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背起行囊畅游沪杭,一条发辫令人驻望(附发辫照片)

 红罗窗纪广洋 2019-01-22

本文参加了【背起行囊去旅行】有奖征文活动

纪广洋
                1
    初冬季节,我一路南下,在沪杭一带游玩了几天。这次出游印象最深的却是一条女人的发辫。
  赶到上海时,从外滩到南京路,我都步履匆匆,却在上海展览中心的展厅驻足流连,沉浸于这里的“中国皇陵的绝唱——世界遗产地清东陵精华展”。尽管我在十年前就曾参观过位于河北省遵化县境内马兰峪的清东陵,而今重睹(有些展品还是头一次见到,像香妃的发辫)由此地出土的精品文物,感觉却是不一样的。我忽然觉着,这些由北国腹地的深山厚土里重见天日的封建王朝的历历实物、以及这些实物所承载的悠悠往事,让时光的列车、岁月的船舶和历史的巨翼以巡展的方式运抵上海这一前沿都市客展,这一活动本身就验证着时光的魔力、演绎着岁月的蝉变、积淀着历史的沧桑……
    解说员吸引着众多参观者由一个展品到另一个展品,不停变换和运动着,我却不自觉地滞留在一个玻璃罩前,屏息静气地肃立在那里,与其说是观赏毋宁说是审视着一条灰白的又粗又长的发辫——看展牌,它居然是香妃留下的真迹凿影,是那位以幽幽体香扬名四海的匡代佳人卓态丽姿的一部分。想当年,那位来自旷漠疆土的伊斯兰女子,是将芳香盈蕴的喏长青丝绾着怎样的云鬓蟠结,姗姗逸出翠罗粉幔、袅袅走上大清宝殿、娜娜依偎帝王身边、款款步入历史长卷的。
 
 

                                  2
    风雨轮回、江山依然,一代代豪情满怀柔情似水的英雄俊杰佳人美女们,风风火火、恋恋不舍地闪身百年,便一一化作丘丘黄土、笼上各自不同的历史云烟。而真正令人惦念不已、真正在民间流芳千古的,往往不是那些曾经立马乾坤、横刀江山的英雄儿男,而是那些被他们掠入深宫或爱上心坎的绝色女子、芳灵蕙性。神奇的香妃又在众多的绝色佳丽中陡增些许香艳和离奇,她那特有的气息氤氤飘散了三百年,居然还为后世留下这令人浮想联翩的长长的发辫。
    常言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别管男人女人,毋论达官黎民,一生一世能在身后留下点儿名声和事迹的,实乃九牛一毛。那些垂名青史、流芳百世的就更令人景仰。而那些碑碣坟茔以至石雕铜塑,总无法真正还原故去者的音容笑貌和远去的背影。我觉着,缅怀古人的睹物——遗迹遗址、遗物遗像,拟或青冢巨陵、长篇大论,哪一种也比不上香妃的这根真真切切的发辫。
    香妃活着的时候,香妃风华正茂的时候,香妃对镜理云鬓、贴花黄的时候,香妃独居深宫或漫步金鸾殿的时候,她有没有想过自己的秀发也会变得灰白,自己的发辫经意或不经意的轻轻一甩,时空就漫过了数百载……她被人深深地掩埋,又被人深深地盗掘,早已香销玉殉的佳人儿,尸骨难全之际,竟然留下这拖着万丈红尘的长长的发辫,让后人追思与牵念。
    三百年前的发辫历历在目,发根那端用丝绳缠绕了20多圈,中部还残留着披散的绸缎布条,据介绍,整体长度是85厘米,看上去却有一米多长。纤指梳编的丝丝缕缕,让人想到一个有血有肉的女子,想到一个曾经活生生的历史人物。

