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人在上海工作是什么体验?

 网络电子书 2019-01-22

我们来自才华有限公司

每天上班下班打卡要准时|老板承诺年底加薪升职

有几个同事又离职

上海,有人认为上海遍地黄金,只要是来就能赚钱,来的人心照不宣只晒美好给别人,痛苦留给自己,实在忍不住选择回老家结婚生子开始二次人生。

上海,很多人来这里寻梦,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有人把这里当成真正的家,有人无论待多久还是觉得自己只是一个过客。

你好/

一个人在上海工作是种怎样的体验?

杜拉拉——

刚来上海的时候去了陆家嘴一家金融公司,当时的男朋友住嘉定,都很忙,于是我们每个月见一次。直到分手,我只见过他两面。

一条大菜鱼——

替房东打工的感觉。。。。

肖恩——

来上海已经四个月,做一下总结。

本硕在北京生活了7年,以应届毕业生的省份在广州工作1年,然后裸辞到上海,目前入职3个月,心里暂时安定了,目前打算至少在这座城市工作生活5年吧。工作的地点是在东昌路地铁站附近,也属陆家嘴外围,每天都能见到众多衣冠楚楚的金融白领,脖子里挂着公司名牌,手里拿着快餐或公文包,从陆家嘴匆匆而过,节奏很快。晚上,偶尔会走10几分钟到陆家嘴看看三大件,看看各个银行摩天大楼组成的楼群,和东方明珠拍点游客照,去黄浦江畔吹吹江风,然后感慨一下:上海真的好繁华,可是这些繁华有和我有什么关系呢?我不照样每天都盘算着如何省钱,如何生存吗?目前在一家资产管理公司做风控,朝九晚六,创业型公司。老板很年轻,35岁,所以公司员工的平均年龄也颇为年轻,不到30岁。这决定了平时和公司员工的相处颇为愉快,不存在代沟,也不存在很严重的登记。再谈谈公司员工的学校背景吧,我所在的属于私募资产端,运营,项目、风控一共20多个人。除了各个部门的总监,下属的员工学校有武大的、华东政法、南航、南开、北邮、云南财大、澳门大、黑龙江大学等,虽然大家来自于不同的学校,有本科有硕士,但相处颇为愉快。之前读书的时候,每个人都拼了命的想想要考入好的大学,但是工作之后却发现,不同学校的人最后还是聚在了一起,有了同样的起点。加班不是很严重,下了班基本就可以走,但是要把分内的工作做好,所以偶尔也会被迫加班。之前在广州有过一段工作经历,但是那并不能算是纯真意义上的工作,没有学到很多东西,浪费了太多宝贵的光阴。毕业后的第二份工作—就是目前这段工作,还不错,虽然工资不高,但它让我进入了金融圈,每天都能接触到很多新鲜的东西,审核合同、和项目经理沟通、出差去项目地进行机制调查、写尽职调查报告等。工资低,但做的开心,你能感觉到自己每天都能有所提高,有所收获。当时面试这家公司的时候,面试完,风控总监觉得我不错,语重心长的对我说:要不要入职,你自己决定,进了本公司,我们每个月也就只能为你提供这么点工资,撑死了,以后再给你点期权。你毕业不久,所以只能通过学习这里的项目经验,让自己增值,以后跳槽。没工作之前,想着以后要像电视剧里那样,每日忙忙碌碌,律政俏佳人,喝着星巴克,在高达上的会议室,天天飞来飞去。但工作了,发现真的并非如此,每天一个人起床,一个人挤地铁,吃着5元的早餐,午餐和晚餐还要计算,不能超过20,不然花太多,就真的月光了,毕竟上海的房租那么贵。现在感觉工作就是赚点钱,工作就是为生活,不,是生存,工作就是为生存提供了手段。一天的24小时内,除去周末和晚上睡觉的时候,工作的场所为你的心提供一个依托的场所,让你感到自己还是能创造价值,并没有被社会所抛弃。工作之外,自己的生活完全靠自己安排,没有太多人干涉。不像在老家,一个人情社会,三姑六婆喜欢八卦,喜欢替你操心和安排生活,在上海生活,少了很多这种烦恼。

