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零售之王「铃木敏文」

 Confucius365 2019-01-23

编者按

7-11零售王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连锁便利店集团,已经发展成为日本消费文化的一个代表。但其实品牌源于美国,前身叫南大陆制冰公司,诞生于1937年,主营业务是制造冰块。后来为了扩大经营规模,开始售卖洗衣粉、面包、鸡蛋、酸奶等日常用品。十年之后,这家公司更名为7-11。这个名字的含义是倡导一种早睡早起的生活,七点起床,十一点睡觉。1974年,铃木敏文与美国7-11公司达成加盟特许协议后被引入到日本,第一家真正的便利店7-11在日本正式开业。铃木敏文用其独到的经营手腕,使日本7-11取得空前的成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一便利商店体系。并于1987年反过来收购了美国母公司的73%的股权,正式接管7-11在美国的经营,这是零售业史上有名的“儿子吃掉老子”的经典案例。

7-11之父铃木敏文

铃木敏文所建立的“单品管理”概念,甚至让英语世界创造了一个新的名词“Tanpin Kanri”(“单品管理”日文发音)。


1973年经多番考察后,任职于日本伊藤洋华堂董事铃木敏文将打算加盟“美国7-Eleven便利连锁集团”的想法告知了伊藤洋华堂董事会,却受到了全体董事的强烈抵制,他们的理由是:“日本各地的超市已经如此普及,我们靠这种小规模的店铺根本不可能取胜“,面对各种非议和指责,铃木敏文据理力争,提议终于获得通过,伊藤洋华堂于1973年11月获得了“美国7-Eleven便利连锁集团”在日本的地域特许经营权。在铃木敏文的领导下,7-11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连锁便利店集团,全球店铺6万家,在日本超过1.8万家,年总销售额超过8.8万亿日元(编注:约合人民币4461亿)。7-11日平均单店顾客900人,年每平米销售额700万日元,单店销售额远远高于其他便利店公司,不仅是日本国内零售行业的冠军,更是店铺总数的冠军。


单看7-11日本公司2016财年的财务表现,其零售总额2473亿人民币,总收入457亿人民币,利润93.8亿人民币,销售额和利润额都是全球业界第一。净利润率高达20.5%,远超过全球所有零售企业(全球平均水平在3%左右),同时,人均创造利润约116万人民币!

7-11成功原因在哪里?

看财务报表是找不到答案的,踏遍日本所有的7-11也找不到答案。因为7-11的强势隐藏在了每件商品的后面。隐藏在了7-11在订货、设计卖场的主导思想里面。


单品管理的诞生


在1974年5月,全日本第一家便利店“7-11一号店”在东京都江东地区开业了。一号店原来是一家烟酒店,加盟7-11开业后,虽然销售额增长了,但是远远不够向便利店转型时的投入(装修、品牌使用费、加盟费),整体计算是赤字。

1974年开业的日本第一家7-11


销售额提高不上去,一个重要原因是“断货”。造成断货的原因是“订货不准”。毫无疑问,缺的是畅销品。卖方想的是,我在店里面摆放的都是畅销品,而买方认为“我想要的正好没货”。


铃木敏文解决方针很简单,订货只要畅销品,不要滞销品。那么什么畅销,什么滞销呢?就是每个品种分别计数,这就是单品管理的雏形。店员一个一个的清点店内商品,每天记录销售明细,每天十几个小时,不停的把商品名称和数量记录在纸上。一天,两天,三天,日积月累,发现了意想不到的事实。比如:面包和饮料实际销售量比想象的大得多。扫帚、苍蝇拍和餐具根本卖不动。洗衣粉小盒的比大盒的好卖。碗装方便面比袋装的卖的快。


“顾客要在店里买什么?”答案隐约可见了!


卖不动的就撤下去,换上新的,看看能不能卖,不行就再撤下去。“顾客需求的商品”所占的货位越来越多,“顾客不要的商品”所占的货位越来越小。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的重复、尝试。根据单品的销售情况,随时调整。铃木敏文通过运用最初级的“单品管理”,成功的度过了创业初期的危机。


要的不是几箱,是几个!


通过7-11公司和厂家的协商,在1975年终于实现了小批量供货。7-11是全日本第一家订货的时候不再说“给我几箱”,而是“我想要几个”的零售商家,为实现7-11单品管理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当然到了21世纪今天,订货已经非常成熟“想卖多少所以订多少”,但在当时铃木敏文的做法是巨大创新!


铃木敏文通过单品管理意识到“商品的动向时时刻刻都在变化”,同时也确认“各店有各店的畅销品,销售周期也不尽相同”。所以,真正的单品管理必须细微到“现在,哪家店,哪种商品,能卖多少”。人工处理、计算单据,实施单品管理是一项极其费时费力的工作。但是人力必然有它的极限。所以7-11抢先引进了POS管理。


1982年,7-11在“全世界第一次在零售行业的市场营销中应用了POS系统”。随着情报技术的革命,7-11不断更新完善POS作为工具在单品管理上的功能。首先,如何看数据,观察角度发生了变化。对数字大小的关心,转移到了对数字变化背景上的关心。“昨天牛肉盖饭便当销售3个,今天销售5个”演变成“为什么昨天卖了3个,今天卖了5个呢”。是天气的影响?顾客性别年龄层发生变化了?还是面包缺货了?记录提高到了疑问的高度。之前最重视的“曾经卖过几个”,即原始的单品“数字”。然而,简单的数字上的推断,往往会导致订货上的失误。“以前卖过几个”和“我觉得能卖几个”有着根本上的不同。看数据的角度变了,订货也随之变了!



