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纤细雀梅藤,皮肤癌

 植物游记樊蓉 2020-10-29

纤细雀梅藤资料

纤细雀梅藤(Sageretia gracilis)来自于鼠李科,雀梅藤属。别名筛子簸箕果, 铁藤。gracilis:细长的,纤细的。

直立或藤状灌木,具刺。花无梗,黄绿色,通常1-5个簇生,疏散排列或上部密集成长达20厘米以上,顶生或兼腋生的穗状圆锥花序。

花瓣白色,匙形,核果倒卵状球形,成熟时红色;种子斜倒心形,花期7-10月,果期翌年2-5月。

产云南、广西、西藏。生于山地和山谷灌丛或林中,海拔1200-3400米。模式采自云南蒙自。

【资源志】根:用于皮肤癌,乳房瘤,淋巴囊肿,水肿。

开头

文中的纤细雀梅藤是在昆明长虫山预见的,我们今天来看雀梅藤属植物的用途。然后上面资源志提到他的根可用于皮肤癌,我们也来一起了解一下。

盆景

雀梅享有树桩盆景“五贤”之一的美称,是制作野生树桩盆景的常见树种之一。

在清朝嘉庆年间,雀梅藤与黄山松、璎珞柏、榆、枫、冬青、银杏等被称为“盆景七贤”。

是岭南派四大盆景树种之一,用其创作的盆景多为难得的佳作,同时,雀梅也是苏、杭、上海等地的主要杂木盆景树种之一。

雀梅树桩盆景的创作具有形神兼备、师法自然、动感而富野趣、法一形万、变化万千、苍劲雄浑、潇洒脱俗、古雅宜人的特点

雀梅树桩因芽眼短密,枝叶密集;自然出枝多为硬角,铁骨铮铮;新皮红润,生机勃勃。

皱皮斑驳,盘根错节,虬曲多姿,桩姿奇特古朴,特别是下山古桩,多具奇态,有其独特的观赏性。

药物资源

雀梅藤属植物中,具有药用价值的种类有雀梅藤、纤细雀梅藤、皱叶雀梅藤、梗花雀梅藤和对节刺等,主要具有治咳嗽、降气化痰、治疮疡肿毒等多种功效。

其中,雀梅藤具有祛毒生肌功效,临床用于治疗漆疮、水肿、乳腺癌等;纤细雀梅藤在民间被用于治疗疥疮、疮疡、水肿、皮肤癌等;

皱叶雀梅藤的功效主要是治风湿痹痛;梗花雀梅藤有降火、清胃热的功效;对节刺具有清热解毒、理气止痛,治风寒咳嗽、胃痛和无名肿毒的功效。

该属中含大麦碱的植物有刺藤子、雀梅藤、梗花雀梅藤和钩刺雀梅藤等。其药用部位主要在根,以须根中的大麦碱含量最高,大麦碱对受损伤肝细胞有保护作用。

其中,雀梅藤的根具有祛毒生肌、理气化痰等功效,民间用来治疗咳嗽、疥疮、漆疮、肝炎等症。

其他方面

该属植物的茎皮纤维也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如雀梅的叶片既可当茶叶冲泡饮用,也可作药物治疮疡肿毒;

根可治咳嗽,降气化痰;枝密集具刺,在华东、南方常栽培作绿篱;花多且花期长、有蜜有粉,是极好的蜜源植物。

梗花雀梅藤果实可入药,有清火热和胃热的功效。此外,钩刺雀梅藤、纤细雀梅藤、刺藤子等均是重要的盆景植物,对节刺和刺藤子宜作观赏植物和绿篱。

皮肤癌

皮肤癌是发生于皮肤的恶性肿瘤,可分为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和黑素瘤三大类。

多发生于鼻部、颊部、眼睑皮肤等长期暴露于阳光的部位,且多好发生在欧美白种人中。

皮肤癌在传统中医学中称谓不一,一般认为与“反花疮”“石疔”“石疽”“乳疳”等相似。

翻花疮

中医学认为,皮肤癌多由风毒相搏,外有火毒,内有痰浊,气滞血瘀等致病因素引起。

《诸病源候论》中记载,“翻花疮者,由风毒相搏所为,初生如饭粒,其头破则血出生恶肉,渐有大根。脓汁出,肉反散如花状,因名翻花疮。凡诸恶疮久不痉者,亦恶肉反出如翻花疮”。

清朝徐灵胎指出,“若其病既有定处,在皮肤筋骨之间,可按而得者,用膏药贴之,闭塞其气,使药物从毛孔而入腠理,通经达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服药尤有力。”

