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说当代田园乡村诗词

 杏坛归客 2019-01-22

                                       胡迎建

      田园乡村是大多数人赖以生存的基地、大本营。在那里,天、地、人最能达成和谐共处。自从陶渊明开创田园诗派以来,唐有王维、孟浩然,宋有范成大等许多有成就的田园诗人。田园乡村诗也因而成为中国诗史中与山水诗并列的大宗。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的田园诗,似乎主要有四方面主题:田园,牧歌式的风光;乡村,表现的是宁静简朴的村巷;人物,以田父、樵夫与牧童为主角,以艰苦劳作为主要场景;物产,如稻麦果蔬,当然这类诗可以归于咏物诗,但因这些作物与果实与耕植密切相关,田园诗往往又离不开这些作物的意象,而且田园诗也应

是包括田野与菜园果园等,所以归于田园诗也是说得过去的。

      

     田园乡村仍是当代诗人热衷的题材,当人们蜂拥而来城市定居、工作时,田园乡村却悄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业化、科技时代使得大部分农民生活富裕起来了,空闲时间多了,反而成了下岗工人的艳羡。不过,工业化时代也为乡村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有待正视并解决。


      城市高楼林立,工业造成的空气污染,使得大批城里人向往田园风光,向往返朴归真的乡村生活,希望到生态优美的田园乡村中休闲旅游。其中不少诗作者,以新奇的目光寻找田园乡村之美。也有不少人在家乡田园中长大,无论到何地工作,系念他们的是乡愁。还有作者本身就是农民诗人,亲身体验种植的艰辛与收获的愉悦。我认为,当代田园诗词既要学习古代田园诗词的艺术手法,更要有时代感觉,时代气息,然决非空洞的说教,概念化的灌输,而是真切、具体的场景,自然流露的情感。试分类言之,并尽量以这次“王维杯”田园山水诗大赛收到的入围田园诗为例。

 

一、田园乡村景物的描绘


      田园风光,如果仅写得景物美,则平面化而意不深,所以诗之立意需要着力经营。全球汉诗总会主办的王维山水田园诗大赛终评第一轮入围作品《灯笼垸暮眺》这一首有寓意:“莺飞草长又春分,愁里登楼送落曛。渠水急喧前夜雨,菜花遥接北山云。数家烟袅随风散,几处鸠啼隔岭闻。放眼凭谁怜后土,尽教黄发事耕耘。”中两联写景入画,然妙在末联。美好的田园,却尽是老人在耕作,中青年不见,作者未明说,但读者可能猜出,都外出打工了。这就有了更深一层的意蕴,有此,则第二句“愁里登楼”之“愁”字有着落。


      窃以为田园诗欲写得生动,还要用些比拟之法,即将物赋予性情,营造意象。东晋陶渊明诗云:“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癸卯岁始春怀谷田舍》)。即是赋予良苗以情性。


      当代田园诗不乏其例。如大赛终评第一轮入围作品《明仕田园之晨》诗中句:“竹树芭蕉亲雨露”,“云村早已炊烟醒,菜地酣然睡懒瓜。”“亲”“醒”“睡”均拟人手法。又《傍山农家》后两句:“野藤竟日无拘束,直欲翻墙作主人。”用拟人法写藤之自由与意愿。


      再看王跃东诗云:“鸡鸣忽觉樊笼逝,风拥犹疑玉手牵”(《婺源江岭村游感》);王琼词云:“青果压枝低,枝枝牵我衣。 桃缘亭半掩,时现桃红脸。云在水中眠,波摇天外天”(《菩萨蛮·沼山桃花潭》);孙宇璋诗:“月光带笑入筵席”(《果村人家》)。晨风、嫩枝、云的倒影、月光,莫不有意识与情态,乃是作者移情所致。


      此类手法,要力求炼动字奇警。韩晓光诗:“芹泥雨润飞雏燕,衔得春光到庑楣”(《瑶里踏青吟草》)。廖魁英诗:“桥横皓月涵清影,岚接青云伴彩霞。昔日风裁三径柳,今朝雨润一川花”(《斜川》)。衔、裁、锁,可圈可点。


      比譬求新,此次大赛入围作品有《山居》一诗,颔联云:“稻种梯田缠嶂岭,崖垂瀑布挂霓虹。”炼“缠”字,化无情为有情。又如杨逸明诗写梯田:“青翠层层抽镜屜,玄黄处处刻盘龙”(《登高望虎洞乡大型梯田》)。将梯田比作镜屜而层层抽出;高处望,又如龙盘旋而上。


      设色鲜明,亦是一法。唐代王维诗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白鹭低飞于水田上,黄鹂在树林中婉转啼鸣,一写视觉,一写听觉兼有视觉,禽鸟的不同颜色形成鲜明的对照 。今人魏新河的诗云:“霜落村俱白,人稀叶早黄”(《十月既往雾行大足道中》)。大赛入围作品《春江雨晴》诗中:“低飞双鹭白,新浴一峰青。”白、黄、青色,各擅其妙,在于作者善于发现美,感悟美。


