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年度盘点 | 邱录贵教授: 淋巴瘤进展篇

 生物_医药_科研 2019-01-22

编者按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全身各组织器官均可受累,伴发热、盗汗、消瘦、瘙痒等全身症状。

恶性淋巴瘤是具有相当异质性的一大类肿瘤,虽然好发于淋巴结,但是由于淋巴系统的分布特点,使得淋巴瘤属于全身性疾病,几乎可以侵犯到全身任何组织和器官。

CCMTV-临床频道 血液科邀请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邱录贵教授对2018年淋巴瘤领域的大事记及重要研究进展作盘点,为我们带来干货分享。

2018ASH FLYER与GOYA等研究

2018ASH会议中,邱录贵教授为我们回顾了2018年ASH会议中关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与霍奇金淋巴瘤中的几项研究,并分析相关数据,对比一年和三年无进展生存期。

在DLBCL方面,一个是FLYER研究,其研究对象为预后良好的年轻DLBCL患者,以4个疗程的R-CHOP+两个利妥昔单抗对比标准的6周期的R-CHOP方案,通过数据分析,两个方案无明显差异;另一个是GOYA研究与Recover60研究的回顾性数据分析,指出对于初治DLBCL,可以6个周期的R-CHOP方案作为标准治疗,对于预后特别良好的低危患者,可适当减少两个疗程的化疗,尽可能减少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的毒副作用。

霍奇金淋巴瘤常见于年轻人,邱录贵教授以E-1研究为例,对比ABVD方案与A-AVD方案在初治的霍奇金淋巴瘤中的疗效,A-AVD方案疗效明显高于标准的ABVD方案,且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一年和三年无进展生存期,降低博拉霉素的肺损伤毒性,但其外周神经炎发生率较高。


靶向药物研究进展

靶向药物主要集中在BTK抑制剂等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相关激酶抑制剂,另一个是来那度胺在滤泡淋巴瘤一线治疗中的应用,最后,邱录贵教授总结CAR-T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肯定CAR-T在B细胞肿瘤中的应用前景。


自体干细胞移植现状

自体干细胞移植在淋巴瘤的治疗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随着靶向小分子药物的治疗、CAR-T细胞免疫的发展,ASCT在淋巴瘤治疗中的地位虽有所变化,但仍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化疗敏感复发侵袭性的淋巴瘤、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中地位仍十分稳固;对于无有效的分子靶向药物与抗体靶向药物的淋巴瘤,例如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NK/T淋巴瘤,ASCT仍是首选;而在惰性淋巴瘤中ASCT的治疗地位可能会靠后。


CACA血液专业委员会2019工作计划

邱录贵教授指出CACA在2019年将继续发挥注重学术支持与科学普及的优势,强调重视青年人才的发现与培养,重视临床规范化诊疗。一方面CACA将在中国的不同区域做指南解读的巡讲,规范一线临床医生在淋巴系统肿瘤的精确诊断和规范化治疗的行为,使更大多数的患者从学术推广活动中获益;一方面CACA将延续举办多发性骨髓瘤青年医师培训班,在不同城市巡讲4-6场,培养有志奋斗在一线的青年骨干MM医师;另一方面,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工作组将与一些公司合作主办淋巴瘤学院,共同探讨关于慢淋与惰性淋巴瘤的发展;最后,多发性骨髓瘤研究联盟在2019年将有两场学术活动,联盟上半年聚焦于临床研究,下半年聚焦于转化医学,且CACA各个学组也有不同形式的学术活动,多方位、多学科合力推进我国血液肿瘤学的发展。




邱录贵教授

血研所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国际骨髓瘤工作组专家委员会成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淋巴瘤研究联盟副主席

整合医师协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精准医疗分会常委

《Blood Advances》及《中华血液杂志》等6种核心期刊编委/常务编委



荟萃名家,聚焦临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