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肠癌高发且年轻化,一招教你从根源防范

 容得草堂 2019-01-22

“吃喝拉撒睡”是我们每天生活的五重奏,肚子不舒服的经历大家都有过,但很多人对一些肠道异常症状往往是莫不关心的状态。

所以,有调查显示,在早期就发现肠癌的患者不到总体的10%。

肠道科专家医生提醒:如果排便出现以下几种异常,都可能是肠癌征兆,要引起重视,做好预防措施。

01

长时间便秘

长时间便秘可致使滞留在粪便中的致癌物浓度越来越高,肠壁与这些致癌物质长时间触摸,是肠癌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

02

大便出血

因病变位置距肛门较近,血色多呈鲜红色或暗红色,且往往是血便分离。只在出血量较多时,才可见大便呈棕红色、果酱样。右半结肠癌病人中有这种,肉眼可见的便血者占36.5%。

03

排便没规律

排便习惯突然改动,没有规律性,也不能掉以轻心,那也许是直肠癌的先兆。

直肠癌患者大便次数可增多,但每次排便不多,甚至根本没有粪便,只是排出一些黏液、血液,且有排便不尽的感觉。

04

大便呈苍白色、黑色或黄色

如果大便呈苍白色、黑色或黄色,可能存在健康隐患。黑色大便意味着胃部或小肠出血;黄色大便可能是胆囊功能存在障碍;白色粪便表明人体对脂肪吸收不良,它可能会导致胰腺炎或胰腺癌

除了这些症状外,人们也很难辨定自己是否患病,早期筛查是最好的方法。

很多人抱着侥幸心理,到了年纪、甚至有了明显肠胃不适的症状,在医生建议筛查的情况下仍然选择忍着不做筛查。

殊不知,早期如果及时发现,相当于提前5—8年发现肠癌,几乎百分百可以治愈。

而如果发展成晚期再治疗,治疗效果和痛苦程度不谈,光是手术加化疗费用,基本都在30—50万以上,给家庭造成巨大的负担。

医生建议:

40岁以上人群应每年筛查一次

40岁以下人群每3—5年筛查一次

特别是以下4种情况,如果满足其中的2种,建议尽早做一次预防性早期筛查:

1. 年龄在30岁以上,从未做过肠癌筛查;

2. 有经常肠胃不适、腹泻、便秘、大便出血等症状;

3. 家族中有大肠癌患者;

4. 本人有癌症史或者肠胃病史、肠息肉史。

大肠癌具有一定的遗传性,有大肠癌病史、盆腔放疗病史以及其直系亲属均属于癌症的高危人群,除此之外,生活中的一些恶习往往才是致癌的根源。

无肉不欢

爱吃肉是肠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表明,牛肉卖得好的地区,大肠癌发病机率也就越高。另外,饱和脂肪酸、动物油过多摄入也可导致大肠癌病发。

爱吃腌制食品

吃腌制的食品容易引发大肠癌,腌制食品往往没有经过优质的处理,容易滋生细菌引发肠胃疾病,造成肠胃负担,久而久之就容易致癌。

久坐不动

久坐缺乏运动,导致肠道蠕动减弱减慢,粪便中的有害成分在结肠内滞留并刺激肠黏膜。近年来大肠癌患者有着明显的年轻化城市化趋势,和这个也有着极大的关系。

超重肥胖

研究证明:超重或过度肥胖人群死于大肠癌的风险会高于体重正常的人,而且大腹便便的男性“中招”几率会更高。

吃的太好

吃的越精细越好,肠道的排泄压力就会越大,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造成肠道对废物再次吸收,长此以往,患大肠癌的概率将大大增高。

生活中的这些饮食坏习惯都会导致肠道有益菌大量损失,使肠道菌群失衡,从而出现病变。

经常补充生菌能促进消化,帮助吸收营养成分,并能分泌抗菌凝结素,能够吸收有毒物质,通过多种途径对有毒物质进行加工,减弱它们的毒性,从而从根源上减少毒素生长,达到预防癌症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