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启超的一封信,警醒多少中国家庭

 天地人和w 2019-01-23


    温乎曰:    

关于梁启超的文章已经不少,

今天就来单纯分析一下大师的育儿经,

看看“超级奶爸”是如何炼成的。


1


在民国大师中,梁启超是一个独特的人。


论才学,梁老师9岁就能“缀千言”,我20多岁写一篇文章还得琢磨半天。而且他17岁就中举人,可谓少年得志。


论成就,梁老师参与“戊戌变法”、领导强学会、办《时务报》,还做过民国的司法部长,是那个时代的超级大V。


论学术,他在57年的时间里写下1400多万字,尤其是《少年中国说》和其他政论文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有时候,读梁启超你会感到绝望。


他从广东农村走向世界,不仅自己站在了时代的巅峰,他的9个子女也个个身怀绝技,就算不说“我爸是梁启超”,也能在各自的行业中拥有话语权。


梁思成是建筑学家,梁思永是考古学家,梁思忠是西点军校的高材生,梁思达研究经济,而梁思礼跑去搞火箭了...


以梁启超为中心,子女们在各自的领域开枝散叶,成就了“学术传家”的文化世家。


梁老师的满身绝技,我们学不了。


但他教育子女的方法,我们可以学。



2


“我生了你,你必须听我的。”


这是很多家长的观念。他们把父子关系弄成君臣关系,以命令的方式维持家庭,孩子是卑微的臣子,父母则是高高在上的君主。


这也很正常,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嘛。


但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种关系的脆弱。忠臣有很多,奸臣也有很多,而占大多数的是中间派。


中间派们臣服于权威、吸引于功名、沉溺于利禄,只是在大势之下不得不如此,嘴上喊着皇上万岁,内心恐怕是不以为然。


很多“君臣家庭”的孩子也是这样。


他们束缚于父母的关系和养育之恩,心里念的是亲情和恩情,但内心深处又是否有一座父母威严的丰碑呢?


恐怕只有孩子们自己知道。有些事,真的不是靠强制就能成功的。


治国治家,都是一个道理。



梁启超从来不在孩子们面前摆威风,他给自己的定位是爱人和朋友。


他叫大女儿“大宝贝”,给梁思懿起外号“司马懿”,把小儿子梁思礼称为“老白鼻”,或者集体称为“大小孩子们。”


你看,这么一叫,是不是感觉距离就近了?


他还跟孩子们卖萌。


小宝宝庄庄:我想你得很,所以把这精美手卷寄给你。你姐姐呢,她老成了,不会抢你的,但你要提防你那两位淘气的哥哥,他们会不忿呢......小乖乖你赶紧收好吧。


梁思忠曾经写了一封长信给父亲,教他要养生啊、延寿啊之类的,梁启超就像热衷聊养生的老年人一样,认真的学了。


但嘴上却不服软。


好罗嗦的孩子,管爷管娘的,比先生管学生还严,讨厌讨厌。但我已领受他的孝心,一星期来已实行七八了。


读这段文字的时候,我脑中浮现出一个噘嘴吹胡子的老头,没有架子、没有威严,有浑身散发出的亲热。


身处这样的家庭关系,子女才有更多的参与感。



3


1923年,梁思永去美国哈佛大学攻读考古。


这门冷僻专业,是梁启超帮他选的。


当时,各国的考古学都在快速发展,考古学家们走遍世界各地,发掘出埋藏地下数千年的遗迹,大大开拓了人类的认知。


5000年历史的中国,更是考古圣地。


可说来却令人寒心,来往于中国名山大川的考古队,有瑞典人、德国人、加拿大人、日本人,唯独没有中国人。


这是一片空白的领域。


任何领域的初创期都具有无限可能,只要有真才实学,就能闯出一片天地,甚至成为后人景仰的开山鼻祖。


比如,40年前的个体户,闯出了多少万元户。20年前的煤炭掘金,又生产了多少富甲天下的煤老板。


一旦行业的运作成熟以后,就成为一片红海,到时各路大神都来分一杯羹,再想出头,门槛就大大提高了。


梁启超帮儿子选了冷门的考古专业,论私,梁思永将来会有不错的前途,论公,又填补了国内学术研究的空白。


如今,梁思永的头衔是:中国近代考古学和考古教育的开拓者之一。


热门的东西不一定要追,追了也不一定追的上,冷门的东西未必就不好,说不定哪天就时来运转了呢。


马云说:“我们要解决10年后的麻烦。”

