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中的“仪式感”有多重要?

 美丽心情1011 2019-01-22

“双旦”刚刚过去,春节又快来了。这种时候不仅是促销打折的旺季,不少家长也开始准备礼物和装扮打算和孩子们一起好好过节。

 

我们小的时候,父母还不怎么在意这些节日。中国传统节日还会一家聚在一起,可基本不会过西方节日。但现在的家长就不一样了,很多家长开始在意起过节这件事,不仅是家里,很多学校也会组织孩子们一起庆祝。有的时候是万圣节、圣诞节这样大家熟知的节日,有的时候还会庆祝冰淇淋日、联合国日、睡衣日等等自己创造出的节日。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主题和庆祝方式,让孩子们在玩乐的同时学到点什么。

 

很多人觉得带孩子庆祝太多的节日并不好,每天花费在节日上的精力如果有一半放在成绩上,才是更实际的。但学校和家长们带孩子感受这些节日,甚至自己创造节日让孩子去纪念,更多的是为了培养孩子的仪式感。

 


仪式感这个词最近几年越来越火,培养仪式感并不止是针对小孩子,很多成人也开始将仪式感渐渐渗透进自己的生活。近年来如此火的词到底有何意思呢?仪式感又对孩子的成长有哪些重要性呢?

 

每次谈起仪式感,必定会提到《小王子》里的一段对话:

小王子驯养狐狸后,第二天又去看它。

“你每天最好相同时间来。”狐狸说,

小王子问:“为什么?”

“比如,你下午四点来,那么从三点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我就发现了幸福的价值……所以应当有一定仪式。”

“仪式是什么?”小王子问。

“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狐狸说。


如今丧文化当道,大家似乎很难在日常生活中找到点快乐和幸福。日复一日工作学习,很难在日常生活找到什么不一样的东西。而仪式感就是让日常变得不一样的一些事,让某段时间度过的更与众不同一点,给自己的生活一些新鲜感和期待。

 

小孩子们总是期盼着过节,因为节日意味着和平常是不一样的,有各种各样的意义,有不同的美食,有不同的庆祝方式。他们的心情会经历期待→开心→享受→回味,让这段时间成为自己成长的一段回忆,让长大的日子里不只是学习和作业,还有这些欣喜和期待。

 

有些家长觉得,仪式感不就是形式主义的花架子,搞来搞去还是那点活动,孩子们能学到什么啊。可仪式感不是为了让孩子学到什么实际问题,而是为了让他们可以学会享受生活,尊重自己。

 

《寻梦环游记》里,到了亡灵节,家家户户都要挂上彩旗,载歌载舞,祭奠先辈。这时候,仪式感是一种怀念和记忆。

 

《寻梦环游记》电影截图


《蒂凡尼的早餐》里,赫本每天都穿着黑色小礼裙,化着精致的妆,从容地吃完早餐。这时候,仪式感是对自己的肯定。

 

《蒂凡尼的早餐》电影截图


仪式感听上去很正式,可其实真正的仪式感都在日常生活的点滴。生日时给孩子准备一个小礼物,出去旅游时从当地寄回一张明信片,睡前道一句“晚安”……这些都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仪式,它们都不难做到,难得是坚持做下去。

 

有的家长可能觉得,不管我给不给孩子过生日,有没有参与孩子成长中的某些节点,都不影响我对孩子的爱。确实,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也许生日礼物已经不再是一种奢侈,就算是平日里也可以送孩子个礼物。但仪式感的珍贵在于,孩子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一点小小的期盼,也会给孩子足够的亲近感与信任感,让孩子感受到幸福和乐趣。

 


绘本《獾小妹弗朗西斯》里,全家人从妹妹生日前几天就开始准备生日派对,会手绘座位牌,把礼物用好看的包装纸包好。


就连不太喜欢妹妹的弗朗西斯,也用自己的零花钱给妹妹挑了好吃的糖果。


生日派对不仅有蛋糕,还有泡泡糖、巧克力花生豆等零食,甚至还有礼花筒。


派对也不仅有家人参加,还有妹妹的朋友伊达和弗朗西丝的朋友艾伯特。


在这样的准备下,生日这天会成为妹妹这一年最开心,最幸福的一天。通过这些礼物和准备,孩子可以知道自己是多么的受重视,有多么的特别。

 

獾小妹和朋友们一起准备去郊游,妈妈给她们带了好多好多好吃的。不仅如此,她们还准备了不少游戏,赢了的人都会得到礼物。


即使和朋友们一起玩乐也能制造出不一样的小惊喜,不仅让游戏时间更有趣,还牢固了友谊。


看多了国外绘本和教育观点的家长不难发现,他们对于“仪式感”特别重视,教育孩子时也是充满仪式感。有些家庭会在用餐前轮流说一句“感谢的话”,让孩子懂得感恩;有些家长从不缺席孩子的大小活动,演出、比赛,到毕业典礼,他们必定会到场为孩子应援,甚至会用照片或视频记录下来;有些家长会告诉孩子参加聚会的时候要把自己打扮的好看一点,不仅是尊重他人,也给自己的生活多加一点小期待……

 

其实中国人是很注重仪式的,我们的传统节日都有很多的庆祝活动,春节的时候全家人要聚在一起准备饭菜,中秋的时候团圆赏月,端午节赛龙舟,重阳登高望远……只不过,现在生活越来越忙,孩子的学业也很重,家长们都无暇顾及这些。

 

没有仪式感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可是日常中也就少了一些惊喜和期盼,日复一日下去,孩子长大以后对从前的回忆会特别特别少。他们的成长本来可以看到彩虹,开出花来,仪式感就是那偶尔可见的彩虹,和颜色鲜艳的花。

 


《儿童心理课堂》里曾探讨过有关培养孩子仪式感的话题。书中说:

“生活中的仪式感,不是矫情,而是一种积极向上、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仪式感的形式可以有很多,我们成人要做的,就是积极地建立和维护,不要让生活的琐碎和麻木打破了内心的柔软。 我们传达给孩子怎样的情感,孩子就会接收到怎样的价值观。


仪式感其实就是生活中的一点小确幸,有了这一点改变,可以让我们记住改变过程当中的美好。如果觉得孩子的生活有些压力,不如亲自给他们制造一些惊喜,让生活变得更有诗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