                                   3
    而在二十多年前,有没有香妃这个人物,尚存在着争议。许多人认为所谓的香妃只不过是一个杜撰的人物、是一个美好的传说。直到1979年十月,在清东陵的裕妃园寝中,有一个被文献称之为容妃的墓葬被发掘,才解开了这一幽香经年的迷团。从有关香妃的传说中不难看出,所谓的香妃其实就是这个容妃。容妃墓中红漆棺木的棺头正中有数行回文文字,意为“以真主的名义……”这口曾被盗墓贼光顾过的棺木里,尚留有一个完整的头骨和一根长长的花白的发辫。另外,还有青缎衬帽、包头青纱、如意、荷包、珍珠、宝石、猫眼石、钻石等不少遗物,发掘人员还从一些龙袍残片和其他织物的残片上发现了“江南织造臣成善”、“苏州织造臣四德”等字样。“成善”、“四德”皆为乾隆五十三年的织造官商的名号,从而考证出这个容妃的伊斯兰教徒身份、宫内等级和病死时的年龄、年限。也毋容置疑地证实,容妃就是传说中的香妃。
    那么,这个香妃究竟是怎样一个历史人物呢?据史料记载,她本名买木热.艾孜姆,因长相不凡、气质高雅,被人们称之为“伊帕尔罕”(维语意为香姑娘,这或许是“香妃”一说的起因)。是新疆伊斯兰教上层和单家族的后裔,乾隆二十三年,和单家族的霍集占发动叛乱,香妃的叔父额色尹和兄长图尔都率部配合清军平息了这起叛乱,受到大清王朝的重视和褒奖。基于此,艾孜姆于次年应招入宫,并被封为“和贵人”,乾隆二十六年年底又晋升为嫔,乾隆三十三年又晋升为妃,称为容妃。由于乾隆后期没再设皇后,香妃在诸妃中位居第三,可以说地位是非常高的。她在宫中一直享有特殊的待遇,一直保留着她的民族习惯,不仅长期穿戴着维吾尔族的服饰,内宫还专门为她设置了维族的厨御。乾隆三十年春,当时还为嫔的香妃就随同乾隆下江南,游历了苏杭等地;乾隆三十六年又随驾到过泰山、曲阜;乾隆四十三年七月,又陪帝拜谒清太祖努尔哈赤陵……从出巡记录上足可看出香妃当时在皇帝身边受宠幸的程度。有关学者,还查证到她在四十岁千秋、五十岁大寿时获赐的大量物品(并证实她是在乾隆五十三年四月病逝于宫中的,死时已年过半百,这与民间相传的她早年即被太后赐死的说法大相径庭)。如此看来,艾孜姆不仅仅是乾隆宠爱的一个妃子,她的走红和趋香,充分体现了清廷对维族上层的亲和与笼络……与潜在的对手联姻,是历代统治者戌边抚乱的祖传秘方。
    别管怎么说,香妃和她的家族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的,这也应是她受到人们爱戴和尊重的主要原因。一个真实的香妃、一个有点儿政治色彩的香妃、一个笼罩着神秘传说的香妃,就这样诞生了,就这样步出了大漠、走进了渊源流长的正史和野史。

                                  4
    有关香妃的事迹,别说那些版本各异的戏曲、故事、逸闻、传说了,就连相关的实物、遗迹,也都承载演绎着后人们各式各样的寄托和臆想。像现今的新华门(中南海的正门),有人就说那是当年乾隆为香妃专建的宝月楼,宝月楼下还有着意营造的维族风情一条街;像1914年故宫浴德堂展出的一幅清代女子戎装油画像,竟以《香妃戎装像》命名,等等。
    就连大兴土木的香妃墓,也不止一处。去年,我为写系列散文《芳踪》,曾在新疆喀什市的浩罕村谒访了另一座富丽堂皇的香妃墓,这个处于喀什市东北部大约五公理处的巍巍墓葬,占地三十余亩,造型宏伟壮观, 风格庄严华丽。 它始建于1640年,是典型的伊斯兰墓葬。主墓为方体圆顶,横长36米,纵深29米,通高27米,由门楼、小礼拜寺、大礼拜寺、教经堂和主墓室五部分组成,穹隆形的圆顶上矗立着玲珑剔透的塔楼,远远望去像一座气势恢弘的宫殿。香妃的灵寝设在平台的东北部,灵寝前用维文、汉文书写着她的名字。
    据一位维族的老人讲,当年安葬香妃时,由124人抬着大红棺木从京都出发, 历时三年才回到喀什(其实,这里只是香妃的衣冠冢),可见香妃家乡的人们对她的厚爱。
    香妃是边疆的幽兰,香妃是皇宫的明珠;香妃是美好的化身,香妃是人间的倩影;香妃是江山的装点,香妃是历史的插图……
                           5
    斗转星移,岁月如梦,娇容似月、体馨如兰的艾孜姆香销玉殉三百载。我从十年前、从河北的遵化到新疆的喀什,萦着对古代佳人的窃思绕了一大圈,终于在上海的展览中心意外见到她的发辫……
    团队参观接近尾声时,我仍在那根发辫前站着,要不是隔着密不透风的玻璃,我真想伸手摸摸或俯身嗅嗅这根颇有来历、不同凡响的女子的发辫。

●特别说明:图片取自网络,版权归原画家和拍摄者所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