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嘉珉:中国金州——黔西南自然资源(一)

 陈嘉珉图书馆 2019-01-22

地处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和贵州省西南部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成立于198251日,是全国30个自治州中年轻的自治州之一。黔西南州包含了原兴义地区的全部行政区域,这块被南、北盘江拥抱着的神奇沃土,古代属于夜郎国地域,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20059月,中国黄金协会授予黔西南州中国金州称号。

一、土地资源

黔西南州拥有国土面积16804平方公里,其中宜耕地面积占11%,宜林面积占37.5%,宜牧面积占11.8%,山河面积占40.9%。土地资源共有2519.4万亩,按地貌类型划分,高原69.8万亩,中山、低山1285.75万亩,丘陵375.1万亩,坝子110万亩,低热河谷地678.75万亩;其中山地占53.8%,丘陵占14.9%,盆地占4.4%,河谷坝子占26.9%2005年耕地面积有678万亩,其中水田165万亩,旱地513万亩。

全州土壤资源可分为7个土类,19个亚类,47个土属,204个土种。土壤多属酸性和微酸性红黄壤。各土壤类型的分布与海拔高度有明显相关性,一般在海拔1600以上的高、中山上部或山脊地带分布着山地黄棕壤;海拔12001600米的高原丘陵盆地和低、中山缓坡地分布着黄壤,浅切割低、中山山地分布着黑色石灰土,岩溶丘陵分布着黄色石灰土,侵蚀低中山丘陵则分布着紫色土;海拔9501200米的南盘江、北盘江河谷,自然土为黄壤,岩层土为黄色石灰土;海拔700950米的中切割低山陡坡中部为红褐色土,灰岩低山中部则为红色石灰土。

从土地资源的评级和分布情况看,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技术规程》的评级标准和贵州省有关规定,耕作土评定为15级,自然土评定为58级。分级情况如下:

一级——主要分布在东部、中部及中西部低山、低山岩溶丘陵盆地和山间坝子。土壤类型有硅铁质黄壤、黄色石灰土、小黄泥土、大眼泥、黄沙泥土等,面积为8.07万亩(其中水稻土5.2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百分3.37%。这类土壤中的水稻土有水源保证,抗旱能力大于35天,土壤肥力高,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宜种作物广。旱作土地势平缓,抗旱能力强,土壤肥力高,宜种作物广。

二级——主要分布在东部、中部及中西低、中山岩溶丘陵盆地、山间槽谷及海子地,面积约为16.8万亩(其中水稻土10.0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这类土壤的水稻土,水源有保证,但排灌有一定限制,抗旱能力大于25天,土壤较肥,旱作土地势平缓,坡度小于10度,土层厚,抗旱能力较强。

三级——主要分布在南盘江、北盘江沿岸低、中山侵蚀河谷以及中部和中东部中的山岩溶峰丛山地和溶蚀洼地,面积约为143.7万亩(其中水稻土57.4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0%。这类土壤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力较强,但有一定障碍因素,部分望天水田,无水源保证,灌溉条件差。旱作土地坡度小于25度,土壤肥力中等。

四级——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北部中山侵蚀山地、沟谷槽地以及西部高原和谷地,面积约为61.5万亩(其中水稻土6.71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5.7%。这类土壤中有严重的障碍因素,水稻土多为无水源保证的望天田或矿毒田。旱作土坡度在2535度,肥力低下,产量较低。

五级——主要分布在东部、中部和南部的岩溶丘陵坡地及中山海子地,面积约为698.83万亩(其中旱作19.58万亩),占全州总面积的27.7%。这部分自然土地势较为平缓,土质厚度大于80厘米,可以垦为农业耕地。

六级——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低中山、低山丘陵及河谷地带,其他地区有零星分布,面积607万亩,占总面积的24.08%。这类土的土层厚度大于40厘米,坡度小于35度,基岩裸露小于30%,宜于种植牧草,发展畜牧业。

七级——主要分布在南盘江、北盘江的中山侵蚀地和西北部蜂丛山地,面积为602万亩,占总面积的23.68%。这类土坡度大于35度,基岩裸露小于60%,宜于发展用材林或薪炭林。

八级——主要指农、林、牧难于利用的岩石裸露的荒山及田、地中扣出的石头及道路、河流、塘水面、居民点等,面积约为381.5万亩,占总面积的15.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