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观大自然,心净若莲花。
钟真的作品,幅幅暗香袭人,幽玄素雅,笔墨凝练,至简至雅,令人读之而眷恋。
钟真的花鸟画,格调高雅,墨简意深,是抛去繁复之后,删繁就简,进入一种更高精神层面的寻求与解读。作品中,似乎可以读到画家精神层面某一些微妙的心境与释放。墨淡,笔简,却穿透出无限的想象空间,这是画家理念的感性显现,更藏着其内心深处的秘密。

钟真的画,雅,寂,静,有唐诗宋词的味道。
他的每一幅作品,清秋幽独,耐人咀嚼。笔触细腻,浮烟冷雨,淡雅清润。画面粉镂荷花,秋去秋来,极其珍巧。既有春风静,珠帘微卷的水墨深浅,也有沉香玉壶,小风萧萧的沉静优雅,缱倦着氤氲的空灵。

钟真绘画,善于观察,突出细节,以心绘画。
大自然中,老街、老树、残垣、枯草、野花、翠鸟等等,他都会在自己的静谧观察中取其某一处断面,或者有心灵触碰的细节,定格而进行艺术再创作。比如,他到江西景德镇婺源李坑古镇,发现古镇处处皆平淡无奇,却在一处不起眼的小路上,发现一堵老墙和一老院落,顿时给他留下深刻印象。那处断墙残垣和老院落彼时呈现的沧桑破败以及苔藓晦涩,正是他所追寻的早已湮没在厚重岁月积淀之后,所散发出的点点痕迹。有故事感,有咀嚼的味道,有回望的静谧,丝丝缕缕潜藏着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的缠绕。哲学家狄德罗在《画论》里,就力劝画家不要关在工作室而要走进大自然,他指出自己的观点:“凡是自然所造出来的东西没有不正确的”。可见,一位艺术家观察自然多么重要。钟真的作品,画面所散发的气息始终是安静如春露的,耐人寻味,翠贴莲蓬,藕叶稀落。他更是善于用墨,用色,用笔。钟真喜素色,追求一种层次高,格调雅的国画风格。长期的艺术探索,以及他个体对美的觉知,钟真在色彩与构图上始终追求一种诗意的韵味,那种唯独属于中国古代诗歌所传递出来的唯美,旖旎,浪漫,清润之美。
因此,钟真的作品画面干净,幅幅如诗,极赋一种清澈的空灵感,就不足为奇。
“画画,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钟真绘画,追求极致。他每天作画,往往会用十几二十张斗方宣纸,作为草图,不停地在宣纸上运笔,琢磨,静思,落笔,挥毫,并在几十张草图中,寻找一幅自己灵魂深处最满意的构图。而这幅作品必须是他个体认知为视觉效果与水墨清润效果最佳的背景,然后,他才开始细细描绘作品的细节元素,比如鸟的羽毛,花瓣的姿态,叶脉的线条等等。其间,他会工笔与写意结合,以达到工写意书画细腻考究的效果。
钟真的作品,一般尺幅不大,大部分都是一尺斗方。因而他在这一尺斗方的宣纸上,琢磨思考属于自己个体心灵深处所要表达的精神气象,并始终追求笔墨的精致、精湛与纯净之美。坚持在朦胧清雅的笔墨中,追求花鸟绘画情感表露的由隐渐显,轻约飞花,秋烟波静,池塘荷香。这说明了钟真在绘画上,对美的表现源于内心,在物象的表达上赋予了感性性质。比如,他的作品《初游》:沙笔劲道的一截树干,墨色苍劲凌厉,伫立在画面的右边,上面杂乱地缠绕着电线般的绳子,细细地横着延伸到左边,不知远方,可喜的是,纤细的绳子上面栖息着三只翠鸟,紧紧彼此依靠着,赭石色的毛色丰满,眼神纯洁,可爱至极。画家在静谧苍劲的老树上,赋予生命的暖色。
钟真的莲蓬画得极富韵味,肌理细腻,线条清晰,似可触碰,呼之欲出。他说,“关于画莲蓬,我是在学习天柱老师的写意莲蓬上,自己又加了一些写实的成分。”钟真更钟爱翠鸟,他的鸟画得非常好。莲花、莲蓬、荷叶、翠鸟,都是他题材的主要元素,但幅幅都不尽相同。他不仅常常在宣纸上画,近年来,还每年两三次飞到景德镇去,把莲蓬、翠鸟等画在青花瓷瓶上,他的青花瓷依然受到藏家喜爱,笔触细腻,清淡高雅,素色柔和。
作品《荷塘过雨》:画面是秋季的荷塘,三片低垂的荷叶,已经在秋风中渐渐枯萎,这是生命的短暂与即将开启的轮回,有些凄凉,也有些萧瑟。一只孔雀蓝的翠鸟依着即将枯萎的荷塘低低地飞过,远方在哪里?画家在运用浓淡相宜的水墨来表现荷塘荷叶在生命最后的尊严,而那只孔雀蓝的翠鸟,是点睛之笔,它是希望,戴着翠兰,飞翔。作品《一霎荷塘过雨》:整个画面空灵至简。画面是一只已经枯萎的荷叶,荷叶低垂到湖面,枝干只有两条,一条属于低垂的荷叶,一条属于荷叶早已消失枝干依在的荷塘。画家用墨极其凝练,线条清丽,柔韧,没有多余的用笔,只有这片荷叶与枝干的倒影。最妙的是,那只静静呆立在荷杆上方的轻盈的翠鸟,孤独,自在,仿佛在思考,又恍若在回头寻找远方,意境深远,在诗意的孤独清冷中,透出现实的思考。
很明显的是,钟真的作品,画面大部分都留白很多。
对于钟真而言,艺术本身就是普遍理念与个别感性形象的对立而统一的精神活动。很明显,钟真是一位独立特行的画家,特别,善思,活络。他的很多思维都超前于现实。尽管,在我眼中的钟真,思维谈吐富有极强的逻辑性与敏锐性。但观其绘画,你总是能够在他的作品中,读到纯净、美好与清澈。这需要画家灵魂深处的安静、思考与情感的细腻与表达。在这种近似于偏执的创作理念与习惯下,因而钟真的作品,几乎每一幅都似精品,每一幅都有其独特的绘画语言。既有中国传统花鸟画的典雅秀美,秋水清澈,更有当代中国画家的笔墨简雅,醉后清风,独树碑石。
读钟真的画,有笔墨深厚的岁月积淀。但是,笔墨韵味却并不张扬,笔法无繁复,而是极简。且简中有味儿,简中见净雅,简中见风骨。他的很多作品,都散发出翠叶藏鸟,花湿幽然,孤光自照梦游处的纯净。其作品藏着极其深刻的思想。观者完全从画面感知,翠鸟低飞秋风荷塘的月斜暗香。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很多,钟真的人,与他的画反差很大。据说他喜酒,喜欢饮酒畅谈风和雨,也会月落黄昏独自愁。钟真承认他是有个性与脾气的人。但我觉得,感性的他,倔强的他,艺术气质的他,其实身上深藏着极其厚重的理性。除非,他深醉不醒,在梦游中,寒芦深处、扁舟夜渡,醒来时,春风拂面,不负东风。

