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建房框架结构及柱梁钢筋构造要求

 iamjfyh 2019-01-21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设计强制性条文及有关条文第6.4.3条6.17条、第6.3.2条6.3.7条、第6.5.5条规定。


框架柱:(以下为规程原文)

6.4.3柱纵向钢筋和箍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柱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表6.4.3-1的规定值,且柱截面每一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2%。;抗震设计时,对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表中数值应增加0.1。

表6.4.1柱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柱类型

抗震等级

非抗震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中柱、边柱

0.9(1.0)

0.7(0.8)

0.6(0.7)

0.5(0.6)

0.5

角柱

1.1

0.9

0.8

0.7

0.5

框支柱

1.1

0.9

-

-

0.7

注:1.表中括号内数值适用于框架结构;

2.采用335MPa级、400MPa级纵向受力钢筋时,应分别按表中数值增加0.1和0.05采用;

3.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应增加0.1采用。

2抗震设计时,柱箍筋在规定的范围内应加密,加密区的箍筋间距和直径,应符合下列要求:

1)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4.12采用;

表6.4.3-2 柱端箍筋加密区的构造要求

抗震等级

箍筋最大间距(mm)

箍筋最小直径(mm)

一级

6d和100的最小值

10

二级

8d和100的最小值

8

三级

8d和150(柱根100)的最小值

8

四级

8d和150(柱根100)的最小值

6(6柱根8)

注:1.d为柱纵向钢筋直径(mm);

2.柱根指框架柱底部嵌固部位。

2)一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大于12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150mm及二级框架柱箍筋直径不小于10mm且肢距不大于200mm时,除柱根外最大间距应允许采用150mm;三级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于400mm时,箍筋最小直径应允许采用6mm;四级框架柱的剪跨比不大于2或柱中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大于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3)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6.4.4柱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满足下列规定:

1.抗震设计时,宜采用对称配筋。

2.截面尺寸大于400mm的柱,一、二、三级抗震设计时其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抗震等级为四级和非抗震设计时,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300mm;柱纵向钢筋净距均不应小于50mm;

3.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不宜大于5%、不应大于6%,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5%。

4.一级且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其单侧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1.2%。

5边柱、角柱及剪力墙端柱考虑地震作用组合产生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25%。

6.4.5柱的纵筋不应与箍筋、拉筋及预埋件等焊接。

6.4.6抗籐设计时,柱箍筋加密区的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底层柱的上端和其他各层柱的两端,应取矩形截面柱之长边尺寸(或圆形截面柱之直径)、柱净高之1/6和500mm1三者之最大值范围;

2.底层柱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的范围;

3.底层柱柱根以上1/3柱净高的范围;

4.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和因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髙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全高范围;

5.一级、二级框架角柱的全高范围;

6.需要提高变形能力的柱的全高范围。

6.4.7柱加密区范围内箍筋的体积配箍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柱箍筋加密区箍筋的体积配箍率,应符合下式要求:

Pv≥λ_vf_c/f_yv(6.4.7)

式中:p_v——柱箍筋的体积配箍率;

λ_v——柱最小配箍特征值,宜按表6.17采用;

f_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当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35时,应按C35计算;

f_yv——柱箍筋或拉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表6.4.7柱端箍筋加密区最小配箍特征值λ_v

抗震等级

箍筋形式

柱轴压比

≤0.30

0.40

0.50

0.60

0.70

0.80

0.90

1.00

1.05

普通箍、符合箍

0.10

0.11

0.13

0.15

0.17

0.20

0.23

-

-

螺旋箍、复合或连续复合螺旋箍

0.08

0.09

0.11

0.13

0.15

0.18

0.21

-

-

普通箍、复合箍

0.08

0.09

0.11

0.13

0.15

0.17

0.19

0.22

0.24

螺旋箍、复合或连续复合螺旋箍

0.06

0.07

0.09

0.11

0.13

0.15

0.17

0.20

0.22

普通箍、符合箍

0.06

0.07

0.09

0.11

0.13

0.15

0.17

0.20

0.22

螺旋箍、复合或连续复合螺旋箍

0.05

0.06

0.07

0.09

0.11

0.13

0.15

0.18

0.20

注:普通箍指单个矩形箍或单个圆形箍;螺旋箍指单个连续螺旋箍筋;复合箍指由矩形、多边形、圆形箍或拉筋组成的拖筋;复合螺旋箍指由螺旋箍与矩形、多边形、圆形箍或拉筋组成的箍筋;连续复合螺旋箍指全部螺旋箍由同一根钢筋加工而成的箍筋。

2.对一、二、三、四级框架柱,其箍筋加密区范围内箍筋的体积配箍率尚且分别不应小于0.85%、0.65、0.4%和0.4%。

3.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宜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其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1.2%;设防烈度为9度时,不应小于1.5^。

4.计算复合箍筋的体积配箍率时,可不扣除重叠部分的箍筋体积;计算复合螺旋箍筋的体积配箍率时,其非螺旋箍筋的体积应乘以换算系数0.8。

框架梁:(以下为规程原文)