     过去乡间微不足道的油菜花,而今居然成为城里人观赏的风景线。人们纷纷到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去看油菜花。丁欣《癸巳婺源赏菜花》写得大气恢宏:“绽放金光满天地,排开香阵压群芳。花情关系苍生计,但引春风作主场。”不仅得物态之美,且将花情与春风相绾系而议论生风。


     辣椒乃习见之物,但历代咏者不多。这次的获奖作品《摘辣子》:“未负金风漫野香,趁时采撷好秋光。辣椒火火穿成串,一种心情晒上墙。”将辣椒之火红与心情之火热打通,晒干辣椒也是晒心情,兴象自成妙诣。

二、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变化的展现


      当代田园劳作的强度较之以前大为减轻,不少体力消耗大的艰苦劳动由机械代替了,蓑衣斗笠与水车消失了,水牛逐渐稀有,牧童不见了。“铁牛开进田畴里,黄牯木梨都退休”(孙宇璋《耕田》);“耙耖犁镰闲屋置,耕播熟刈铁牛忙”(余玉有《新农村赞》)。以往的诗作者多以这些为物象写入诗中,如果今人再写这些,就有些不识时务了。


      古代农家几乎家家养蚕以供纺织,如王维笔下:“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渭川田家》)。但是,如今乡野难得一见养蚕了。今人也不必似陶渊明那般“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归园田居》);“贫居依稼穑,戮力东林隈”(《丙辰岁八月中于下巽田舍获》)那般辛劳。诗人们深深感受到这一变化。如闵爱华《春耕》中说:“一犁烟雨机声起,万顷翻平牛未当。”大面积用机械耕田,不再依靠牛。江仲辉《采桑子·春插》云:“秧机欢奏春潮曲,行距匀均,插速惊人,眼望风摇叶叶欣。”用插秧机插秧,行距均匀,插秧的速度惊人,一眼望去,秧叶在风中欣欣摇动。


      今年的第七届华夏诗词赛一等奖中,有曾令山《观收割机收稻》一诗:


如山气势震田畴,千载弯镰便退休。

对准前方推直线,梳齐长发剪平头。

排排青梗机旁睡,滚滚黄金肚里流。

不用农家拿纸笔,张张笑脸写丰收。


      用现代词语,写收割机工作的气势、效率,绘声绘色,展示了机械化带来农业生产方式的巨变,从此镰刀退休不用了。满意感写在农民的笑脸上,并无说教的口吻,概念化的语词。


      鄱阳湖东岸、余干县康山曾是元末朱元璋、陈友谅激争的战场。五十年前经围垦而成为大面积的农田。我曾与几位诗人应邀前往观光,亲眼看到大型收割机割稻、然后以大型机械焙干稻谷的场景。胡平贵《浣溪沙·插旗洲》诗云:


收割声频脱粒忙。插旗洲上稻流香。焙干谷袋立行行。

折戟沉沙成记忆,排兵布阵战沧浪。而今沁出米粮乡。


      收割机割声频频,并就在收割机里脱粒。然后运到场房,以套箱设备燃煤焙干,一袋袋优质稻谷等待销往北京、香港。下片转写历史沧桑,往日战场成为米粮乡。


      我亦作有《丁酉秋游康郎山歌》,其中云:“更有朱军插旗洲,稻浪起伏兜兜稠。沉沉金穗颔首乐,隆隆机车伸口收。近年水涨无狂势,不用退田平垸计。沃土何须施化肥,经营笑待丰穰岁。”力图写出金穗的乐状,机车的伸口收割状。由于这里土地肥沃,禾稻不用化肥,天然食品,故价虽高却畅销得很。


      而今各地以大棚出产反季节的蔬菜。高昌诗云:“小傻青椒圆似梦,巨肥白菜美盈情”(《大棚风景》)。比譬出奇。又此次入围作品《尼龙大棚》:“大棚屋里绽鲜花,紫色茄来黄菜瓜。春色满园关得住,隔墙风雪雨交加。”与高昌诗异曲同工。


      又此次入围之作《小村访友》一诗亦有时代气息,能用新语汇:“活鱼腊肉野芹鲜,村酿一壶侃大山。别后音书山水远,从今微信海天连。楼车儿辈打工款、烟酒老妻卖菜钱。前岁农田流转后,每逢收种怅清闲。”“侃大山”“微信”“打工款”,都是当今的流行语,用来不觉槎桠。又“农田流转”,是而今农田新的经营模式。因为土地的流转,他在收获时节却恨无事而清闲。

    

      我之所以列举这些,是说明类似这样的内容能反映田园乡村的变化,所谓时代气息、时代风貌,这样写,或许能得到体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