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的“票拟与批红”制度,太监与大臣间的皇权纷争

 思明居士 2019-01-21
【采颉历史烟花,呈现岁月风华】

导读:鉴于历朝历代太监专权干政教训,尤其是汉唐两朝,曾经出现过不少傀儡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立下祖训:太监不得干政!明惠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谨遵祖训。

明宣宗朱瞻基被后人贴上了“蛐蛐皇帝”标签,是为不务正业的代表,可是朱瞻基肯定喊冤枉,明朝的大臣可以用言语约束皇帝,可是这些大臣们却可以花天酒地,当然皇帝觉得委屈了。并且明朝的内阁制度到了明宣宗时期力量异常庞大,这也是内阁权利膨胀使然。大家都知道明宣宗朱瞻基创立了“票拟”制度,可以说内阁大臣们不仅可以批阅奏章,而且可以在纸条上写出批示,一同呈报给皇帝。就这样皇帝觉得自己的精力还是远远不够,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利益角逐。

明朝的“票拟与批红”制度,太监与大臣间的皇权纷争
▲明宣宗朱瞻基

明宣宗朱瞻基决定分配给太监“批红”权利,这样不用皇帝出面,就可以利用太监这个特殊群体来制衡内阁大臣们,以便增强皇权的控制。一直以来太监这个特殊群体以皇权相依付,明朝皇帝对于官宦的特殊感情更甚,因为从小皇帝的生活中,官宦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如此,明宣宗还设置“内书堂”教授官宦学习文化。总而言之,太监基本上没有文化,但是对于皇帝言听计从,如果有了文化后果就严重了。

明朝的“票拟与批红”制度,太监与大臣间的皇权纷争
▲魏忠贤

正如事情的发现那样,太监与内阁大臣们之间这种默契,终究逃不过“利益”二字,太监有了批示奏章的权利,野心也随之放大,自然与内阁大臣们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制衡,这是皇权的幸运还是不幸呢?可是再好的政策也有水土不服的时候,这帮有文化的“流氓”到了明英宗时期起到了副作用,比如太监王振擅权国政,演出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御驾亲征的闹剧,随后的刘瑾、九千岁魏忠贤比比皆是。

明朝的“票拟与批红”制度,太监与大臣间的皇权纷争
▲东林党杨涟

可以说太监也有好坏之分,内阁中的大臣们也并不是全都好。比如明朝末年的崇祯皇帝,阉党沉重打击了以杨涟为首的东林党,崇祯皇帝又趁机斩草除根了阉党,一时间皇权得到了彻底加强,崇祯认为这种太监与大臣间的争斗就此结束了。可是出乎意料的是这种内斗行为并没有结束,陋习已经形成,真就是无力回天了。

明宣宗朱瞻基设置的“票拟与批红”本意是好的,没想到随后的权利争斗愈演愈烈,最后的皇帝也很头疼,直到王朝灭亡这种争斗前赴后继,一浪高过一浪,无奈皇帝得出结论:“臣乃亡国之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