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墓旁的那三间草房

 三驾马车1966 2019-01-21

 ——孔子的故事之二十

中国第一条广告,诞生于2500年前的孔子。他分四科向世人介绍了他的最著名的10个学生:“德行方面突出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善于词令外交的有:宰我,子贡。擅长行政与军事的有:冉有,季路(子路)。通晓文献知识的有:子游,子夏。”

爱让孔子的心化解去一切好恶的沟壑,只用公正的目光慈祥地注视着他的学生们;而公正,又让他的爱呈现出土地般的宽广与深厚,还有一种沁人肺腑的馨香。这种注视,不仅是慈爱与期待,还有学习与欣赏。他那样激烈地批评冉有,却又公正地把冉有列为学生中有政事能力的首位。也许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有价值又最可信的广告。

子贡入选,当之无愧。

曲阜城北有一大片名叫“孔林”的森林,这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占地3000余亩。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持续年代最长、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氏族墓葬群。孔林的核心是孔子墓,孔子墓右前侧,有三间草房,便是孔子的学生子贡当年为老师守丧6年的住处,也叫“庐墓处”,已经成为中国尊师的标志。现在去曲阜孔林拜谒孔子的墓,总会“碰”到子贡。孔子的墓坐北朝南,子贡守丧的草庐则坐西朝东,犹如一位忠诚的侍者,2500多年来就这样侍奉着老师,没有一刻倦怠的时候。

在《论语》一书中,子贡与子路一样,是被提及最多的,有三十八次,而且多是他与孔子探讨重要问题的问答之言。孔子对他的器重仅次于颜回。孔子曾经深情地说:“自从我有了子贡这样的学生,好多远在各国的学子就络绎不绝地来到我的杏坛学习。”可见子贡在国际上影响力。他是那个时代著名的商人,或者干脆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位真正的儒商。他更是孔子培养出来的闻名列国的杰出外交家,他的外交能力,就是当今世界也很少能有人与他相比。

有一年齐国的田常带着大军侵略鲁国,十分危急。这时,孔子对他们的学生们说:“鲁国,是祖宗坟墓所在的地方,是我们出生的国家,我们的祖国危险到这种地步,诸位为什么不挺身而出呢?”子路首先站出来请命,孔子制止了他。子张、子石接着请求前去救鲁,孔子也不答应。只有到了子贡请求前去救鲁的时候,孔子放心而爽快地答应了他。

孔子深知子贡的超人外交才能,他还记得那次与子贡的谈话。那次孔子问子贡的志愿,子贡慨然而答:“两国冲突,壮士列阵,尘埃涨天,剑拔弩张,这个时候我赤手空拳就能解决两国的纠纷,听从我的就能胜利,不听从我的就会失败!”

这次鲁国有难,子贡出马果然就化险为夷。他直接去见齐军统帅田常,晓以利害:“我听说,忧患在国内的,要去攻打强大的国家;忧患在国外的,要去攻打弱小的国家。如今,您的忧患在国内。我听说您多次被授予封号而多次未能封成,是因为朝中大臣的有反对你的呀。”一阵侃侃而谈,便说动了田常进兵强大的吴国。紧接着又马不停蹄,赶到吴国,游说吴王说:“我听说,施行王道的不能让诸侯属国灭绝,施行霸道的不能让另外的强敌出现,在千钧重的物体上,再加上一铢一两的分量也可能产生移位。如今,拥有万辆战车的齐国要独自占有千辆战车的鲁国,和吴国来争高低,我私下替大王感到危险。况且去援救鲁国,是显扬名声的事情;攻打齐国,是能获大利的事情。”一番话便让吴王下了援鲁伐齐的决心。而后子贡又出使越国,说服弱小的越国派兵支援吴国北征齐国,解除了吴国的后顾之忧。之后,子贡折返北上,出访晋国,对晋国国君又是一通雄辩:“我听说,不事先谋划好计策,就不能应付突然来的变化,不事先治理好军队,就不能战胜敌人。现在齐国和吴国即将开战,如果那场战争吴国不能取得胜利,越国必定会趁机扰乱它;和齐国一战取得了胜利,吴王一定会带他的军队逼近晋国。”晋非常恐慌,说:“那该怎么办呢?”子贡说:“整治好武器,休养士卒,等着吴军的到来。”晋君依照他的话做了。

果如子贡所料,吴国打败了齐国,晋国打败了吴国,越国又趁机灭掉了吴国,而鲁国得以保全。那个写《史记》的司马迁佩服地说:“子贡一次出使,使各国形势发生了相应变化,十年当中,齐、鲁、吴、晋、越五国的形势各自有了巨大的不同。”有了这样的外交智慧,可说是名动诸侯,曾经当过鲁国与卫国的宰相。他到各诸侯国的时候,不仅各国国君都会迎出国门,接到客厅里还会与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也就是主客般地平起平坐。

