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太宗真的没杀过功臣?他杀过两个功臣,但后世都认为他杀对了

 历史的皇宫 2019-01-20

皇帝杀功臣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不仅开国皇帝会杀功臣,就算不是开国皇帝也会杀功臣,甚至会杀得更多。

皇帝杀功臣不外乎一个理由,就是猜忌功臣。一些功劳显赫,甚至功高震主的功臣,往往会死得更快。倘若皇帝本身有足够强的能力,能够驾驭功臣,通常就不会杀,也没必要杀功臣。

唐太宗的个人能力在中国数百位皇帝是数一数二的,做皇帝前带领功臣扫荡群雄,统一华夏大地,做皇帝期间又带领功臣共同开创大唐盛世贞观之治,所以唐太宗有能力驾驭功臣,他不会去杀,也没有必要杀功臣,尤其是他亲自钦点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唐太宗真的没杀过功臣?他杀过两个功臣,但后世都认为他杀对了

不过唐太宗没杀过功臣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唐太宗的确杀过功臣,而且还杀了两个,两个都是凌烟阁功臣之一。唐太宗杀掉这两个功臣,后世不仅没有批评唐太宗,反而认为唐太宗杀对了。

因为这两个功臣参与了起兵谋反,唐太宗不杀不足以平息众怒。

这两个功臣,一个叫侯君集,一个叫张亮。

侯君集早年是个纨绔子弟,投靠唐太宗之后有所收敛,跟随唐太宗南征北战,立下了很多战功。玄武门之变前夕,唐太宗对是否发动兵变犹豫不决。最后唐太宗下定决心发动兵变,全因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三人的极力主张。

张亮早年务农,先投靠瓦岗军,后随李勣(即徐茂公)投靠唐太宗,跟随唐太宗南征北战,也参与了玄武门之变。

唐太宗真的没杀过功臣?他杀过两个功臣,但后世都认为他杀对了

唐太宗继承皇位之后,侯君集官至兵部尚书、左卫大将军等,位高权重,唐太宗对他非常信任和倚重,张亮则官至刑部尚书、御史大夫等。唐太宗出兵吐谷浑和高昌,侯君集以副帅身份随李靖出征,再次立下战功,在朝廷的权势更重。

随着侯君集立下越来越大的战功,他开始居功自傲,公私不分。在攻下高昌国的时候,侯君集居然把高昌国的财富据为己有,还纵容手下烧杀抢掠,毫无军纪可言。事后,侯君集的所作所为被揭发,揭发侯君集的不是别人,正是当时做御史大夫的张亮。张亮为官正直,他发现侯君集的不法行为,立即向唐太宗揭发,唐太宗一怒之下把侯君集关进牢狱一段时间。

唐太宗真的没杀过功臣?他杀过两个功臣,但后世都认为他杀对了

侯君集出狱后,不但没有悔过,还心生怨恨,经常对身边的同僚说自己立下战功,还被唐太宗关进牢狱之类的怨言。这些怨言虽然传到唐太宗耳中,但心胸广阔的唐太宗根本没当一回事。

到了公元643年(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为了纪念一众为唐朝统一和富强立下功劳的功臣,钦点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名列榜首的是长孙无忌,侯君集虽然有过错,但也不能抹杀他的功劳,排在第十七位,张亮则排在侯君集前面的第十六位。

虽然唐太宗已经对侯君集网开一面,而且仍让侯君集名列凌烟阁功臣,但仍然没有消除侯君集的怨恨。此时太子李承乾在唐太宗心中的地位动摇,当李承乾得知侯君集对唐太宗不满,他与侯君集商议起兵谋反,侯君集与李承乾一拍即合。

唐太宗真的没杀过功臣?他杀过两个功臣,但后世都认为他杀对了

公元643年(贞观十七年)五月,李承乾勾结侯君集等人发动兵变,但行动早已被唐太宗获悉,兵变以失败告终。唐太宗决定废掉并流放李承乾,参与谋反的侯君集等人全部被处死。

就这样,唐太宗杀掉了第一个功臣。

至于张亮,他晚年宠信了一名术士,这名术士告诉张亮,他有帝王之相,他的妻子李氏有后妃之相,张亮从此萌生了反叛之心,并且私养了超过五百名养子。公元646年(贞观二十年),长孙无忌告发张亮企图谋反,唐太宗下令处死张亮。

就这样,唐太宗杀掉了第二个功臣。

侯君集和张亮分别名列凌烟阁功臣第十七位和第十六位,但最后都因为谋反被唐太宗处死,的确是罪有应得,所以后世都认为唐太宗杀这两个功臣是杀对了。唐太宗一生就杀过谋反的侯君集和张亮两个功臣,没有第三个,总体来说,唐太宗的确是一个不杀功臣的皇帝。

唐太宗真的没杀过功臣?他杀过两个功臣,但后世都认为他杀对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