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慈禧太后:一个被时代碾压的古代封建统治者

 云雾山中986 2019-01-23

清朝灭亡距离如今已经超过了一百年,时至如今大多数人对于那个掌控最后清廷的皇太后慈禧都难掩厌恶之情,关于慈禧的各种轶事黑料更是多得不胜枚举。那么,如何相对客观地看待慈禧统治期间的所作所为呢?

首先从慈禧上位说起,在中国古代,少年天子即位基本无法立时亲政,国家政事不是交由太后就是给予权臣。同治帝即位时年仅六岁,按咸丰帝打算的八大顾命大臣辅佐朝政计划并没有实现,慈禧联合慈安、恭亲王发动政变把控朝政的举动也并不新鲜,汉唐有吕武、霍光,宋清有刘娥、鳌拜,清朝此前虽然没有太后临朝称制的,但总归古时已有先例。

在慈禧的统治前期,对于吏治进行了改革,重视汉人臣子,先后启用了一批诸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名臣。在此期间,清末的捻军、太平天国运动等各种起义爆发,尤其是太平军几乎已席卷清朝半壁江山。太平天国这种级别的农民起义,在古代任何朝代的统治都可以说是灾难性,秦朝的陈胜吴广,汉朝黄巾之乱,唐朝的黄巢起义,几乎都让天下震动,明朝的崇祯皇帝甚至被起义军逼死了。

而慈禧作为统治者完成了对这些起义的镇压,并且在之后领导了洋务运动,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近代化,国内形势趋于稳定,史称“同治中兴”。慈禧擅于调控权力,至少在她活着的时候,清政府还是属于权威的。从这些以上来看,慈禧平定叛乱、吏治改革、稳定局势,按照一个古代统治者的要求来说应该还是合格的。

然而,那个时代早已并非封闭式的古代格局。一代名臣曾国藩堪称士大夫典范,被一些人认为是“千古完人”,然而在那个完全变革的时代还是因为一起教案致使晚节不保。同样的,慈禧所面临的复杂局面同样让她捉襟见肘,晚年之时她本已归政光绪帝,做一个安度晚年的老太太。然而光绪听信了康有为等人的话,要搞完全不切合实际的变法(可参考《大同书》),不但要铲除执政官僚,还想对慈禧动手。

慈禧自然不能坐以待毙,将光绪囚禁,再度训政。随后义和团运动爆发,义和团将矛头指向了洋人,因此慈禧在安抚、镇压之间摇摆不定,最终导致了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在恐慌之下说出令人诟病的“结与国之欢心”的话语,随后便是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任何一个能在历史留下印记的人都难以用简单的一个“好或者坏”来形容,说实话,在慈禧统治的半个多世纪里,算是给摇摇欲坠的清王朝续了命,君不见慈禧死后几年清王朝便覆灭了。她在最后颁布的“新政”也算非常有诚意的,至少与戊戌变法相比要实际的多,然而却为时已晚。

在列强入侵的时代洪流下,什么名臣曾国藩、李鸿章都要被人说上一声“碌碌无为”,更何况是慈禧这样手握重权、代表着守旧的古代封建统治者?被时代淘汰的旧制度都免不了被时代碾压,而作为算是最后一个掌握实权的封建统治者慈禧,她的名声自然也被时代碾压地渣都不剩。

你对此有何看法?请到评论区留言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