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著名外科专家谈糖尿病“烂脚”患者如何治

 chwm1201 2019-01-21

日前,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公布的第八版全球糖尿病地图显示,2017年全球糖尿病成人患者(20~79岁)有4.25亿人,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位居全球第一,有1.144亿人,也就是说,在我国每12位成年人中就有1位患糖尿病。但是许多人并不了解,糖尿病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足。患者在早期往往不易察觉,剪脚趾甲、被鞋磨起泡等等小伤都不太重视,而这样的后果,是足部长期带伤不愈,用药无法好转,逐渐演变成“烂脚”,严重的还要截肢。因此,糖尿病患者发现脚受伤时千万不可“轻敌”,要加以防范和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约三成糖尿病足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而截肢率达到了3%,其中许多患者在早期不重视,致使伤口发展恶化,也有不少患者投错医,不仅耽误治疗,还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事实上不止患者不了解糖尿病足如何治疗,全国许多医院面对糖尿病足也缺少专业的治疗方案。

数据显示

据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花奇凯介绍,由于许多中、重度的糖尿病足患者在早期不重视,随着时间推移,发现伤口根本无法愈合,逐渐溃烂、坏疽,也有患者接受血管再通术、转流术、清创手术,负压吸引等方式治疗,效果却不好,最后甚至烂了脚指头,烂到骨关节……

花奇凯主任是矫形外科、再生医学方面的专家,他早在2014年开始使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成效显著。花奇凯主任解释,这些患者都是得了糖尿病足,不同于普通的外伤,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的血液中糖份过高侵蚀全身的血管,而足部离心脏最远,血管病变最早会在足部爆发,导致足部缺血,甚至发生长期溃烂的一种疾病,它是糖尿病全身血管病变的局部表现。所以说,糖尿病足不单是足部的普通外伤,而是意味着全身各个脏器都可能出现了问题,千万不可“轻敌”。

糖尿病足的诱发因素很多。外伤、穿不合适的鞋(如码数小、较硬的鞋)、冻伤、烫伤等。还有高危因素,如长期吸烟、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血糖控制不佳等。

糖尿病足的前期症状不可忽视。如果患者长期下肢麻木、针刺样疼痛、甚至下肢皮肤明显发凉,都可能是糖尿病足出现的早期症状,但以上症状不一定同时出现,也不一定有出现的先后次序。花奇凯主任还说,如果以前没有发现有糖尿病的患者,出现以上症状时,也要警惕是不是有新发糖尿病的可能,建议前往医院检查。

已经出现糖尿病足必须早治疗,否则有可能要截肢。糖尿病血管病变最早会在足部爆发导致足部缺血,因此普通治疗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最终只能通过截肢的方式来阻断病情的发展及恶化。轻症患者需要明确诊断及内科干预,中、重度患者需要及时清创以及创面的外科干预,因此早发现问题必须早治疗。

花奇凯主任在治疗糖尿病足方面有非常丰富的经验,率先将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用于治疗糖尿病足,从2014年到2018年间,治愈超过200例糖尿病足病例,保肢率达到97%,复发率极低。目前此项技术的应用在行业内引起不小的波动,逐渐被全国各地的医生学习采用,更多糖尿病足患者因此受益。

对于糖尿病足的预防,花奇凯主任给出了以下建议

1.动态调控血糖,树立健康生活观念。预防糖尿病足最重要的就是遵守医嘱,定期到内分泌科复诊,听取医生建议,制定科学、合理、规范的控糖方案,不仅仅是按处方办事,要动态地调控血糖,树立起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

2.做好足部的自我护理及检查。糖尿病患者要穿舒适的鞋,防止被磨伤;不宜穿尖头鞋、高跟鞋、暴露足趾、露足跟的凉鞋,切忌赤脚走路或穿拖鞋外出。

3.养成良好的足部卫生习惯。每日用温水或柔和的香皂洗脚,保持足部清洁,洗脚前用手试测水温,防止烫伤;脚洗净后,用干毛巾轻轻擦干,防止趾间的皮肤破溃或感染。

4.涂抹护肤品防止足部发生皲裂。可涂抹护肤油、膏、霜,但不要涂抹于趾缝间。

5.定期检查双足。每天要检查足跟、足底、趾缝,有无溃破、裂口、擦伤和水疱等,如果发现足部病变应及时求医,妥善处理。

6.及时用药预防。若足部出现麻木、疼痛及感觉异常,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尽早、按疗程服用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的药物,以预防糖尿病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