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知道该怎么做时,先静下来

 道德经学用 2019-01-22

今天和一位朋友喝茶聊天,他说起最近自己脾气莫名急躁,总觉得身边的人不如自己的意,有时候想帮别人又帮不上,更是徒增烦恼……

烦躁之余,还赶上流感爆发,结果又中招了!

 

他问我最近在做什么?

我说最近很“乖”,每天紧抓道德经“三千万”不敢松手——读经、写日志、拳操舞、万步行。而且,由于业务上的需要,还额外给自己增加了诵读其他经典的目标。

所以,这几天精气神缓过来了,人的状态也不错。

 

朋友沉默了一会说,我知道了,我最近就是不精进,道德经基本没读,拳操舞基本没跳,徒步也是时断时续……所以,内心没有力量。

我把一颗心向外张得有点厉害,老觉得要去帮助别人。但是自己心里没有力量,其实谁也帮不了。

 

我们聊起《道德经》第十一章中说的“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句关于“有用”其实是来自“无用”的话,非常值得我们思考!

 

老子举了几个例子,比如杯子,我们都说瓷杯、玻璃杯、紫砂杯,那是在强调杯子的性状是瓷的、玻璃的或是紫砂的质地。

但老子说了,真正让杯子有用的不是材质,而是中间被围出来的“空”。

 

再比如说建筑,我们看到的是门、窗、墙、顶,但这些其实只是“利”,并不是真正的“用”,令它们能使用的根源还是被围出来的“空”。

没有中间的空,大家住哪儿呢?

 

因此,老子总结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我们看不到的、或者忽视的东西才是可以用的东西,“利用”这个词就是这么来的。

 

在有用和无用之间怎么转化?

现在我们时间的分配天平,往自己觉得“有用”的功利方面倾斜得太多了!

 

其实,我们平常参与读书会、听音乐、静坐、徒步、发呆、读经、服务公益事业、做志工,这些虽然被很多人认为是在做“无用”的事情,但其实是在孕育厚积薄发的生命能量,让我们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当我们经常读《道德经》时,其实正是在读自己、读关系,我们的思维就会飞向很远的地方,也能回到自己的本源,诞生很多创新的想法和务实的成果。

 

所以,有时烦躁来了,我们应该高兴才是!

因为负面情绪是内心给我们打来的求助电话,告诉我们:自己的心已经进入严重能量匮乏的预警状态了,需要及时补充正能量!

 

正能量不足,人身体里就没有正气、缺少阳气。

所谓“邪不干正”,一个正气凛然、阳光快乐的人,身体的免疫能力是非常强的,就不容易患病。

 

我们闲聊了一会以后,大家都很开心。

我开心于有素材写日志了,他开心于知道怎么做了——在向外找不到答案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往自己心里走。

 

翻开道德经,读经,就是读自己。

坚持拳操舞,拳操舞是动态的道德经,炼体、炼气、还炼神。

勤于写日志,写出来是最简单、最高级的清理和觉知自己的方法。

服务读书会,走进正能量的朋友圈,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

 

人,都是在静中得到生命的休养生息,在静中生出创意和智慧。

 

逯欣心

2019122日,第33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