孔子对子贡的器重,不仅因为他的才能,还因为他的思想,因为他的独立思考。好多著名的思想,都是他与老师的交谈切磋中得来的。如有一次他问老师:“假如有这么一个人,广泛地给人民以好处,又能帮助大家生活得好,‘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怎么样?这样的人可以称为仁吗?”在孔子的学生中,也只有子贡敢提这样的问题。他绝不是书呆子,他知道颜回同学好,但是却不学他的穷困潦倒。他很能做生意,也敢做大生意,握有大财,如一次曹、鲁间的经商活动,就可以“富致千金”,所以他才有资本讲“博施济众”。孔子最知道自己的学生,他也明白子贡不是那种“为富不仁”的人,他的回答充满着鼓励与肯定:“如能博施济众,何止是仁,那一定是圣贤了,尧、舜恐怕都很难做到!什么是仁?自己成功也要让别人成功,自己发达也要让别人发达,‘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再有如“过犹不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一以贯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恶居下流”、“贫而乐,富而好礼”等传世论断,都是在子贡与老师的对话之中产生的。

孔子逝世之后,最能维护老师的,也是子贡。

那是在孔子死了之后了,颜回、子路、闵子骞、仲弓等这些孔子的大弟子们也都不在了,而孔子晚年所教的学生如子游、子夏、冉有、曾参等学问与德行还没有为世所知,惟子贡既修养日深,财产益富,又在列国间有着很高的声望。有一天,鲁国的大夫叔孙武叔在朝廷中对官员们说:“子贡比他的老师更好更厉害。”子贡听到这个话,就给大家诚实地打了个比喻,说自己的学问与修养,譬如门墙,只筑到肩膀那么高,别人站在外面往里一看,什么都看得一清二楚,而我们老师孔子的学问与修养,却是宫墙,有数十尺之高,一般的人,连老师的宫墙的门在哪里都找不到,更看不到里面的富丽堂皇了。一般人研究老师,能够找到门就不容易了,何况登堂入室。这也就难怪叔孙武叔这位老先生这样说了。”

不知为什么这位老先生对孔子如此不满,有一次又在公众场合毁谤孔子。还是子贡站了出来予以回击。子贡还是用的比喻,但是语气却显示着峻厉:“劝你不要这样做!仲尼是毁谤不了的。别人的学问好道德好,那就好比一个小山包,虽然也高,但是却可以慢慢爬到顶上、超越过去,‘犹可踰也’。至于孔子的伟大崇高,像太阳月亮一样,你虽然不接受孔子的思想与学说,但是孔子的思想与学说还是会像日月一样照耀你影响你。所以,你的毁谤无损于孔子,只能显示你的不自量力罢了。”

孔子有一名叫陈亢的学生,有一次问子贡:“子贡学兄,你对孔子是客气与谦让吧,难道他真的比你强吗?”子贡知道陈亢不比叔孙武叔,他不是在诽谤,而是对老师有所怀疑。稍做思考,子贡便认真地教训起陈亢来:“老师生前总是教导我们要做君子,要做君子儒不做小人儒。而人的言谈很重要,有时一张口、一句话就能看出他的无知来,所以讲话一定要谨慎。我们老师的道德修养,我们老师的高明,我们是无法达到的,老师好比是天,不是树一个梯子就可以够得到。他只是生前没有得到重用的机会罢了,如果得到国家而为诸侯,那是可以使百姓人人安居乐业,四方的人士都会前来归服。老师活着是我们大家的光荣,老师死了是我们大家的悲哀,我们谁能及得了他呢?你我两个是同学,你怎么可以把我捧得比老师还好呢?我们怎么能够赶得上老师呢?!”

不管是孔子生前还是孔子死后,学习老师的学说、维护老师的学说,并将老师的学说运用到事业之中,对社会与时代有着大贡献的,当数子贡。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不管是从政、外交、经商,甚至是在孔子身后遇到怀疑与诽谤时候的挺身而出,都堪称杰出。虽然老师对于他的经商没有给予过充分的肯定,但是作为中国私人经商的第一人,子贡也为中国知识分子通过经济自立以达于精神的自由独立,带了一个好头,树了一个样板。国家有难,他可以挺身而出,出仕出使。为了自在自由,他又可以扔掉官位,专心致志地经商,并能够回回把准行情,积累财富。况且,如果没有子贡雄厚的经济基础作保障、为后援,孔子师徒怎能有力量在列国坚持流亡十四年,又怎能有能力为心爱的老师守丧六年?在这漫长的六年之中,不光是年华的消耗,还有坐吃山空的财力的消耗。但是当同学们守丧三年与他握手相别的时候,当他筑起草庐安心再守三年的时候,一个被时人也被后人忽略的地方,只有子贡心里明白,那就是要用这宝贵的时间重新消化老师的教导、老师的仁爱,以内省的工夫让自己的思想与精神来一个空前的深造与开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