幂幂——

我住在被很多人鄙视的上海郊区,外环还要再外面的位置。

先说说一天的流水账吧。通常我早上6点起床,简单梳洗下就去小区门口的公园跑半小时;跑完步顺便买个早餐回家,或者在前一晚就用电炖盅煲好粥,或者用周末烘焙的吐司当早饭……然后冲个澡,画个淡妆,7点半出门;我家到地铁站步行约20分钟,不过最近半年我都是骑着共享单车去的,大约7点40到地铁站,7点50肯定能上地铁;因为住的远,所以地铁是终点站,可以舒舒服服的挑个位置坐下来,听听英语新闻,看看书;9点,我已经准时出现在陆家嘴的办公室里;12点,午休,公司提供冰箱微波炉和就餐区,通常下雨天我会选择带饭,天气好的日子则是选择和同事外出就餐;吃好饭,视当天的精神,决定是在办公室里小憩还是出去走走,春天来了,陆家嘴中心绿地很多花开了,或者也可以去江边吹吹风发发呆;下午,给自己洗个苹果,或者叫杯奶茶之类的外卖;晚上6点下班,之后有很多选择,叫上三五好友一起吃个饭/看个电影/逛个街/打场羽毛球等等,也可以去舞蹈室/健身房/油画室等等;直接回家的话,我会选择多步行一两站,或者反向乘一两站,避开陆家嘴汹涌的人潮,看起来浪费了十几分钟,但是至少有50%的几率,我能在上车后的十分钟内获得座位,于是,又可以舒服的坐回家了;大约晚上7点45左右到家,如果决定第二天带饭,我会去买点菜,拜住处偏远所赐,在我步行可达的范围内,竟然有四家大型卖场,我比较懒,通常就去小区隔壁一家,虽然蔬菜不是那么的新鲜了,不过大不了多剥几层叶子;荤菜呢,一般是周末做好一锅,然后用保鲜盒分装好,放在冰箱里冻着,宜家的保鲜盒便宜又好用,强推。这样手脚麻利的话,8点半就能准备好第二天的便当了;如果不带饭,女孩子要减肥,晚上喝杯酸奶吃个苹果就足够了;在入夏前,我晚上的消遣一般是放一浴缸热水,美美的泡一个澡,同时敷个面膜,看几集美剧,和朋友聊聊天,真的是太舒服了;十点半,准时上床睡觉,不过拖延症患者总是要拖一会儿。周末如果没有特殊安排,通常一天被我拿来大扫除&大采购&做菜&烤面包……另外一天则是约朋友吃饭逛街or看看爸妈。每年的年假我会尽量安排在各种节假日前后,这样就能每年有一次长途欧美游,一次短途亚洲游三到四次的国内游。再说说开支吧首先房租,两室两厅,05年左右的房子,90多平,几年前我租的时候1500/月,现在最多2500。我在前年底把这套房子买了下来,不到2w一平,现在要三万多了。每月还贷扣除公积金后,还需要还2k。水电煤宽带物业费,一个月500。交通,地铁+共享单车,偶尔下雨下了地铁选择出租,因为是郊区,起步费只要12块。这一块一个月大概500。吃喝,一般周末我会骑车15分钟去附近的一个批发菜场买菜,生鲜则首选某东为首的电商,感谢价格战,15块可以买到一只鸡or一斤牛肉or一斤肋排等等。工作日如果和同事出去吃,一般是40以内的商务午餐。晚上或周末和朋友吃饭,则是人均100-150。一个月平均下来,大概3k左右。衣服化妆品,我是秉承买十件廉价货不如买一件好货的理念的人,不过大多数衣物化妆品都是在国外旅行时购买,折算下来每个月2.5k吧娱乐,看电影,团购,打球,团购,唱歌,团购………每月算500吧旅游,活用各种信用卡会员卡,每次出行住好吃好玩好,一年3w也足够了。

