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凤:社工服务情暖社区高龄空巢老人

 健康慢走 2019-01-23

文/逸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龙凤


一、情牵你我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少子化和人均寿命的延长,出现当下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老年人口高龄化和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现象同时并存。随着家庭照顾的功能趋于弱化与机构照顾的弊端逐步凸显,高龄空巢老人的社区照顾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逸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于2017年10月正式进驻渝碚路街道汉渝路社区,实施渝碚路街道汉渝路社区社会工作项目,服务于社区老年人。在社工的日常探访中发现社区某老旧小区有三户这样的老年人:他们既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子女又没在身边。通过社工的观察和评估,发现他们在生活照料、情感陪伴等方面存在需求。


二、暖心服务

对于社区高龄空巢老人社区照顾问题,基于生活质量的视角,他们普遍存在生活照料需求(日常生活质量)、疾病照护需求(健康生活质量)和精神慰藉需求(情感生活质量)。社工目前接触到的这三户老人自身和儿女的经济条件都比较好,身体也算康健,他们最缺的就是精神的陪伴。


情感陪伴

陈婆婆今年82岁,和老伴刘爷爷住在楼梯房的7楼,用陈婆婆自己的话说: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都有自己的一大家子人,也顾不得我们两个老人啦,小女儿还远在深圳。子女们经常会给老人买吃穿用的东西寄回来,但是却很少来看望两位老人,陪他们聊天。刘爷爷爱好在楼顶种菜,偶尔出去和朋友们玩;陈婆婆因为腿痛已经近一年没下过楼了。


社工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每周都会来看他们一次,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陪他们聊聊家常。陈婆婆每次见到社工都很高兴,好似见到亲人一般。在这期间,社工发现陈婆婆不会用手机打电话,小女儿给她买的智能手机她连接电话都不会,想电话找人聊天都不行。经过两次的接触,社工已经慢慢教会陈婆婆用老年手机打电话了,当她自己打了一个电话给亲戚的时候,笑得像个孩子。(智能手机是深圳号,打电话贵,老年手机是重庆号,节俭的陈婆婆舍不得用智能手机打电话。)下一步社工将继续探访他们,同时也联系他们的家人尽量多给老人陪伴和打电话,教会陈婆婆用智能手机和家人们微信视频、语音聊天。



节日温暖

在春节即将来临之际,2月1日上午社工带着两名大学生志愿者走进了三户老人的家里,给他们拜个早年,陪他们唠家常,贴上喜庆的春联。刘爷爷还拿出零食硬要塞给社工和志愿者,给我们讲着他昨天去泡温泉的事,好似一家人一样,很感谢社工给他们带来的陪伴和温暖。


陈爷爷和曾婆婆的儿子在美国定居,女儿在上海,一年也难见到他们。当看到志愿者在门上贴上了春联,陈爷爷拉着志愿者的手说:“太好了,多了一份新年的气氛,谢谢你们!”临走时社工邀请他们来社区养老站参加活动,融入到社区这个温暖的大家庭。


互助支持

今年82岁的谭婆婆的情况较好,虽然也是和老伴两个人生活,但是两个儿子都住得很近,经常回来看望老两口。谭婆婆是中学教师退休,文化水平比较高,自己平时在家会用手机上网看新闻。社工介绍了自己的身份后,谭婆婆很是支持,第二天还和老伴主动到了社区养老服务站参观,和其他老年人聊天。针对这样的老年人,社工将持续邀请他们参与到社工活动中来,与社区其他老年人建立支持网络,发动低龄老人和社工一起关爱高龄老人。


三、社工反思

社工将持续为这6位老年人带去陪伴和温暖,但相信在社区像这样需要关爱的老年人还有很多是社工还没发现的,仅凭社工一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在今后的服务中,社工除了继续努力关注这些真正需要关心的人,还应当发动身边的志愿者和热心老人,建立社区特殊老年人支持网络,营造和谐互助的敬老、爱老、尊老社区环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