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血压患者注意了,冬天要预防脑出血!

 学到老图书馆nd 2019-01-21

冬天的到来,让“高血压性脑出血”更多的进入我们的视野,是因为冬天的低温让血压偏高,其实这个老话题仍然值得重复。高血压在中国人群中非常普遍,且危害极大,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心脏病,脑卒中,肾脏等器官衰竭,高血压的管理主要集中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长期药物治疗的坚持。

◆ ◆ ◆  ◆ 



一、高血压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血压是什么? 血压指循环血液对血管尤其是大动脉管壁的压力。血压无疑是我们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的一项生理指标。因为循环系统保障的是血液的供应,身体内所有细胞均需要血流通过各级血管补给营养物质;而血压是维持这种血流的原始动力,它主要与心脏的泵动力和血管的阻力相关。


当然血压问题中有高血压与低血压,低血压更多地直接导致严重后果(如晕厥、无力)而更早被发现,而高血压则因起病隐匿而受到忽视。


高血压无疑是人类最重要的疾病之一,虽然人类发现它的时间并不长。进入现代社会,高血压成为一种最常见的慢性疾病,很多人患了高血压只是偶尔感觉头痛、头晕,甚至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因此不重视高血压的治疗。但事实上,高血压最可怕的危害是它所导致的重要脏器的损害——长期高血压可能引发心脏病、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眼底病变甚至失明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

有数据显示,发生心梗的患者中69%有高血压;发生卒中的患者中77%有高血压;发生心衰的患者中有74%有高血压,此外还可能引发一些严重的心律失常,如房颤的发生风险增加。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而我国高血压现状更令人担忧。中国成年高血压患病率为23.2%,患病人数达2.45亿,通俗来看就是平均四到五个人中就有一个高血压病患者,虽然不是每个高血压患者都会发病,但现在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


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近年来有明显提高,但总体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分别达51.6%、45.8%和16.8%。其中高钠、低钾膳食,超重和肥胖是我国人群重要的高血压危险因素。也就是说有近一半的国人并不知自己的高血压病,而控制理想的不到1/5,这就是中国的现实。高血压的管理任务形势严峻,任重道远。


血压标准前期美国发生改变(高压130,低压80mmHg),但中国的血压标准并没有变。正常血压:收缩压在140mmHg或以下,舒张压90mmHg或以下;确诊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达到正常血压就是达标。


您知道您的血压水平吗?您的测量准确吗?高血压患者们,您重视您的血压控制吗?


血压的一次测量结果不能作为诊断结果,具体需临床医生综合判定


二、高血压与卒中的密切关系


临床研究已经证实,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发生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回顾脑卒中患者的病史可以发现,在我国约80%的脑出血患者和70%的脑梗死患者有高血压史。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机会比血压正常者要高出3-5倍。美国高血压患者脑梗塞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的2~3倍。日本是世界上脑血管病发病最高的国家,高血压病人患脑血管病者是正常人的13.1倍。同时,研究中还发现,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升高,对脑血管病的危险性都很大。


同时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只要长期坚持有效控制血压,就可以显著减少脑卒中的发生。例如降压治疗2-3年,可使脑卒中发生率和死亡率减少39%左右。

高血压引起脑血管病的机制,主要是由于加速脑动脉硬化所引起的。由于长期的高血压,可导致小动脉管壁发生病变,管腔变硬,内膜增厚,当脑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时,可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脑血栓形成;高血压还可引起细小动脉壁变性和坏死,进而形成微小动脉瘤,当血压骤升时,可使这种已经变硬脆弱的血管破裂出血,发生脑出血。

高血压和卒中的因果关系,最早是在1928年 Keith 等人证实的,研究者观察到恶性高血压病人死于卒中比例较高,而进行高血压的降压药物后可减少卒中发病率。直到Framingham 心脏病研究的 William Kannel 等人在1970年正式发文提出高血压(160/95mmHg)增加卒中的危险,不管是波动性还是持续性高血压,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是年少还是年迈,是男人还是女人,控制高血压可以预防动脉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塞。这些结论其实是基于国外研究得出的,我们目前期待以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和王伊龙教授牵头的“十三五”脑血管疾病专病队列研究”国家课题,它将提示中国人的高血压与卒中关系的秘密,它将有助于利用自己的真实数据和经验来保卫好我们自己的健康。


、高血压是脑出血的最重要原因


出血性卒中约占全部卒中的30%,而高血压脑出血约占全部脑出血的70%,其它原因包括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等。在整个脑血管病中脑出血的死亡率占首位,是危害人类健康既常见又严重的疾病,这表明高血压脑出血是最值得大家关注的疾病,但现实是很多人因为患脑出血后才得知自己是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自发性出血,作为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因长期的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使脑内小动脉因发生病理性改变而破裂出血,也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成为基层神经外科医生首先面对疾病,它常发生于50~70岁,男性略多,冬春季易发。发生部位常见于壳核、外囊、丘脑、内囊、大脑半球白质、小脑和脑干内,其中以壳核区最常见,表现最典型,约为高血压脑出血的一半以上,其出血是由于豆纹动脉尤其是外侧枝破裂造成。其症状与血肿发生部位相关,同时与血肿量大小、是否破入脑室有关。


高血压脑出血一般可依据临床表现作出诊断。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寒冷季节发病较多。常突然发病,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偏瘫及意识障碍,即应考虑脑出血。为确定出血的部位和血肿大小,需行头颅CT检查。脑出血,一般较缺血性卒中更急,更重,预后更差。


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  分为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无论内科治疗还是外科手术治疗,控制血压非常重要,如果血压控制好,很多悲剧可以避免。高血压脑出血后二次出血的死残率较第一次明显高,因此一定要控制好血压。具体治疗方案,其实仍存在争议,但多数专家意见认为:对于脑叶出血、壳核出血30ml以下行内科治疗,而超过30ml以上则需外科治疗,小脑出血10ml以上则需手术;脑疝、脑疝前期症状均是手术指征。手术方式包括:简易血肿穿刺引流术、立体定向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显微外科血肿清除术和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无论何种方式,只要在合理的时间窗内(在发病6小时至72小时之内),尽快、安全地清除血肿就能达到治疗目的。更准确的建议需要更权威的报告,以及结合实际情况作出的个体化建议。


四、对于高血压患者的建议


无疑,对高血压患者而言,有效地控制血压是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如何降压?  降压标准是什么?


重视是第一步;应用药物之前要强调非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在任何时候对任何高血压患者都是合理、有效的治疗,包括:控制体重(使BMI<><90><><>


之后就是药物治疗,常用的五大类降压药物均可作为初始治疗用药,建议根据特殊人群的类型、合并症选择针对性的药物,进行个体化治疗。降压药物的种类有很多,包括钙离子拮抗剂、ACEI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等。虽然可供选择的降压药物越来越多,但是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却呈逐年上升趋势。最重要原因是高血压患者在降压治疗中一直存在着很大的误区,未能达到长期良好地控制血压;有些患者血压高时就服药,血压一降至正常就停药;有些患者认为自己虽然有高血压,但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所以用不着服药;还有些患者由于工作忙而不能有规律地服药。以上各种情况都会造成血压忽高忽低或血压持续升高(血压波动的危害更大),致使脑血管受到损伤,导致脑卒中的发生。


因此,提醒高血压患者,必须重视高血压的治疗,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有效、安全、利于长期坚持服用的降压药物(不能擅自停药),使血压保持在正常水平,才能避免脑卒中的发生,享受健康、幸福的人生。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