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味解乡愁

 引力河 2019-01-21

年年春相似,岁岁人不同。春节无疑是中国最重要的时间节点,在匆忙和琐碎的现代生活中,人们送走一年又一年的光阴,迎来一年又一年的期盼,还有10来天,我们就要告别农历2018,迎接新的一年。很多人都说现在越来越没有过年的氛围了,也确实,想想我们小时候过年,年夜饭、压岁钱、穿新衣、熏腊肉、打糍粑、磨豆腐……每一种“年味”里,沉淀出记忆中浓浓的年味和淡淡的乡愁,凝聚着对家乡味道的眷恋,凝聚着游子的思念,它的背后,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情,家乡年味牵起的,往往不只是唇齿舌尖上的酸甜苦辣,还有心头思念的百转千回。

出生在乡下的我,所有对年味的美好记忆,都来自乡下的一草一木,还有袅袅升起的炊烟。记得小时候,有人来做爆米花,一个黑乎乎的锅放在火上,一个人轻轻地摇动着手柄,旁边排着长长的队,不一会儿就听“咚”的一声巨响,如炸雷一般,见到爆米花,就预示着新年快到了。想想当年背负梦想走出故乡,到现在已经快30年了,说起心中的年味,我就一种感觉:“年味就是想家的味道!”。春节,对不少离家的人来说,回老家团圆、与父母相聚,皆是难忘的乡愁,无论离家多久,家乡永远是魂牵梦萦的记忆。这些年来,每到快过年的时候,因为时间太短,总是纠结着回与不回,如果决定回了,就每天掐着指头想着离过年回家还有几天,那种感觉真是又期盼又难熬,甚至会让人焦躁不安。想到回家过年,身边的人,经历的事,突然鲜活起来,过年那种熟悉的味道能让模糊的记忆突然变得清晰。那些年,QQ还没有诞生,阿里巴巴尚在襁褓。那些年,我们没有智能手机,不玩微信微博抖音快手,我们最期待的事情是过年。每一个人都把春节当做一年一度最有仪式感的事情来对待,不轮到什么年纪,年前都会拖家带口从四面八方赶回去,到家中最长者处团聚。饭前饭后,手和嘴都不闲着,一边组队搓麻将甩扑克,一边闲聊各家的新鲜事,务农的谈谈气候收成,做生意的问问收市行情,进城的说说返乡见闻,留守的嚼嚼邻里琐碎。

农村与城市不一样,很多地方依然保有着非常完整的年俗:手写春联、批发花炮、堂前窗明几净、屋外张灯结彩、客到门口,点炮相迎,过年的时间,这种乡愁乡味格外明显。每年一进入腊月,只要一想到家,想着年迈的父母,想着童年时过年的种种趣事,心里总会有些许的激动。年节前后正是农闲时候,农村里最喜欢的一件事就是在吃过晚饭之后一家大小围坐在火盆旁边烤着红红的炭火,或天南海北、或家常里短地聊着,孩子们还会在炭火边上烤上几个红薯或土豆来吃。按照过年的习俗,每家每户都会杀年猪,杀好了猪,大部分的肉都要腌腊起来:切肉、调味、腌制、灌肠等等等,就看着香肠、肋条肉、猪排、猪蹄子、猪耳朵、猪尾巴等等等等挂成一排,抹盐的抹盐、抹酱的抹酱,晾晒、阴干,再陆陆续续地转移至灶膛前的屋梁上悬挂起来,出来几十年,对年节的渴盼大概就是能够闻到腊肉的烟熏香气。

说到“年味”,大家都有着自己的情怀,但如今的年味越来越淡却是个不争的事实,其实这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现在大家的物质条件好了,好吃的好玩的好乐的平时都可以得到,不需要在过年的时候才有,其次在自媒体时代,和亲朋好友的联络是时时刻刻的,无论是天涯海角,通过现在的通讯手段都可以实时了解到大家的生活状态,减少了很多以前的期待和思念之类的心理感受。无论回不回家,过年,总是承载着太多父母对子女归来的期盼,也寄托着无数中华儿女对故土的情思和深深的家国情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