这或许与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之家有关系。
钟真的父亲曾经是军人,却满身书卷气。父亲内心丰富,喜阅读、善古玩,家里四书五经藏书颇丰。这让刚刚才四岁的钟真从有记忆开始,就记得自己常常在家里父亲收藏的古色古香的家具、老木凳、青花瓷、圈椅以及唐诗宋词、古书、线装书间徘徊,他说,“那种气息至今难忘。”幼小的钟真在父亲的熏陶下,四岁开始朗读背诵唐诗宋词,开始写写画画。他的内心由此刻开始,而逐渐生发出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典雅清丽朴素的朦胧认知。五六岁开始,钟真开始跟着中国著名画家世人称为“蓉城邵牡丹”的邵仲节先生学习国画。随后,他先后从师著名画家李星武先生、黄纯尧先生继续学习国画。2013年,钟真正式拜师著名花鸟画家秦天柱先生,至此他的绘画历程开始一个新的转变。他在秦天柱先生的悉心指导下,刻苦研习琢磨工写意花鸟绘画的水墨细腻表达,并深受天柱先生的笔墨精神影响,逐步在绘画上形成了自己独立独特的绘画表达语言。绘画逐渐由浓墨重彩走向淡墨疏朗的笔墨表达。钟真的绘画语言方式不仅具有视觉美感与空灵之净,更兼具当代艺术家现实思想的深刻。颇具禅意与淡月清露的夜香之感。

