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失业保险缴费累计满1年不满5年 失业保险金月发放标准为1536元 (2)失业保险缴费累计满5年不满10年 失业保险金月发放标准为1563元 (3)失业保险缴费累计满10年不满15年 失业保险金月发放标准为1590元 (4)失业保险缴费累计满15年不满20年 失业保险金月发放标准为1617元 (5)失业保险缴费累计满20年以上 失业保险金月发放标准为1645元 (6)领取时间从13个月起 失业保险金月发放标准一律按1536元发放 (1)按照规定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 (2)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 (3)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且有求职要求。 (4)已经办好了离职登记。 (参保人主动辞职的,不能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城镇户口 (不论京籍还是非京籍) (1)累计缴费时间1年以上不满2年的,可以领取3个月失业保险金; (2)累计缴费时间2年以上不满3年的,可以领取6个月失业保险金; (3)累计缴费时间3年以上不满4年的,可以领取9个月失业保险金; (4)累计缴费时间4年以上不满5年的,可以领取12个月失业保险金; (5)累计缴费时间5年以上的,按每满一年增发一个月失业保险金的办法计算,确定增发的月数。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 24个月。 农村户口 (不论京籍还是非京籍) 累计缴费时间1年(包含1年)以上,即可领取1个月失业保险金,依此类推,每满一年增发一个月失业保险金。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 (1)农村户口(不论京籍还是非京籍)为在京一次性领取。 (2)非京籍城镇的可以在京一次性领取,也可以转回原籍领取。 (3)北京市城镇的到户籍所在街道社保所领取。 需单位提供材料,然后到社保中心支付科办理失业保险待遇申领手续: (1)申报单位填写申领登记表。 (2)个人提供户口本首页及本人页。 (3)单位开具的终止解除劳动(聘用)合同证明 。  用人单位拒绝出具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书面证明的,失业人员可以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投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责令用人单位出具书面证明。 有人觉得失业保险金不够用 这时候该怎么办? 其实还有一笔钱可以提取 那就是住房公积金提取 (前提是你上班时在单位缴纳了住房公积金) 有人认为公积金还是存着 买房子时贷款用比较好 可是在关键时刻 公积金能帮你度过一时的困难 必要的时候还是可以提取的 那么要如何申请呢? 除了购房提取之外 公积金还可以在 支付房租时提取使用  (1)缴存过住房公积金 (2)职工及其家庭成员在本市范围内无商品住房、政策性住房或者保障性住房。  (1)身份证原件。 (2)住房公积金卡原件。 (3)租赁双方签订的租房协议(多人合租住房的,须在租房协议中列明合租人名单及各自支付的租金额)原件。 (4)税务部门开具的房屋租赁纳税发票(当年度有效)原件。 (5)中心开具的《北京市租赁自住住房提取住房公积金申请审核表》。  第一步:职工带齐材料至公积金大厅中心柜面进行提取申请→中心工作人员进行初审→符合条件,开具审核表→中心电话通知职工审核结果。 第二步:职工接到电话通知,凭相关材料至公积金大厅提取专柜办理提取→符合提取条件,把提取的住房公积金实时划转至职工关联的银行借记卡中。  多人合租住房的,须在租房协议中列明合租人名单及各自支付的租金额。 在多种情况下离职,用人单位必须支付你经济补偿金。 如果单位拒不支付,你可以向劳动保障部门申请仲裁。 用人单位与员工所签合同到期,双方都会自然而然地考虑要不要继续签约。如果最后彼此友好“分手”的,用人单位需支付补偿金。这一点,很多员工在离职时都忽略了。 特殊情况:用人单位愿意在提高劳动报酬的情况下与员工续约,可员工提出不续约的,用人单位可不支付补偿费。 有些用人单位由于合同规则尚在制订中,还没有最后“拿出手”,与员工约定在以后补上合同。当合同出台后,需要签订时,有些员工不愿意签订,单位只好将其解约,这种情况,补偿费是少不了的。 特殊情况:有些员工拒不签订劳动合同,但还是希望能留下来工作。那么,用人单位在用工之日解聘拒绝订约员工时,不需支付补偿金。 有些用人单位由于工种不同、工作内容不同,与员工不是按时按日计算,而是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当员工离职时,必须支付补偿金。 特殊情况:如果员工没能完成约定的任务遭到解约,用人单位可考虑不支付补偿费。 很多人也许会感觉匪夷所思,员工被迫离职,用人单位还要向您支付一笔补偿款?是的,没错!不要谢天谢地,《劳动合同法》里就明确规定。但前提是,您被迫离职是因为用人单位存在违法情形,您实在看不下去、干不下去了。 特殊情况:用人单位客观因素存在争议,并非故意,而您太“小气”,表示“不得不”离职的,不能被采纳。 员工与用人单位就像是男女交往的两个自然人,合作的前提是“你情我愿”。在签订合同后,合同还没到期的情况下,如果用人单位提出解约,那毫无疑问,用人单位必须要支付您补偿费。 特殊情况:如果是员工提出提前解约的,公司不用支付补偿费。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用人单位依法裁员,都必须支付员工补偿金。员工不要觉得既然是“依法”,给不给补偿费都没什么。其实不然,就算是依法裁员,该欠您的还是不能拖。 特殊情况:裁员必须是用人单位提出,而且程序得当。如果是员工自愿解约,那不在补偿范围。 何为“用人单位非过失性”?就是并非公司的过失,而是员工个人的原因造成的失误,用人单位认为不再有必要与您合作了,从而提出解约。 特殊情况:如果员工故意怠慢工作、上班态度不佳的,用人单位与其解约,补偿金付或不付可商量着办。 任何用人单位都有得意与失意时,当单位因业绩下滑、破产等原因不得不与员工解约了,用人单位必须支付员工一定的补偿费。 特殊情况:如果是破产,公司资金一定周转不济,补偿费可约定往后拖,但不能不付。 劳动法关于经济补偿的规定是不区分试用期员工和正式员工的,所以即使是在试用期被裁员,同样可以获得经济补偿。 其计算方式也是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进行计算:工作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企业向劳动者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不满六个月的,企业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如果企业没有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劳动者要被裁员,则还需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的赔偿。 对于比较严重的错误,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对于损害结果够不上重大的员工,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你们只要坚持至少有一家单位应支付你们的经济补偿即可;如果你们所服务的公司不肯支付,派遣你们的人力资源公司就必须承担这个责任。如果人力资源公司也不愿意支付补偿怎么办?你们可以把实际用工单位和人力资源公司一同起诉至仲裁,要求他们履行劳动合同义务,或者给予替代通知金和经济补偿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