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新出版的一套又一套的作文教辅,十分好笑!我想问一问那些“模式”“技法”“套路”“大全”的作者们,你们是用这种方式学会的写作吗?如果拿连自己都不能验证的学习方式来忽悠大众,岂不是图财害命? 作文是思想、情感、理念的表达,内里没有东西,就无法表达; 表达是语言经验的结果,没有对经典文本形式的破解,就无法形成较高品质的语言经验,也就无法较好地表达; 思想、情感、理念全是个性化的;阅读过程、语言经验也是个性化的;如果用统一的“模式”“技法”“套路”教学生,简直是对学生的戕害。可是,还有大批的专家、名师在搞这种害人的把戏。 那么,作文,该怎么教? 作文,只能依据学生的现有表达内容作挖掘和提升,通过挖掘和提升来修改、完善认知结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认知建构。离开学生个体的表达基础,硬性灌输那些一流名师总结出来的三流作文的九流技巧,实则毫无价值。 笔者让学生写了这样一篇作文。 金庸先生逝世 有人说,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作品的读者。有人说金庸先生去世,“从此再无江湖”;有人也说,金庸之后再无“侠”;马云甚至说:“若无先生,不知是否会有阿里。”“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先生的十四部武侠小说开启了一个精神文化世界。10月30日,金庸先生离我们而去,你如何认识“金庸现象”? 请问写这篇作文,有套路可用吗? 每个学生对金庸的认识各不相同,只要能满足于表达其个人观点,其表达思路应该皆被认可。如果硬要每个同学都按一定的规矩开头结尾,则文章永无生趣。 且看下面这位同学的作文。 死亡让人孤独——谈金庸现象 高二(3)金廉曦
这篇作文思路飘逸,无拘无束,可能有老师会评价它许多地方不合规范,但我还是要肯定它,因为,这里面有个鲜明的作者在,有独特的见解在,有飘逸灵动的智慧在。这个学生在将来有可能写出独有创见的文字来,而那些依靠套用模式、技巧的写手,永远不可能写出让人想读的文字来。 这样的作文,可以有套路吗?我们需要让她改为某某式开头与某某结尾吗?不可能,那不是学生的表达,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思想者,有的虽然还比较幼稚,但不论多么幼稚,他是一个独立思想者,他只能是他,教师无法硬性改变,也根本无须改变。 教师的价值,只是在他思考的基础上给他指出,怎样才能做得更好一点。比如下面这位同学的作文片断。 这位同学提出了核心概念“情怀”,她所说的情怀是什么,在下面的文字里作了阐释。可惜的是,她并有对情怀作分层深入思考的意识或者说能力,只是在一些概念上滑行。这个时候,我给她指出,这段文字可以写得更丰满深刻而富有逻辑性。我们一起分析后,指出:在这一段里,至少提出了这样一些概念,自由潇洒的武侠梦,纯真,桀骜叛逆,一幻一真(亦幻亦真)。如果把每一个概念阐释清晰,自由潇洒是怎样一种情怀,武侠中的纯真又该如何理解,叛逆的少年渴望怎样的武侠世界,幻真之间是怎样的人生境界,等等,一篇八百字的作文足足有余。 另外,我又让她自己排排这几层的逻辑顺序,怎样排列才富有逻辑关系。她排出的是:桀骜叛逆、自由潇洒的武侠梦、一幻一真、纯真。其理由是,叛逆是少年的自然成长过程,因叛逆而渴望自由,因渴望自由在,而欣赏那种真幻不分的世界,最后归结为一种纯真的人生境界。 我相信,她对自己的观点与思维作了深化和条理化后,才真正训练了自己的表达能力。我始终认为,技法无用,作文只能这样教。
|
|
来自: 昵称3290180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