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志松:为什么说大多数人所谓的利他行为都是错的!(自省)

 周志松实战日记 2019-01-22

什么是“利他”? 先搞明白这个问题。


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中,利他,原为佛教用语,给予他人方便和利益不求回报。

现在指是为了使别人获得方便与利益,尊重他人利益的行为,出于自觉自愿的一种利他精神的有益于社会的行为。


通俗地讲,我们将“利他行为”定义为对别人有好处,而对自己没有任何明显益处的自觉自愿行为。


可是当下,至少是目前,大多数人(其中也有老周我,所以今天需要反省)把“利他”理解成:先利人后利己! 以此沾沾自喜!


但为了利己而先去利他,并不是真正的利他。


若利他的目的是利己,那仍属于自私自利,好像比不利人只利己的人高尚,其实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利他不能有自我私心和目的,利他要纯粹,跟自己无关。


一个创业者,作为一个带有自私自利属性的“伪利他者”,无疑这无法让人做到心胸豁达,自然无法扩大自我的格局。


一个人,格局的大小,自我有时候,其实无法看得很清楚,但在旁人看来,了解一个人格局的大小,可以见微知著。


以前很喜欢读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故事,人称:古有陶朱公,今有胡雪岩。老周我觉得,年轻时候的胡雪岩,是利他行为的典范,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记得胡雪岩小时候有一个故事:有一次他给东家放牛,在路上拾得一个包袱,打开一看,里面尽是白花花的银子。他把牛拴在路边吃草,将包袱藏起来,然后坐在路边等待失主。


几个时辰后,失主才慌慌张张地找了来,胡雪岩问清情况后,从路边草丛中将包袱取出交还给失主。


这位失主原是杭州的大客商,不久,他又来到绩溪,把胡雪岩带到杭州学生意去了。从此迎来了胡雪岩人生的第一个机会。


(PS:为什么前面老周我说,是年轻时候的胡雪岩呢? 因为老周我觉得,中老年时候胡雪岩,很多时候做事情,在利他的时候,为公办事的时候,加入了自利的行为,我想,这也为他后来,老年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所以在做利他有关的事情的时候,千万别沾沾自喜,我们常常可以问问自己,在这里边有没有加入自我,利己的行为。




我是:周志松


记录分享我网络创业中的点点滴滴,对于文章分享的内容有不同见解,欢迎互动交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