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迪生的“老年危机”:就想跟鬼打个电话

 艾格儿Egger 2019-01-22


爱迪生不是个伟大的科学家。他是个发明家。


虽然爱迪生的发明成就让他在生前,生后都享受到至高的荣誉,爱迪生始终都不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他一生所有的发明,都是用“民科”的试错法,依靠大量汗水的付出,一个一个地排除错误答案,最终找到正解。他自己一生都没有系统学习过任何科学理论。


在内战后还处于草创的美国,这种笨拙的但极具企业家精神的做派,给他带来巨大的财富,让这个火车上打杂的伙计迈入社会上流阶层的门槛。


16岁的爱迪生,此时他还在铁路系统打工,不过已经是一名坐办公室的电报员了。


但这种蠢笨的试错法,和爱钻牛角尖的意志品格,也让他日后在与专业人才的竞争中吃尽苦头。


让他不得不使出龌龊的手段来打击竞争对手。


也给他留下了永远洗刷不掉的污名。


可是,无论他试错多少次,多么爱钻牛角尖,打压对手的手段多么龌龊,他始终敌不过时代的浪潮。


今天,我们来看一看这位名叫爱迪生的“发明家”,在他人生最后时刻的挣扎,看他是如何企图以“通灵电话”这种荒诞发明来挽留“荣耀”的。



1.暮年创业者的困境


眼中沐浴着无限荣光的爱迪生,他的创业生涯从来没有一帆风顺过。


在到达人生顶峰之后,他自身的缺陷,和他在命运关键拐点上的错误选择,都让爱迪生一步步踏入困境。他需要一个机会,来解救自己。


1889年,爱迪生前往巴黎参加世界博览会。所有的媒体灯光都聚焦在他身上,就连时任法国总统卡诺也要亲自关怀爱迪生的行程。这个42岁的男人一时风头无两。


1889年巴黎世博会,埃菲尔铁塔刚刚落成,但它的风头还是盖不过远道而来的爱迪生。


然而,灯红酒绿之外,是汹涌袭来的暗流。


此前一年,爱迪生的直流输电技术刚刚扫荡市场。也在同一年,那个被他气走的年轻工程师特斯拉,与西屋电气创始人威斯汀豪斯珠联璧合,着手动一动爱迪生的奶酪。


早在爱迪生旗下的时候,特斯拉已经通过改进交流电,解决了直流输电损耗大,输送距离短的致命弊端。


可惜,对于一个年轻专业人才的忠实建议,爱迪生并不采纳,同时,还把当初承诺给特斯拉的5万美金也被他牢牢攥在自己口袋里。


爱迪生虽然是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却因为无力担当一名合格的CEO而给未来埋下了巨大隐患。


年轻气盛的人才容忍不了你对他的蔑视与戏弄,可况,与电气工程出身的特斯拉比起来,爱迪生只是一个民科。


特斯拉线圈。特斯拉在那个年头搞出这种“黑科技”,也给世界留下了诸多都市传说


因为从未掌握系统的科学理论,爱迪生的产品开发道路永远停留在试错,失败,再试错,再失败,穷举了错误之后才找到正确答案的循环里。


笨人的笨办法在面对专业人才针对性进攻的时候就显得仓皇局促。在直流电与交流电的战争中,爱迪生无异于拿着大刀长矛对阵洋枪洋炮,一个新物种蚕食老家伙的速度比想象中要快得多。


爱迪生除了死磕,也拿不出别的办法。可面对强悍精明的对手,不拥抱变革的死磕派只有喂枪子儿的份。


但爱迪生的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搞死对手上了。这不光加速他的溃败,也成为爱迪生一生的污点。


他首先通过自己的金主爸爸摩根撬动媒体资源,大肆抹黑交流电高压危险。接着,主动请缨设计交流供电的电刑椅,成功烤糊了死刑犯威廉姆·凯姆勒。看到了吧,交流电确实很高压,很危险。


可市场总会在这种时刻展现出它死硬理性的做派:危险算什么?谁的效率高就用谁!


