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网上曾有一个热帖,叫做:“从小就缺乏自信的孩子是一种什么感受?” 围绕这个帖子,网友们给出了不同的感受—— 说话声音很小,不敢看人的脸; 害怕别人看到自己出丑; 害怕别人看到自己的优秀; 从来不或者很少拒绝别人; 路上看见熟人走过来,习惯避开,绝不上前打招呼; 心里一直在渴望成为那个大家都喜欢的人; ...... 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写道:“自信须从幼年培养。不然,成年后再作补救,往往事倍功半。” ![]() 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孩子的自信与大人的培养有很大的关系。父母生活中的不经意的言行,都可能摧毁孩子的自信。 总是打击孩子 打击教育,我们已经提过很多次,似乎是中国家庭教育中最常用的手段。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就要打击打击,不然会“飘”,殊不知,这样只会让孩子变得怀疑自己,不相信自己。 记得之前在《少年说》中,一个小女孩控诉自己的母亲:为什么我的努力你永远都看不到? 女孩子有个好朋友,是典型的别人的孩子,而自己妈妈就每天都在拿自己和闺蜜比,放佛在妈妈眼中,自己样样不如别人。 母亲在台下辩驳道:因为我认为在你性格里头,其实你要不打击,你就会有点飘。 在朋友眼中活泼开朗、乐于助人的孩子,却被自己的妈妈打击的一无是处。 记得有一期《极限挑战》中,当问到几位成员“父母是否一直视你为骄傲,并在亲友面前炫耀你”这个问题时,孙红雷说:“我父母对我的赞赏,让我从小就很自信,我要谢谢我的爸爸妈妈。”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说,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经常被父母打击的人,会极度自卑,常常会陷入强烈的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绪中不可自拔。 忽视孩子 比打击教育更可怕的,是来自父母的忽视。 看过一期《十三邀》,请的是著名导演兼演员姜文。 在外人看来,降温应该算得上是“人生赢家”,金鸡、百花双料影帝,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家庭幸福,功成名就。 但是姜文自己却说自己其实是一个很不自信的人,而这种不自信,都和自己的母亲有关。 姜文在节目中讲述了两件小事,一件事自己考上了中戏,满心欢喜的告诉母亲,而母亲却随手将通知书扔到一旁,让他去洗衣服,没有任何的肯定和夸奖。 后来姜文出名了,赚钱了,给母亲买了新房子,可是母亲却一次都没有住过…… “我不知怎么能让她看到我做的事情高兴”,姜文一直都在讨好母亲,希望得到母亲的认可。 可知道母亲去世,他都没有做到。而母亲的漠不关心,也造成了现在即使功成名就,心里却仍然缺乏自信的姜文。 一个孩子,如果连自己母亲的欣赏和信任都得不到,要怎么可能会充满自信呢?懂得信任和欣赏孩子,才可能让孩子踏入一个奇迹的起点。 父母经常吵架 都说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爸爸爱妈妈。当一个人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安全感的来源,是和谐美满的家庭。如果家庭不合,父母双方经常吵架的话,会造极大程度的摧毁孩子的安全感。长大以后对婚姻也会产生心理阴影。 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指出,孩子的自信心培养也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很多孩子长大后社交能力差、没有自信心,都是因为从小的家庭环境影响。 一名教育学家曾经对一所小学一、二年级的50名不爱学习、性情古怪的孩子进行了一次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在12个家庭中,父母经常吵架、说脏话; 在35个家庭中,爸爸或妈妈爱打麻将,玩扑克,对孩子敷衍了事; 在9个家庭中,孩子在父母前没有申诉的权利。 孩子天天萦绕在吵吵嚷嚷或谩骂声中,可想而知,生活在这样家庭中的孩子将来会有怎样的发展! 好的家庭会培养出乐观向上、谦逊有礼、自信自强的孩子。 相反,糟糕的家庭则会让孩子慢慢变得脾气差、没主见,长大后及其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孩子就如同一张白纸,父母就是画笔,你在上面画什么就有什么。毁掉一个孩子的自信很容易,你的不经意间的一个眼神,一个举动,一句话都可能摧毁孩子的自信;而帮助孩子树立自信也很容易,只要你接纳他的一切,爱他、鼓励他,让他有充足的安全感,就够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