金花,泪眼婆娑,如果到这般境地,该怎么办?不妨看看国医大师们是如何巧治咳嗽的!


旋覆黛蛤汤


1、方剂来源


首届国医大师路志正经验方。


2、药物组成


桑叶9克,薄荷6克(后下),桔梗10克,旋覆花10克(包),杏仁(炒)10克,川贝母9克,炙枇杷叶12克,黄芩10克,黛蛤散8~12克(包),白芍10克,天冬10克,陈皮9克,生甘草3克。


3、功效


轻宣润肺,清肺泄肝,止咳化痰。


4、适应证


风热燥邪外袭,内蕴肝经郁热,木火刑金,肺失宣肃引起的咳嗽。症见干咳或阵咳,痰少而黏,成条块状,不易咯出,色黄或白,或咯痰带血,咽痒而干,或咽喉疼痛,口鼻干燥,或鼻塞流涕,胸闷,或咳引胸胁作痛,心烦急躁,头晕头痛,舌边尖红,苔薄黄而干,脉弦细浮数。


5、使用方法


水煎服,日1剂,分2~3次服。咳嗽较甚、大便干,加牛蒡子、前胡;肺热痰黄,加桑白皮、瓜蒌皮,川贝母换用浙贝母;黄白块痰,酌加海浮石。


6、注意事项


避风寒,调情志。


7、临床验案


杨某,女,25岁,1988年10月22日初诊。近因工作、学业紧张,感冒后咳嗽、咯痰月余,采用青霉素肌注10天,病情无改善。


目前咳嗽阵作,咯痰黄黏成块,咽痒而干,胸闷心烦,纳食欠佳,大便偏干,小便黄,舌边尖红、苔薄黄而干,脉弦细数。证属外感风燥,内有郁热,木火刑金,肺失宣肃。治宜清宣润肺,泄肝化痰,方用旋覆黛蛤汤加减。


处方:桑叶6克,桑白皮9克,牛蒡子10克,桔梗10克,浙贝母6克,旋覆花10克(包),前胡10克,黛蛤散10克(包),海浮石15克(先煎),天冬10克,陈皮6克,神曲10克(炒),甘草6克。5剂,水煎服。


服药3剂,咳嗽明显减轻,黄痰消失,服至5剂咳嗽缓解,痰转少量白痰,继服橘红止咳丸2盒痊愈。


8、按语


风热、风燥咳嗽,多发于春秋季,盖春季多风,秋时燥胜,风木入肝,燥金合肺,金不制木,肝旺气逆,则肺失宣肃气逆为咳。特别是平素精神紧张,肝肺郁热,尤易内外合邪。


故疏表宣肺、润燥止咳同时,宜配合疏肝、抑肝、清肝诸法。路志正先生在吸收桑杏汤、黛蛤散、旋覆花汤等方意基础上,创制旋覆黛蛤汤。方中桑叶、薄荷、桔梗、杏仁、炙枇杷叶辛苦凉润,疏风清热、宣降肺气,桑叶、薄荷并能疏肝清热。


旋覆花辛温,善降气化痰、疏肝通络,黄芩、黛蛤散苦寒而咸,清肺泄肝、软化燥痰,川贝母、天冬甘寒润肺化痰,白芍酸寒柔抑肝气,陈皮苦温和胃化痰,生甘草清肺止咳、调和诸药,全方轻宣润燥,清肺泄肝,止咳化痰,清润咸寒而不寒凝,宣化疏通而不温燥,内外同治,肺肝同调,共达安内攘外,以愈风热燥咳之功。


止咳宁


1、方剂来源


第二届国医大师徐经世经验方。


2、药物组成


南沙参12克,炙桔梗10克,杏仁10克,炙麻黄3克,蝉蜕衣6克,炒黄芩10克,佛耳草12克,炙五味10克,首乌藤25克,车前草5克,粉甘草5克。


3、适应证


顽固性咳嗽。


4、使用方法


水煎服,日1剂。每剂煎煮半小时,少量频服。


5、注意事项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要起居有常。


6、临床验案


吕某,45岁。门诊时间:2001年4月8日。始因上感,鼻流清涕,咽痒咳嗽,身无寒热,眠食未见影响,二便正常。据介绍宿为过敏性体质。近上感旬日,见病势不重,只作常规处理,数日未解,续投口服和注射抗炎药,越咳越剧,干咳少痰,咽部痛痒,迁延月余,故改求中医治疗。


视其舌红苔薄,脉浮微数。就其脉症,乃系外寒伏热,肺失清肃之象,拟予宣解清里,肃降止咳。


方投止咳宁(自制方):南沙参12克,炙桔梗10克,苦杏仁10克,炙麻黄3克,蝉蜕衣6克,炒黄芩10克,佛耳草12克,炙五味子10克,首乌藤25克,车前草5克,粉甘草5克。7剂尽,症状缓解,咳嗽得减,其他如常,故嘱其再进5剂,余邪消除即可停药,后告痊愈。


7、按语


本例虽说小恙,但月余多药未效,咳势越剧,故可称为“顽固性咳嗽”。所谓顽固是因为既有表象又有里证,寒热夹杂并伴过敏,使肺开合之机失权,无能为之常态,咳嗽长时不已。


对于这类咳嗽的治疗,取方用药要巧于轻举,故拟用自制止咳宁之剂。纵观药组,配伍切体,功在协同,巧在“兼备”,故对久咳不已之顽固性咳嗽,更胜一筹,应手取效。


概言之,咳嗽是肺系的一种常见病,其致因不外六淫和内伤,以及不内外因所及。肺之生理特性善宣通,而恶壅塞。肺为主司呼吸的清虚之脏,位居最高,又为五脏之华盖,其生理平衡既依于本身功能之转化,又赖于脾肾的滋味。


一旦产生病理变化,不仅要从病位考虑,而且要着眼脾肾及肝脏的生化及抑制的影响。因此在治法和用药上要注意开合,如过于散则有碍于合,过于敛又有碍于开,故要注重非轻不举,药重则易过病所而不中的。因咳不离肺,嗽不离痰,治咳在于清肃宣通,治嗽必先涤痰。而对于顽痰怪疾,又当另行筹谋。


本文来源:《中国当代名医验方选编·内科分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