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转正,“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是必须的。可是,我们无法否认,现实中有些人是“报名无门,英雄无用武之地”。 最近收到留言:一位民间中医,“提着脑袋”治愈了很多疑难杂症、慢性病等,可是她却当不了主角,连配角都当不上,因为没有学历和证书。 没有学历不要紧,中医专长考核不要学历,只要你有一技之长,就能去报名参加考核。但是,“一技之长”前提之上,还得加2个或3个推荐医师,否则休想报名。 于是乎,现在许多民间中医报名考核,不是花时间巩固知识和技能好好备战,而是花大把时间,甚至财力、物力,奔波在寻找推荐医师的道路上。 可想而知,最后就算找到推荐医师,这匆匆茫茫的脚步一点也适合备考阶段,更可能导致考核失败。 而对于民间中医来说,经常打交道的比较好找推荐医师,没有什么交集、资源过少的,则比较困难。 @“肝炎白血病,好疗效”表示,民间医生认识主任医生的几乎没有,主任医生一般都是大医院的,现在就连乡卫生院都根本没有主任医生。怎么考核…… @“柳树”表示:本来想报考中医专长,传承奶奶留下来的针刺,谁知道让找中医十年以上针灸医生推荐,整个鹤壁市估计这样的老师不超过十个吧!不知道是国家的规定,还是中医专家故意为之…… 所以许多人为了考证,难免不走正轨,或花钱,或请客,也有的通过熟人,或熟人的熟人等方式来获取推荐医师。 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虽然人找到了,但大家彼此不熟悉,推荐人对报考者的专业技能显然也不会有什么深入了解。 @白衣劲草表示:我今年都70多岁了,干了几十年乡村医生,即有乡村医生证,又有〔中医确有专长证〕,但是就找到一位推荐医师(很多考生和推荐医师根本就不认识)……结果只好放弃报名考证……请问?这种现象正常吗? @“阿弥陀佛”表示:我送礼加请客吃饭,好话说了三大车,总算请了两名推荐医师,他们根本不认识我,更不了解我的医术,这样的推荐有意义吗?总算报了名,还不知道让不让考。哎! 而国家规定了,推荐人必须对被推荐人的技能有所熟悉,而且专业必须一致或相近,否则就失去了推荐人的意义。 这样一来,历尽千辛万苦寻找的推荐人,最后可能面临一个违规违纪的风险,并被纳入系统识别,无法再侥幸报名参加考核。 如《中医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卫生计生委第15号令)第三十四条规定:“参加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资格考核的人员和考核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在考核过程中发生违纪违规行为的,按照国家医师资格考试违纪违规处理有关规定处罚”。按照国家医师资格考试违纪违规处理规定,取消当年考核资格,2年内不得报考。有些省份根据实际,更加严格。 推荐人同样如此,所以大家各自心怀忐忑。先前在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有关中医专长考核的问题解答”中,就有这样一例:
这一点,《中医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卫生计生委第15号令)第三十六条早有规定:“推荐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的中医医师、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的医术确有专长人员的指导老师,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在推荐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由县级以上中医药主管部门依法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师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所以一些推荐医师,出于对自己立场的考虑,拒绝你的邀请,也是无可厚非。且推荐医师的推荐数量一般为2到3人,所以寻找推荐医师的难度系数便又上升了一步。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你找的推荐医师还必须对你有始有终,比如说网上报名和现场审核,必须为同一推荐医师,而且审核时必须和被推荐人同时在场,并签下承诺书。 据悉,许多人最终无法通过报名审核,都存在这个原因。总有一些问题出现,让推荐医师无法到达现场,或是到达现场了,却想撤销推荐,而推荐医师又不能中途更换,所以直接导致最终报名失败。 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现在的许多民间中医是处于一种两难境地的,不考的话,非法行医,今后必定是“祸”;考的话,找不到认识的推荐医师,花钱找关系也是“祸”。 这个问题不解决,恐怕再怎么鼓励“打铁还需自身硬”,都无济于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