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芯hhh5h9qnk5 2019-01-20
​马祖禅师用诙谐的语言点出了学僧的心态:放不下他人的毁誉,一点小小的烦恼时时放在心上,不肯释怀。殊不知只要自己放得下,一切烦恼便都在身外,不会对自己产生丝毫影响。应观法界性,一切惟心造。人生如茶,静心以对。对错无辜,缘由前生。认得清,放得下才是聪明。人生需要“断舍离”。断,就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就是舍弃多余的废物;离,就是脱离对物品的执着迷恋。对一切有形和无形事物的产生执念,烦恼障便由此而生,贪嗔痴等诸惑一齐出现,遮掩了自心本性,禅修者把消除执念当作一个修炼目标,认为没有执念就可以将潜在的智慧显现出来,成为有大智慧的证道的人。正如《唯识述记》所说:“烦恼障品类众多,我执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