爱迪生彻底勺掉了。


直到摩根亲自下场,利用西屋电气创始人威斯汀豪斯在投资上的失败,收购西屋电气,才让这场荒唐的战争结束。


J.P.摩根,二十世纪美国大银行家。站在爱迪生背后的金主。


江山易手,交流电和大金主摩根成为这场战争的最大赢家,爱迪生啥甜头也没尝到。


自此,除了后来吭哧吭哧搞出来铁镍电池之外,爱迪生再也没有什么与世瞩目的发明成果。留在他身上的,只剩下昔日的荣光与那场恶战中留下来的坏名声。


1913年,爱迪生背后的大资本家摩根在意大利去世。这个失去靠山的暮年死磕派创业者,摆在他面前的两个难题,现在只能自己去解决:让世界慢点忘记自己;从恶名中走出来。


1918年,一战结束,面对着战后满目疮痍的西方社会,爱迪生看到,自己的机会来了。



2.战争的苦果


当一战尘埃落定之后,无论是美国社会,还是被裹挟进这场灾难的人们,都希望有一个人能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哪怕充当安慰剂,抚慰一下自己。


老爱迪生举起手,我来!


1914年,萨拉热窝一声枪响,欧洲大陆霎时从世界文明的顶端落入人间地狱。


萨拉热窝事件。随着斐迪南大公遇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利益纠葛彻底爆发。


也是在1914年,中立国美利坚正踌躇满志,准备重写世界秩序。这个国家已经在GDP世界第一的座儿上待了19年。现在,美国急需一个契机,让所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承认自己这个大哥。


现在,机会来了。


爱迪生可不这么看。一个从美国内战炮火中长起来,见过战争废墟的人有什么理由支持战争呢?


虽然他的观点跟他发明电刑椅的做法出入甚远。不过,人性的复杂之处恰恰在此。发明电椅的爱迪生是发自内心地想弄死对手;一战中的爱迪生也是发自内心的反对战争。


恰恰是此刻美国的国家心态,反而像极了当初一心要搞死竞争对手的爱迪生。要当老大,这场仗不能不打。国家怀揣希望,媒体煽动民情,彼岸还有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西欧人民等外我们千里驰援。


对于美国来说,这是举王师,兴义战。


著名的宣传海报 “I Want You For U.S. Army”也是一战的产物


在此期间爱迪生巡回多地举办的反战演说,与其说产生什么实际意义,更像是他政治立场的一种自我表白。毕竟,爱迪生敌不过政治家们的雄才大略,也敌不过媒体鼓动下的人民热情。


政治家的算盘总比一个民营企业家的心思打得精细。时运把这个国家推上了战争的火线,要重建新秩序,总要流血嘛!真要想结束战争,总得有人参合进去帮着这一方把另一方搞死嘛!要不然,仗始终得打下去呀!


在战争中消耗得精疲力竭的欧洲诸国,谁都没能力决定战争的走向。他们都期待像美国这种大分量的砝码能落在自己这一方,好让胜利的天平倒向自己,好让这场尸山血海堆出来的权力游戏告一段落。


终于,1917年,美利坚的雄师雄赳赳气昂昂地开拔向大洋彼岸,那个被马克沁机枪和凡尔登绞肉机践踏得稀碎的战争现场。


从战后的数据来看,相比于西欧诸国动辄上百万的战争伤亡,美国仅仅11万人的死亡确实连皮肉都没算动着。何况,美国夙愿得偿,是名正言顺的老大哥了。


可是,在战争中失去亲人的美国家庭从国家狂热中冷静下来之后,11万个家庭成员的离开对他们来说却是一场灾难。


等到1920年,媒体终于也消停下来,面对如此巨大的社会伤痕,他们难以继续鼓吹国家的胜利,他们需要去帮助人民愈合伤口。


此时,爱迪生抬起他沮丧的头颅,他告诉自己,机会来了;他告诉媒体,我有个好主意,不知当讲不当讲。


媒体随即欣喜若狂:我们的机会来了,美利坚的机会来了!



