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坛归客 IP属地:山东

文章 关注 访问 贡献
 
共 3784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登鹳雀楼》的境界说。“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王之涣的这首诗是熟诗,往往却被人忽略精要。登楼观世事,必须从底楼开始达到高楼,否则不知人间烟火,这是“更上一层楼”的过程境界。一楼的定位是微观,二楼的定位是中观,三楼、更高楼是宏观。这首诗不应单被视为寄景抒情的诗,而是哲理诗。
唐诗内在的平仄要求是统一的,其平仄规范可以概括为:一句之内平仄相间,一联之内平仄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粘。词的押韵富于变化,每个词调的韵位、韵字、韵部各不相同。用韵虽然讲究韵位、韵字和韵部的统一,但同一韵部内的韵字却大有选择的空间,所以各首诗的押韵还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我们平时读宋词,觉得宋词的节奏感比律诗更强烈、更...
从“诗成而缀题”到“先立题后赋诗”袁枚将其概括为“汉魏以下,有题方有诗。”清人田同之在《西圃诗说》中道:“古人作诗,先有题而后有诗,未有诗成后以题强肖者。”其中“古人”一词指代不明,细究起来指称汉魏以后诗人才符合“先有题而后有诗”的历史事实。袁枚说:“无题之诗,天籁也;有题之诗,人籁也。天籁易工,人籁难工。”袁枚没有...
所谓“古典”,指的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经典或典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精华。物质的东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化为尘埃,但精神文化可以是持久甚至永恒的,特别是那些人类文化的经典,只要人类生存的这个星球存在,它就会永远与人类同在。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人,都应努力学习传统文化,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
竹枝词中探立春。清人李光庭竹枝词云:“欲写宜春帖,东风入砚坳。选言谁独雅,吉语不嫌缫。”《成都年景竹枝词》对此俗有描述:“乞儿得意做官时,袍带乌纱手内持。说过千门恒炫耀,春官常挂嘴唇皮。”清人朱士彦的《安宜冬日竹枝词》又记载:“剪彩句芒结束新,官符唤取踏歌人。春锣春鼓喧喧闹,处处人家听唱春。”清人宁赞承的《河阴竹枝词...
让诗词之美在生活中绽放。多年来,文化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以诗词为纽带,带人们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受到观众喜爱。从机长、农民工、学生到铁路工程师,节目通过讲述各行各业的人与诗词的联系,拉近人们与诗词文化的距离,润物细无声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2023中国诗词大会》以诗词竞赛的创新形式,通过吟诵、阐...
《易经·贲卦》的六爻,就涉及“豪华落尽”与“洗净铅华”的审美认识,清楚显示先秦时期的古人对文饰采取非常有趣的辩证看法,是先有文饰,再超越文饰,才能达到崇尚质朴的至美境界。贲卦的“贲”字,按照《说文》,本义是饰,可以引申为文饰。程颐的《周易程氏传》说:“物有饰而后能亨,故曰''''''''无...
王维山水诗的超逸与情志。王维的山水诗也绝非对山居生活的简单记录,而恰是他对自然山水与山居生活的体察和拣选。王维喜以“闲适”入诗,其山水诗所透露的“闲适”与“超逸”气象,既反映了诗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也是他体认人情世事的投射。这一时期王维的山水诗也多取自然的盎然勃发之态:“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古诗词中雪国与花圃的相遇。然而,将雪具体拟作梨花,为岑参首创。岑参是边塞诗的代表作家。北宋王安石《北陂杏花》咏:“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这是他晚年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所作。换了春风吹雪,则不仅飘逸绝尘,且“春”字与“雪”字形成张力,又使诗句弹性十足。南宋黄公度《乙亥岁除渔梁村》咏:“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
古今茶事与现代生活。“我很喜欢这些记录,不仅仅是成一本书,得益也是身体的。因为研究和写作,我从一个不辨茶之好坏的生手,变成了茶汤略一沾唇,就能判断出茶地风貌和制茶工艺优缺点的所谓老茶客,能通过调整器物和水温,让茶汤更完美的新茶人,这都是身体的收获——直接影响到心灵。”茶之历史、茶之风土、茶之制作、茶之器物、茶之冲泡、...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3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