也是这个道理。


热门的会过时,冷门的迟早会走红。


(我并没有以恶意揣度任公,纯属个人分析。)



4


1926年7月初7,北海公园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婚礼。


婚礼的主角是徐志摩和陆小曼,而他们的证婚人则是梁启超。


作为恩师的梁启超,原本不同意这门婚事,但实在拗不过胡适的邀请,他只能出席。


婚礼上,梁启超却说了一番另类的证婚词:


徐志摩,你性情浮躁,以至于学无所成,做学问不行,做人更是失败,你离婚就是用情不专的证明。


陆小曼,我希望从今以后你能恪守妇道,检讨自己的个性和行为。


离婚再婚都是你们的性格过失所造成的,希望你们不要一错再错自误误人,不要以荒唐和享乐作为人生的目的,不要再把婚姻当作儿戏,以为高兴可以结,不高兴可以离。


让父母汗颜,让朋友不齿,让社会看笑话......


梁启超说的义愤填膺,让台下的徐志摩很不好意思,不得不打断恩师的“证婚词”,才勉强把婚礼进行下去。


别人结婚,梁启超为什么这么气愤呢?


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专情的人啊。


28年前,梁启超去美国檀香山办理保皇会,结识了侨商千金何蕙珍,二人一见如故。


何蕙珍帮他翻译稿件,他也给何姑娘写情诗,其中有一首是这样的:


颇愧年来负盛名,天涯到处有逢迎。

识荆说项寻常事,第一知己总让卿。


要说他不动心,那是骗自己。


但此时的梁启超已经娶了正室夫人,不可能离婚再娶,最终还是克制住了内心的小火苗,没有越雷池一步。


在他的爱情观中,忠贞胜于一切。



有这样的父亲做榜样,子女的三观自然不会差。


1928年3月,梁思成和林徽因步入婚姻殿堂。那天,梁思成问:“为什么选择我?”


林徽因说:“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夫妻二人从北京前往西南任教。在千里颠簸中,林徽因感染了严重的肺结核。


为了照顾妻子,从不擅长处理家务的梁思成,竟然学会了生火炉、做菜、也学会了熬药、打针、输液。


在湿冷的西南,梁思成却做了一枚暖男。


医生告诉他:“肺结核需要隔离治疗。”可梁思成不同意,他认为没什么可隔离的,结果,自己也染上了肺结核。


为了爱人,他愿意付出一切。


抗战8年,林徽因也付出所有。


梁思成做测量的皮尺丢了,她就偷偷跑去昆明,在黑市上帮他买了新的,花去大半个月的工资。


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一介女子独自奔波,何其危险?但一想到爱人,她就觉的一切都值得。


还有孩子,也是林徽因在带着。


“在油灯的微光下,缝着孩子的布鞋,买便宜的粗食回家,过着父辈少年时期的粗简生活。”


“夜里,给孩子们讲解《庄子》等经典,教他们读诗,为他们领读英文作品。”


忠贞基因的遗传,不仅仅是教条的规劝,更要身体力行的做到。



5


如今的市场上,有很多教你经营家庭、教育孩子的畅销书和付费课程,但我觉得基本没什么用。


学了一堆道理,依然过不好生活。


道理只是结论,而处理问题的过程,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很多事情,是需要亲自去做的。


你不参与孩子的生活,家庭就不会和谐;

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指导孩子的学业;

你不以身作则,榜样就不能树立。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自己就必须向优秀走去,套用一句很鸡汤的话就是:


“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