左左——

有人抱怨,在上海毕业后,辛苦了这么多年(其实也就不到10年),还在一直租房,都买不到一个中环的房子。生活真残酷。Excuse me,你让一个东京/纽约/巴黎的孩子,大学毕业后,靠自己的积蓄,10年之内,买到市区的不动产,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OK?试想如果一个年轻人,靠自己,或许和伴侣一起,在10年之后,就可以靠自己的力量买到上海市区的不动产——如果这个命题成立,上海的人口现在就不会是2500万人,应该起码是2亿!有人认为一座人类适合居住的城市,在现有的科技和社会条件下,可以承载2亿人口吗?我认为是不行的。所以,在这座城市的年轻人,如果非要买房子,可能不光需要自己发奋努力,还需要有不错的运气或者不错的Daddy,缺一不可。这是很现实的事情,比起生活在黑龙江或者甘肃郊区,比如生活在湖北的一小城市里,上海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要大很多很多。

Zentchi——

今天打的的时候跟出租车师傅聊天。

师傅听我口音不是上海人,

就问我为什么来上海。

聊了聊大学跟工作单位,

师傅一直赞叹优秀啊人才啊之类的。

然后说自己儿子读不出书,

最差的二本,现在毕业找单位到处求人。

然后师傅问:准备在上海买房成家吧?

我哈哈哈笑着随便附和了一下。

师傅又感叹高材生就是不一样啊,

要是他儿子肯定买不起房,

没办法只能家里四套房给他一套结婚用了。

我:…………

Bonita——

北上广其实应该都一个感觉,只要不买房不生孩子,好好工作还是挺舒爽的,只要买了房生了孩子,就跟侧漏一样,怎么换姿势都不舒服。

Sivan Xie——

看到一句话很喜欢: 上海,或许是梦想的起点,或许是一段白日梦的终点。

13年考研失败,愤而来到上海闯荡。开始来的时候,睡的是同学住处的地板 ,在此感谢那位同学的收留。然后开始投简历参加面试,每天两个面试,不停地奔波在上海各个区,每天就一根玉米棒子充饥,玉米棒子3块钱一根,好贵!大概这种情况持续了10天,屡屡碰壁,身心俱疲,曾一度地怀疑自己,怀疑人生。毕竟本人大学四年的成绩都是前三名,从未如此遭受失败,那颗自尊心受伤不小。或许是老天眷顾,也或许是缘分所致,留在面试的第10天,在某个公交站碰到一个认识的学长。这个学长跟我聊了很多,最后建议我继续读研究生,即使上不了985,也可以调剂到一所不错的学校,毕竟考了这么高分数,不读可惜了,鄙人考研初试380分复试表现失败。后来,我就听从了那位学长的建议,在上海读了研究生。在此感谢那位学长。如今已是在上海的第四个年头了,非常感谢上海。本人出生在大别山地区一个叫黄冈的地方,那里还是很穷。而在上海,第一天让我学会了一个词subway 地铁,真的很方便。上海的繁荣,时尚,国际化都无不吸引着我。16年研究生毕业顺利找到一份工作,也顺利在上海落了户口。在上海工作了快一年,还是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虽然现在没有房子没有车子没有女朋友,但有了存款,而且越来越多,还是很有奔头的。很多朋友建议我回大武汉工作,他们觉得上海房价高物价高,难有出头之日。可我不以为然,未来是怎么样,下一块巧克力是什么味道,我们都不知道,只有试过了才知道嘛。有句话很糙,但还是有道理的: 最穷不过讨饭,不死终将出头。希望每一个在上海奋斗的外地人,都不要轻易退缩,不要轻易放弃。在上海工作,挺好!每天从50层楼上俯瞰陆家嘴,俯瞰上海: 高楼一座接一座,汽车一辆又一辆,黄浦江的水一波又一波地流着,仿佛一切都在努力着,都在前进着,而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停滞或退缩呢。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坚持十年在上海,让上海看见你我的改变,也让你我来见证上海的改变吧。

