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治理国家的根本基础 【原文】请牧1基,贤者思,尧在万世如见之。谗人罔2极,险陂倾侧,此之疑。 基必施,辨贤罢,文武之道同伏戏3。由之者治,不由者乱,何疑为? 凡成相,辨法方,至治之极复后王。法、慎、墨、季、惠,百家之说,诚不详。 治复一,修之吉,君子执之心如结。众人贰之,谗夫弃之,形是诘4。 水至平,端不倾,心术如此象圣人。而有势,直5而用抴6,必参天。 世无王,穷贤良,暴人刍豢,仁人糟糠。礼乐灭息,圣人隐伏,墨术行。 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 治之志,后势富,君子诚之好以待,处之敦7固8,有深藏之,能远思。 思乃精,志之荣,好而一之神以成。精神相及,一而不贰,为圣人。 治之道,美不老9,君子由10之佼以好,下以教诲子弟,上以事祖考。 成相竭,辞不蹶11,君子道之顺以达,宗12其贤良,辨其殃孽。 【译文】请让我说统治国家的基础,贤能的人可以思考,尧的经验虽历经万世但我们仍能看到,进谗言的人是很迷惘的,阴险不正反复无常,这就是最大的疑惑。 最基本的事必然要施行,要辨别出贤与不贤,周文王周武王的道路和伏羲一样,跟从这个道路的就能治理,不跟从这个道路的就是乱世,这没有什么可怀疑的。 凡是完成辅助功业的,就是辨别法度与方法,治国的最高标准就是传承到后代君王,法家、慎到、墨翟、魏牟、惠施等,百家之说,都是不详尽的。 治理就是要恢复统一,只有修养自身才吉祥,君子把握住这些心里坚信不移;人们走另外一条道路,进谗言的人抛弃这些,他们只是表面上象是整治。 一杯水是很平的,端起它也不会倾斜,思想方法象这样就会象圣人;如果有了权势,公平正直而不引诱别人,必然能参悟天机。 如果这世间没有王道,贤良的人穷困,残暴的人吃着美味佳肴,仁爱的人吃着糟糠,社会行为规范和快乐息止灭亡,圣明的人退隐伏藏,墨家的方术就会大行其道。 治国的根本原则,是社会行为规范和典范榜样,君子用这些来修养自身百姓就会安宁,明白万事万物的规律慎重使用刑罚,国家既能得到治理,四海之内也会太平。 治理国家的意志,是要把权势和富贵放在后,君子诚信地好好地对待这个原则,处理治理之事要坚定专一,又要深思熟虑,还要有长远的思考。 思考如果能精致,意志就会繁荣,喜欢这样做而能专一做事就会如神。精神和神明相辅相成,专一而不贰心,就能成为圣人。 治理国家的道路,要完美而不衰退,君子遵照这个道路就会更加美好。对下可以教诲子弟,对上可以侍奉祖宗父老。 辅助完成的话已经说完了,我的言辞没有倒行逆施,君子的道路顺畅通达。尊崇效法贤良的人,要会辨别那些灾殃妖孽。 【说明】本节紧接上节,讲述的仍然是君子的道路,而所谓的君子之道,就是要能辅助领导人完成功业。完成什么样的功业呢?就是要能使人民都能安居乐业,这就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