6.3.2框架梁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抗震设计时,计入受压钢筋作用的梁端截面混凝土受压区高度与有效高度之比值,一级不应大于化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2.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p_min(%),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0.2和45f_t/f_y二者的较大值;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表6.3.2-1规定的数值。

抗震等级

位置

支座(取较大值)

跨中(取较大值)

一级

0.40和80f_t/f_y

0.30和65f_t/f_y

二级

0.30和65f_t/f_y

0.25和55f_t/f_y

三、四级

0.25和55f_t/f_y

0.20和45f_t/f_y

3.抗震设计时,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

4.抗震设计时,梁端箍筋的加密区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符合表6.3.2-2的要求;当梁端纵向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应增大2mm。

表6.3.2-2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

抗震等级

加密区长度(取较大值)(mm)

箍筋最大间距(取最小值)(mm)

箍筋最小直径(mm)

2.0h_b,500

h_b/4,6d,100

10

1.5h_b,500

h_b/4,8d,100

8

1.5h_b,500

h_b/4,8d,150

8

1.5h_b,500

h_b/4,8d,150

6

注:1.为纵向钢筋直径,h_b为梁截面高度

2.—、二级抗震等级框架梁,当箍筋直径大于12mm、肢数不少于4肢且肢距不大于150mm时,箍筋加密区最大间距应允许适当放松,但不应大于150mm

6.3.3梁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抗震设计时,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不应大于2.75%;当梁端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大于2.5%时,受压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受拉钢筋的一半。

2.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宜最少少各配置2根纵向配筋,―、二级抗漢设计时钢筋直宜大于14mm,且分别应大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应大于12mm。

3.―、二、三级抗震等级的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的直径,对矩形截面柱,不宜大于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对圆形截面柱,不宜大于纵向钢筋所在位置柱截面弦长的1/20。

6.3.4非抗震设计时,框架梁箍筋配筋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支座边缘50mm处。

2.截面高度大于800mm的梁,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其余截面高度的梁不应小于6mm。在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最大直径的1/4。

6.3.5抗媒设计时,框架梁的箍筋尚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

1.沿梁全长箍筋的面积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级 p_sv=0.30f_t/f_yv(6.3.5-1)

二级 p_sv=0.28f_t/f_yv(6.3.5-2)

三、四级p_sv=0.26f_t/f_yv(6.3.6-3)

式中:p_sv——框架梁沿梁全长箍筋的面积配筋率。

2.在箍筋加密区范围内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300mm;

3.箍筋应有135°弯钩,弯钩端头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倍的箍筋直径和75mm的较大值;

4.在纵向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的箍筋间距,钢筋受拉时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钢筋受压时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

5.框架梁非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不宜大于加密区箍筋间距的2倍。

6.3.6框架梁的纵向钢筋不应与箍筋、拉筋及预埋件等焊接。

6.3.7框架梁上开洞时,洞口位置宜位于梁跨中1/3区段,洞口高度不应大于梁高的40%;开洞较大时应进行承载力验算。梁上洞口周边应配置附加纵向钢筋和箍筋(图6.3.7),并应符合计算及构造要求。


6.5.5抗震设计时,框架梁、柱的纵向钢筋在框架节点区的锚固和搭接(图6.5.5)应符合下列要求:


1.顶层中节点柱纵向钢筋和边节点柱内侧纵向钢筋宜伸到柱顶。当从梁底边计算的直线锚同长度大于等于l_aE时,无需水平弯折,反之宜向柱内或梁内、板内水平弯折,锚同段弯折前的竖直投影长度应大于5l_abE,弯折后的水平投影长度应大于12倍的柱纵向钢筋直径。此处l_abE为抗震时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一、二级取1.15l_abE,三、四级分别取1.5l_abE和1.00l_abE。

2.顶层端节点处,柱外侧纵向钢筋可与梁上部纵向钢筋搭接,搭接长度应大于1.5l_abE,且伸入梁内的柱处侧纵向钢筋截面面积应大于柱外侧全部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65%;在梁宽范围以外的柱外侧纵向钢筋可伸入现浇板内,伸入长度与伸入梁内的相同。当柱外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1.2%时,伸入梁内的柱纵向钢筋应分两批截断,其截断点之间的距离应大于20倍的柱纵向钢筋直径。

3.梁上部纵向钢筋伸入端节点的锚固长度,直线锚固时应大于l_abE,且伸过柱中心线的长度应大于5倍的梁纵向钢筋直径;当柱截面尺寸不足时,梁上部纵向钢筋应伸至节点对边并向下弯折,锚固段弯折前的水平投影长度应大于0.4l_abE弯折后的竖直投影长度应取15倍的梁纵向钢筋直径。

4.梁下部纵向钢筋的锚固与梁上部纵向钢筋相同,但使用90度弯折方式锚固的时候,竖直段应向上弯入节点内。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11.6.7条,框架梁、柱纵向受力钢筋在框架节点区的锚固和搭接。(以下为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