半年内不改名——

一路走来,深刻感觉到,如果你没钱,这个城市的繁华与你无关。

小白小姐——

在上海工作不久的大部分年轻人,都应该是过得不那么“舒坦”的一个群体。住房租将近五分之一工资的出租房,挤惨绝人寰的地铁,承受高压的工作,披星戴月的加班赶路,或多或少的感受到或者耳闻过来自小部分本地人的轻视,计算每月工资到手后去除房租和卡债还有多少结余,更别说商场里不敢买的动不动就四位数的衣服鞋子,我想这大概是大部分在上海工作的年轻人的常态。可是我也曾在初到上海时为浦江夜色所倾倒,在办卡办证办一切公事时感叹于这座城市的便捷和制度规范,就像《蜗居》里宋思明跟海藻说,他最喜欢这座城市十里洋场、风花雪月的夜晚,诚然,我也喜欢,喜欢的同时,还寄希望于这座城市的机会多、平台大能让自己有进步和发展空间。作为一个无甚背景和才能的小白,想在这个城市里有一席立足之地,承受这里带给你的快节奏和高压力,我想这是最基本的代价。时常感到焦虑,年纪越来越大,却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焦虑女性30岁可能到来的职业瓶颈;生活成本太高,到年底是否能完成存款目标。孤单会被放大,有个名词叫“空巢青年”形容的就是这样的群体,即便这个城市几千万人口,无数的单身青年,更多时候,一个人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看着大家都精致姣好但是略显淡漠的面容,总是会不自觉的加快脚步,成为其中的一个。有时候周末一个人在家,看电影听歌或者是做皮艺,不发一言也是一整天。在这个城市生活越久,越会更清晰的去认识自己,褪去少年时代的自命不凡和一派天真,明白自己的精力和价值有限,愿意去承认自己是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既然这么苦逼,为什么还要坚持?

因为我不愿放弃呀,因为我还看的到希望。

Captain Zzzzz——

刚从武汉裸辞来上海半个月。来的时候抱着对上海美好的幻想,结果现在连工作都还没找到。最大的感受就是,睁眼都是钱钱钱,衣食住行,全花自己的积蓄。现在真觉得自己脑子进水了……

不过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下去。

上海打拼/

你电视里看到,都是真的,只是结局没有电视里那么好罢了

才华有限公司\金玟岐

我们来自才华有限公司

每天上班下班打卡要准时

老板承诺年底加薪升职

有几个同事又离职

就是这家才华有限公司

维系了家的温饱事

坐在格子间敲打的手指

却感觉生命此刻像是静止

也许吧想多啦

谁的理想不曾恢弘远大

现实啊不复杂

说服你要低头别再犯傻

承认吧是我傻

才配挥霍年华渺小的生啊

等青春消失殆尽一切

才说如果当时的胡话

兑现多好啊

特别鸣谢才华有限公司

尽管要扮演着螺丝

丰功业绩留给伟大去证实

做一颗垫脚石也不太奢侈

也许吧想多啦

谁的理想不曾恢弘远大

现实啊不复杂

说服你要低头别再犯傻

承认吧是我傻

才配挥霍年华渺小的生啊

等青春消失殆尽一切

才说如果当时的胡话

兑现多好啊

也许吧想多啦

看着人来人去嬉笑怒骂

现实啊不复杂

最好扮演谁的锦上添花

承认吧是我傻

才让感性牵着理性去挣扎

等明天太阳又会落下

也许我们就已经忘啦

今天的胡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