破坏性创新


铃木敏文最强悍的能力就是破坏性创新,他经常说这样的话:“经验是阻碍改变的绊脚石”、“不要到其它便利商店观摩”、“不要教育培训手册”.....

铃木敏文规定自己的员工,不准进入任何一家同行便利店里进行调查,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为什么会这样规定呢?铃木敏文说:“如果紧盯同行的动态,就必须与他们站在同一个地方一决胜负”。也就是把自己拉到了和同行同一个水平上和他们竞争。眼睛要盯在哪里?盯着顾客需求的变化,为这种变化提供丰富的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极度苛刻的管理


为了规范结算时的待客行为,铃木敏文专门印制了“待客行为效果表”,要求每一位店员不折不扣地做到:顾客结算时,必须高喊“欢迎您”;面对顾客时,同事之间不能窃窃私语,不能随便聊天;要清楚地说明每件商品的名称、价格,同时结帐;确认顾客预交款时,在未完全算完帐之前,不能把预交款放进收款机;在顾客购买盒饭或食品时,要询问“需要加热吗”;加热后的商品必须手持交给顾客,以保证商品是温的……


价格的秘密


铃木敏文认为,较之“极端价格”,“中间价格”更受欢迎。比如,同一个品牌的脱毛膏,店铺中陈列38元和88元两种价位,理所当然,38元的脱毛膏比88元脱毛膏销售的好,但当加入108元的脱毛膏时,88元的脱毛膏则成为了三种商品里最畅销的。铃木敏文说:“现在的消费已经完全进入心理学的领域,而不是经济学”



深入人心的用户体验


铃木敏文特别要求每家店铺都要对员工进行服务方面的培训,让他们给消费者最好的体验。比如,7-11卖盒饭,有些顾客到晚了,盒饭售罄。这时候,7-11的店员会提醒你,去隔壁的便利店也能买到,有的甚至还给你推荐他们家的那种盒饭好吃。这对很多企业来说是难以想象的,就好比你去索尼的柜台问松下的店铺在哪。铃木敏文以为,给客户好的服务才能让获得他们的认可。他自己也善于听取消费者的意见,比如,有个顾客给他写信,说价签标错了,但员工当时态度不太好,只是冷冷地说,标错了,不是这个价格。铃木马上给这家店铺写信,要求整改必须道歉。

7-11很多产品是供货商提供的,并没有写明使用方法。针对这样的产品,铃木敏文要求员工自己试吃、试用,然后为消费者提供使用的方法。比如,他们曾经售卖一种方便面,包装上没写使用方法。铃木敏文让员工自己挨个泡,结果找到了最佳口味的水量,然后贴了一个小告示贴在方便面的包装上,告诉消费者怎么泡。再比如说糖果,每次有新产品来,铃木都会要求员工观察,糖果几天会化开。然后提示消费者要在几天之内吃完。


品种众多的鲜食是7-11重要卖点


有数据显示,在7-11便利店,食品已占比70%,其中加工食品占31%,快餐食品30%。比如,在日本本土,关东煮、油炸小吃、便当、饭团和寿司等是怎么也吃不腻的日常食品。这些都属于7-11的自有品牌食品,即PrivateBrand,简称PB。何为自有品牌?就是从设计、原料、生产,到销售全程都由7-11控制的产品。该系列产品最初叫7-Premium,始自2007年,当年共研发了49款食品。如今7-Premium、7-Gold等系列食品,共有近3000款。因为食品分为米饭、面食、色拉、面包、甜品、饮料等多个品种,所以产品的研发也根据食品类别分门别类地组建了项目团队。随着自有品牌食品的种类慢慢变多,成立于1979年的日本鲜食联合会(由7-11和日本食品等厂商联合组建)已经成长为拥有80多家米饭、面包、配菜生产商的大型联合组织,而该组织的最大特点就是,只为7-11制造食品,这样既能垄断技术、保证食品生产线不会交叉污染,又能对产品的原材料及所有的生产记录进行精准的数据化保存、管理。并且,7-11的脚步拓展到哪里,这些与其合作的生产商的脚步也就跟随到哪里。


铃木敏文自传

“不要为顾客着想,而是要站在顾客的立场上思考。”


铃木敏文甚至严格禁止员工在公司内说出“为顾客着想”这句话,而是要“站在顾客的立场上”思考。“为顾客着想”和“站在顾客的立场上”思考乍看之下大同小异,所得出的结果却南辕北辙。这是因为“为顾客着想”的思维模式,最大的问题在于“偏离了顾客的真正需求”。铃木敏文举例说比如年末时,超市实行了加量不加价的促销方法。然而销售业绩却不甚理想。商家原本想通过加量促销的方法给顾客一种量大价优的实惠感。这在物质匮乏的卖方市场时代,是非常符合顾客需求的做法。但是,当今社会老龄化与少子化问题愈演愈烈,家庭成员的平均人数逐年减少。因此从顾客的立场来看,加量促销的方法不过是商家的硬性要求,让他们“被迫购买超出需要以上的数量”,脱离了顾客的实际需求。


经常有人问铃木敏文:“为何你总能准确地把握顾客的心思呢?”铃木敏文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简单:“因为我本人就是一个任性而矛盾的顾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