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其顿方阵”对战“希腊方阵”

 好了明理 2019-01-22

就在马其顿军筹备作战之时,以雅典和底比斯士兵为主的反马其顿联盟也已经做好迎战的准备。两军正式决战之前发生了一些小规模的冲突,马其顿大军来势汹汹,希腊联军并未占到太大优势。但希腊联军的人数多于马其顿军,基于本土作战的优势,他们率先占领了易守难攻的喀罗尼亚,军队的左右两侧有天然的山崖和河流保护。联军认为此次战役应该以守为主,尽量减少正面冲突,以降低战役的对抗难度。正如一名雅典将军的建议:“最好能采取拖延的战术,我们以守为攻,会让马其顿人焦躁不安,不战自败。”

“马其顿方阵”对战“希腊方阵”

这一时期的战争中还是以使用“希腊方阵”为主,腓力二世深谙这一阵形的精髓,但他针对马其顿士兵的特点做出了调整,使之更有战斗效率。为了便于进退,他将正方形的阵形改成菱形,减轻步兵的装备;他还在传统的步兵阵形中加入骑兵,前进时骑兵位于前列,率先进行近距离的刺杀,后退时则位于两翼,保护中部轻装上阵的步兵,尽管“马其顿方阵”更有战略效率,但面对喀罗尼亚地区复杂的地形,腓力二世认为必须随机应变,做出了更合适的调整。

希腊联军此次采取的阵形非常传统,雅典军在左翼,靠近山脉;按照希腊传统,精锐兵团一般放在右翼,所以来自底比斯的“圣队”在临近河流的右翼;中间是其他城邦的联军。很明显,希腊联军阵形的主要目的是将马其顿军队阻挡在喀罗尼亚之外,所以他们采用最保守的战术。腓力二世虽然也把军队分列成三个方阵,但他深知兵不厌诈的道理,他真正的计谋要在实际作战中使用,让敌人措手不及。

腓力二世坐镇右翼,而他的儿子——18岁的亚历山大则领兵左翼,对战“底比斯圣队”。年轻的亚历山大骁勇善战,他迫不及待地想要体验这场战役,他镇定勇敢,在战役中表现出了不凡的战斗力和勇气,以及高人一筹的统率能力和军事头脑,这为他日后进军波斯打下了基础。

战役开始的时候,马其顿军队的左翼先冲上去与对手厮杀,然后在对方的猛烈反击下佯装撤退。希腊联军前线士兵回报说:“马其顿人已经仓皇逃跑了,他们实在是狼狈不堪,一路上扔了煮饭锅和武器,甚至连军旗都丢了。”联军的首领们十分高兴,他们认为马其顿人自从挑起战争,就一直表现得很怯懦柔弱,“像个腼腆的大姑娘”。所以,希腊联军决定乘胜追击,他们派军队的主力离开山地堡垒,一路追杀马其顿的残兵败将。不出所料,希腊人很快就进入了腓力二世的圈套之中。

联军迅速攻入马其顿较弱的左翼,战线拉长导致队伍出现了一道缺口。这时,由亚历山大带领的右翼队伍突然出现,大举冲进缺口之中,将希腊联军的队伍冲散开来,预备逐个击破。当联军发现自己上当时已经被对方冲散了阵脚,攻击力和战斗力都在不断减弱。腓力二世没有放松警惕,他知道希腊联军拥有丰富的战斗经验,即使战线分开,三个方阵仍不易对付,尤其是强悍的“底比斯圣队”,所以此时必须还要有一个非常规的战术规划。

“马其顿方阵”对战“希腊方阵”

腓力二世又一次采用了经典的“斜线战术”,他的右翼方阵一边迎敌,一边假意撤退,将希腊联军搞得一头雾水。联军正处于骑虎难下的局面,战线四分五裂:左翼的雅典方阵只能继续追杀不断后退的马其顿右翼;“底比斯圣队”也被牵扯出原来的阵地,失去左翼兵团和右翼河流的保护使这支高质量“圣队”的战斗力不断减弱。这时,亚历山大王子按照腓力二世的命令从四面包围“底比斯圣队”,部分骑兵绕到“圣队”后翼发起突击,这个突如其来的进攻非常有效。

腓力二世计谋层出,但希腊联军仍然顽强地抵抗了很久,尤其是来自“圣队”的300名战士。腓力二世没有急于求胜,他早就做好了要进行一场消耗战的准备,如他所料,战争进入了僵持阶段。作为一个军事化国家,每一位马其顿士兵都从小接受军事训练,而且多年来从未间断,他们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要跳进河水里洗澡。马其顿士兵在战争僵持阶段中可以发挥所长,他们在体力和耐力方面都更有优势。所以,他们最终得以将希腊联军打败,在喀罗尼亚战场上大获全胜。尽管如此,马其顿军队牺牲的人数和希腊联军基本相当。

“马其顿方阵”对战“希腊方阵”

(文字资料,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