3.荒诞的结局


自己和人民都有需求,作为发明家,爱迪生决定抓住机会搞一点人民喜闻乐见的东西出来。


多年后发明“灵魂电话”失败的爱迪生告诉《纽约时报》:我就是开个玩笑而已。


听起来像极了很多年前他在特斯拉面前食言时说的话:你不懂美国人的幽默。 可这哪里是什么美式幽默,分明是一个倔老头犟不动了,给自己找的台阶。


在这之前,爱迪生笃信自己能发明出来“通灵电话”。


1870年代,他为自己改装留声机的过程中,意外地接收到一些不可描述的杂音。我们现在知道,这不过是信号干扰导致的杂音。


爱迪生改进的留声机


可爱迪生相信,是亡灵在跟自己通话。那个年头,大科学家们,有几个搞科研不是为了证明上帝的存在?爱迪生既然是个民科,更逃不脱陈规。


现在,亡灵在跟自己通话。那些庸庸碌碌的家伙,都该吓尿了。但爱迪生是个死磕派发明家,这件事儿就在他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原来,改进改进留声机,是可以跟亡灵通话的。


由于此后他忙于改进电灯,推广直流电,挣钱,搞竞争对手,“通灵电话”的事儿也就被撂在了一边。


等到1920年,从神坛跌落后的爱迪生急需一项伟大发明来为自己正名,处在丧失亲人痛苦中的人民又急需慰藉心灵。


所以,那爱迪生又把搁置多年的“通灵电话”从箱子底里翻了出来。


当这个消息一经散出,除了满怀期待的人民之外,广大的媒体也陷入狂喜。他们像是被注射了兴奋剂,迫切要向更广大的人民群众传递这个好消息。


哪怕从1920年到1926年这六年时间里,爱迪生从来没公布过一张样图,更没有制造出来一个样机,媒体朋友们还是给足了面子,替爱迪生的“通灵电话”脑补了众多草图。


媒体脑补的爱迪生研制“通灵电话”实验


可是,这种最鬼东西怎么能搞得出来嘛!


对已经迟暮的爱迪生来说,就算他真的全身心投入到这项工程中,凭他的知识体系和现在的精力,没有一样能支撑他兑现这个诺言。


可能是真的感觉自己再也没有能力把这项遥不可及的工程继续下去,1926年,已经79岁的爱迪生只好向媒体坦诚:自己做不了。


“灵魂电话”的闹剧戛然而止。


1931年,弥留之际的爱迪生已经恍惚。可能他已经意识到自己一生的功名与污点终将归于尘土,在随着瞳孔扩散,这个倔强的老头终于从嘴边释放出一句话:那边的世界看起来好美。


在此前不久,爱迪生坦诚,自己一生犯过最大的错误就是从未尊敬尼古拉·特斯拉。


这一刻,爱迪生终于不再需要“通灵电话”。


爱迪生走了,他留下但“灵魂电话”这个概念也转入地下,不再登得上主流科学届的厅堂。但是,他的故事却留下来一个启示:


哪怕是爱迪生这样人类历史上璀璨的巨星,当曾经把他推向潮头的时代大浪要将他淘汰出局的时候,他的努力可能也会让自己丑态百出,也会让他沾染上污名,还可能是演一出荒诞的闹剧。


所以,为什么不当初就拥抱变革呢?





参考资料:

1.Edison's Forgotten 'Invention': A Phone That Calls the Dead. GE Reports. 2010-10-28 [2013-11-11] 

2.陈心怡. 《100 年前爱迪生、特斯拉那些人的“电流大战”要拍成电影了,是个很刺激的故事》. 好奇心研究所

3.Natali Zarrelli. Dial-a-Ghost on Thomas Edison’s Least Successful Invention: the Spirit Phone. Atlas Obscura

4.AFP. Thomas Edison's 'lost' idea: a device to hear the dead. Daily Mai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