眼前的钟真,从春风中走来。
“我从四岁开始画画,直到今天,从未停过笔。” 钟真虽出生于七十年代中期,但是,从绘画阅历上看,他应该算是一个年轻的老画家。如今的钟真尽管刚四十出头,但他的绘画艺术生涯已经接近四十年。他圆脸,敦实,年轻,朝气,颇有福相。与之交流,言简意赅,思维清晰,逻辑分明,简单直接。他说话不急不缓,行事却雷厉风行。很显然,钟真为人的“真”与个性的“鲜明”交融在一体,执拗坚定、睿智机敏,固执己见。但是,他的身上散发出春暖花开真诚笑容的同时,又潜伏着不易让人轻易觉知的陌生与距离,或许,这就是钟真。让我们去读他的作品,我们会读到万物之间的安静、温暖与美。“在艺术创作上,我坚持自己的内心感受,不希望任何人以及藏家、喜欢我作品的爱家随意指点或改变我个体精神创作的初心,画画我从来都是遵从自己的内心。”

钟真个性倔强,言语不多,不急不缓,干脆利落,颇有妙趣。只言片语间,足见其睿智且头脑灵活。他大概是中国最早把传统书画艺术推向新媒体传播的人。可以这样说,画家钟真把中国国画艺术以新媒体传播方式,让更多热爱中国书画艺术的人,即使待在自己家里,也会享受到名画家的授课课程,并在国画启蒙中,逐步领悟中国画的技法与精髓。这应该是年轻的国画钟真对中国传统艺术在社会大众的传播中所起到的积极与奉献作用。我们在观察画家作品与观察画家个体精神气象时,会感受到彼此之间有很多微妙的联系,以及审美判断。有人说,画如其人。从一幅作品,或许可见窥见作者的某一方面的精神表现或者精神导向。因而,钟真的审美趣味与丰富的思想相对来说具有明晰而稳定的秩序。从眼前钟真的一幅幅唯美、空灵、清澈,耐人品读的作品中,我们可以读到钟真对美学的倾向性与认知。他清醒地知道,艺术作品必须表现美,对美好事物的表现与描绘,需要视觉独到。我们可以发现,钟真的作品是在随岁月的变化中而逐渐演变而成今天的清雅、简洁、通透之笔墨的。
早期的艺术创作,钟真画以重彩为主。作品主要以岭南画派为主而进行创作。色彩鲜艳,墨色厚重,主题主要以一些明清时期老椅子,青花瓷,插花为主。那个时候的钟真就把自少年时期对青花的热爱,寄予于笔端,赋予重彩绘画中。我们看见,1997年至2004年间,钟真的以岭南画派创作为主的作品几乎都是重彩,并在台湾、香港畅销。2013年,钟真拜师著名花鸟画家秦天柱先生后,艺术创作从岭南画派的重彩开始,逐渐转变为水墨淡彩的创作。他开始越画越简,越画越淡。疏淡空灵意境深远视觉独特之画成为他最终追求的境界。2014年,钟真创办了《回到水墨》的新媒体。他把“国画艺术的欣赏”“国画微教”“书画教学”推向新媒体在全国铺开。如今,钟真创办的《回到水墨》书画微教的影响力已经名声大噪,很多书画课程甚至在网络上一元钱就可以购买并连续上课三十天。“有些课程一元钱一节课,这是我们《回到水墨》所要做的几乎是公益性的活动,目的就是让所有喜欢国画的老百姓都都能在家里视频就学到书画,这样利用新媒体传播可以让中国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
钟真是一位把传统绘画画出现代感的画家。
一个画家,并不仅仅在艺术创作上,单靠形象思维或者抽象思维就行,艺术家必须以整个的人格进行创作。钟真以个体的觉知,绘出了灵魂深处的纯净。对艺术的欣赏也是如此,也是个体的感知。不同的人,对一幅画的解读往往大相径庭。这符合黑格尔关于从抽象理念出发的一个清晰的理论:美为理念的感性显现。当钟真在岁月的磨砺中,坚守自己对艺术最纯真最纯粹之深爱时,那么,他的内心与视觉在观照任何一个美好的事物时,心底一定会感受到那种难以言喻的喜悦。这种喜悦,定会令他迎着清风,把酒对池塘,绘画桥深处。
画家简介:
钟真,1975年出生于四川成都。师从秦天柱先生,创作以花鸟为主,兼作人物、山水。其作品常以工笔、写意相结合,既注重表现出中国古典诗词的含蓄、优雅意境,又注重借鉴西画的色彩、光感与构成效果。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而获奖,作品为海内外人士收藏。出版有《钟真彩墨艺术》《钟真花鸟画作品集》《名家课堂:钟真细笔花鸟画法》等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