病因

内为七情内伤、饮食不节,脏腑功能失调,外为六淫毒邪侵袭机体。

其发病机制主要由风毒相搏,或肝火血燥生风,或疮疡溃后风寒袭于患处,导致气血壅滞,营卫稽留。

或以虚损为前提,阳气束结或外邪搏于血气导致气滞血瘀形成乌黑肿块,进而随血液四处转移。

西医认为皮肤癌的发生取决于体质的易感情况及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

包括紫外线照射、高强度的X射线、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饮食、吸烟、激素治疗、砷的摄入、免疫抑制药物等。

治疗原则

中医治疗皮肤癌以外治为主,内服主要用于培护正气,调节免疫以及用于放化疗后的辅助治疗。

《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坚者削之,客者除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坚者软之,虚则补之”等。

现代中医归纳出治疗皮肤癌的六大治法:扶正固本,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理气化痰,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化疗前益气养阴,扶正培本;化疗中降逆和胃,醒脾调中;化疗后补气生血,温肾化瘀。

蟾酥

蟾酥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脓浆,经加工干燥而成。

辛温,有毒,归心经,具有解毒止痛、消肿散结、开窍醒神的功效,常用治痈疽疗疮、瘰疬等。

蟾酥具有极强的抗肿瘤作用,历来为临床常用抗肿瘤药物之一,既能内服又可外用。

《本草汇言》日“能化解一切瘀郁壅滞诸疾,有攻毒拔毒之功”。

《济生方》中记载蟾酥治疗痈疽疗肿,“蟾酥(一枚)上为末,以白面和黄丹,丸如麦颗状,针破患处,以一粒纳之,神效”。

《经验广集》蟾灵膏治肿毒,“蟾酥、石灰各等份。和匀成小饼,贴疮头上,以膏盖之即破”。

现在民间还常用活蟾蜍剥皮,挑破表面腺体颗粒后,直接贴敷于癌肿患处皮肤上来治疗体表肿瘤。

现代研究表明,蟾酥中的多种活性成分,如华蟾素毒基、蟾毒灵等具有促进肿瘤细胞分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放射增敏、逆转耐药、调节机体免疫系统等多种抗肿瘤作用。

白及

白及为兰科植物白及的块茎。苦甘涩寒,归肺、胃、肝经,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之用。

白及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白及,味苦,平。主痈肿,恶创,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鬼击,痱缓不收”。

《本草纲目》中指出,“白及,性涩而收,故能入肺止血,生肌治疮也”

有人曾外用白及治疗1例皮肤癌患者,该患者为右眼外毗上方鳞状皮肤癌,治疗时给予白及粉100g,外敷患处,1天1次。治疗1个多月后,瘤体干燥,无发展征象。

临床应用时,也可用白及配伍山慈姑、黄药子、莪术、青木香、寒水石、雄黄等消肿散结、行气化瘀药共同研末外敷患处,以增强疗效。

此外,白及还常用于治疗肺癌、肝癌、胃癌等肿瘤的治疗,除直接具有抗肿瘤作用外,白及中所含的白及胶是一种较理想的血管栓塞剂,可进行肿瘤的介入治疗。

苍耳草

苍耳草膏由夏日嫩苍耳草茎叶、冰片组成。用时先将苍耳草洗净,研成细末,以武火煎至浓度较高时去渣,加入适量研成细末状冰片调匀。

在皮肤癌治疗中苍耳草起到以毒攻毒的作用,配伍冰片后既能增强化痰消浊、攻毒祛瘀的作用,又能有效减去苍耳草的刺激性,从而达到促进皮肤癌痊愈的目的。

结尾

纤细雀梅藤的介绍就到这里啦,不过关于他治疗皮肤癌还处于民间应用,缺乏理论研究和推广。

但对于上面提到的蟾蜍,却让我很开心,之前总是小心翼翼担心做实验的蟾蜍会吐蟾酥弄到手上。

总觉得是很可怕的东西,但看了他对于皮肤癌的治疗作用。便对好坏这种东西又有了新的理解,之前总是好坏分明,现在发现没有好坏,只有看怎么应用。

声明

医家讲求“辨证施治”,人人“证”皆不同。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为探讨学习之用,不构成用药建议,如有需求,请谨遵医嘱。

参考文献

(1)雀梅藤属植物分类及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 熊桂华 樊国盛 段晓梅 孙成江 .西南林学院园林学院,云南昆明650224

(2)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皮肤癌的研究概况 魏国清 耿耘 西南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610031)

(3)皮肤癌的中药外治法责 艺变 张海湃 苏永华 张慧卿 第二军医大学中医系,上海200433

(4)皮肤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曾红 陈德宇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四川泸州64600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