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 财 旺 福 春节是我国古老的庆祝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相传至今。 即墨过年可是从小年就开始了,经过忙年、接年、年除日、守年、迎年、拜年、送年等等,串起春节的一个个符号,串起即墨的一段段历史,串起即墨民间传统文化习俗。 今天我们把过年习俗说一遍 赶紧搬个小板凳 摆好姿势 准备好啦~ 小 年 吃了小年的饺子 狗年春节的序幕算是正式拉开了! 忙 年 一进腊月门多在忙年,购置新衣、扫墙灰、擦玻璃、刷房子、煎鱼、蒸枣饽、灌肉肠、炒花生瓜子、洗澡理发、买鲜花、买灯笼,家家忙年。 【二十四扫房子】 掸尘扫房子是这天约定俗成的习俗 【二十五磨豆腐】 推磨做豆腐 传说玉帝会下界查访 吃豆腐渣以表清苦 【二十六去割肉】 杀猪割年肉 现在想想以前的年味就是香香的肉味儿呀 【二十七宰公鸡】 宰公鸡、赶大集 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 【二十八把面发】 打糕蒸馍贴花,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 后被红纸代替 【二十九蒸馒头】 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 在我国由来已久 接 年 大约在除夕晚6时,人们习惯带着灯笼、香、烧纸到祖坟焚烧,寓意请先辈故人回家过年,叫“接年”。除夕之夜,不少人家在十字路口画个圆圈烧纸,是祭祖缅怀老人的传统习俗,有的在圈内放些供品焚烧,为故人“接年”。 年 除 日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最激动人心的一天终于来了! 猛吃!抢红包!看春晚!放爆竹! 年三十,有的上午糊对联、贴窗花、挂灯笼、炕上贴年画,在正屋挂宗谱,摆好供品,炒花生、煎鱼、煮肉。下午做饺子馅、包饺子,饺子里面包上硬币或红枣。 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至今,除夕晚大多六点至八点全家欢聚一堂吃“团圆饭”,晚八点至午夜零点(也有到次日凌晨一两点的),全家围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团圆和春节晚会是过年中最精彩的时刻。 守 年 除夕之夜,合家团聚通宵不眠,称“守年”或“守岁”。如今,仍有不少家庭保留除夕彻夜不眠的风俗,但多在下半夜少许睡眠,以便清早出门拜年。 有的即墨人守岁要守到大年五更,这时要祭天地、敬祖先、吃饺子、放鞭炮,表示辞旧岁迎新春;有的除夕午夜零点过年,将家谱前的供桌上香烧起来、蜡烛点起来,有的墙上挂着财神,桌上摆点心、糖果,也有的桌上摆着老一辈牌位,烧香祭祖给他们过年。 迎 年 新、旧岁交替之时迎接新年的到来,叫迎年。由于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所以下饺子过年的时间也不一致。晚上八点、十点、午夜、凌晨两点和清晨,都能听到下饺子的鞭炮声。夜零点新年一到,春节文艺晚会撞钟开始,霎时间,千花齐放,万鞭竞响,此起彼伏,声声不断,一浪高过一浪,整个岛成一片火树银花,声声灌耳辞旧岁。 拜 年 辞了旧岁,接着给长辈拜年。先从自己家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拜起,叫“家拜”。再出门给本家中的长者拜年(一般属未出五服者),叫“近拜”。长辈要拿出钱来分给未成年的孩子们,叫“压压腰”,城市习惯叫“压岁钱”。大年初一给家族中长辈拜年,称“元拜”。有时,还由本族长者率领到外姓家拜年或互相集体拜年,以加深感情,叫“团拜”。 送 年 旧俗初二送年。《胶南县志》记载:“初二晚上鸡叫送年,再度放鞭炮、吃水饺”。初二天黑,点燃蜡烛、香纸、鞭炮,叩拜祖坟,“初二凌晨,再次烧香纸、放鞭炮,送祖先回归”,祭祖结束表示大年已过。 大年三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 大年初一:金鸡报晓。 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 大年初二:金吠报春。 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 大年初三:肥猪拱门。 女婿女儿回娘家拜年。 大年初四:三羊开泰。 灶王爷要查户口,恭迎灶神回民间。 大年初五:艮牛耕春。 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 大年初六:马到成功。 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大年初七:人寿年丰。 摊煎饼吃七宝羹,安顿身心,休养生息。 大年初八:放生祈福。 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 大年初九:玉皇天诞。 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人们都会举行祭典庆贺。 大年初十:祭石感恩。 有天还有地,人畜房米麦百谷都生地。 正月十一:祭奉紫姑。 古代女性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 正月十二:搭建灯棚。 元宵节将近,做元宵赏灯的准备工作。 正月十三:灶下点灯。 预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 正月十四:临水娘娘诞辰, 又称“顺天圣母”,是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 正月十五:夜照田蚕(神)。 观颜色判断一年的丰歉,后演化为元宵节观灯。 年俗 串联起浓浓的年味 年俗里 有讲不完的故事 道不够的情谊 年俗里都是最地道的中国味! 来源:综合青岛旅游集团、青岛市市南区旅游局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