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视早教启蒙和家庭教育

 泊木沐 2019-07-27

前几天,看了一篇宋氏三姐妹的母亲文章,宋氏三姐妹名扬海内外,妈妈功不可没。每个优秀的孩子,都有着必然,这让我想起了梁启超。很多人都知道,梁启超是一位爱国人士,在政治、史学、文学方面都有建树。可更多人不知道的是,除了个人成就斐然,梁启超还是一位非常成功的父亲。

梁启超这一生,共育有9个子女,有3位都是院士

长子 梁思成是著名的建筑学家,民国中央研究院院士;次子 梁思永是著名考古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五子 梁思礼是我国著名的火箭控制系统的专家,也是中国科学院的院士;其余6个子女,也都是各领域的知名学者和精英,被誉为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能把9个子女,各个培养成才,让家族声名显赫,不得不说,好爸爸同样胜过老师。

梁启超才是一位真正的“超级老爸”,他的教子经验,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重视早教启蒙和家庭教育

梁启超曾说:“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在那个以为高等教育比幼儿教育高深复杂的年代,梁启超深知,孩子的早期教育才更为紧迫,更为复杂和重要。孩子们很小的时候,无论男女,他都送到开明的学堂去上学。

梁启超认为:幼儿教育虽关键,但家庭影响,才是一个孩子成就大小的关键。繁忙的政事公事之余,他总不忘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们,给孩子们以指导和启迪。在孩子们小时候,他常常让小家伙们围坐在圆桌旁,要么和孩子聊聊生活琐事,要么天南地北地谈古论今,要么亲自给孩子授课。

很多时候,那群顽皮的孩子都听得入迷。科学发达的今天,我们知道孩子3岁时,大脑的发育已经相当于成人的85%,5岁时,大脑已经发育到90%。

而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就已经按照“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古语,亲身参与并践行了孩子的启蒙教育。融洽的亲子关系,见识广博的分享,在今天看来,这不正是我们常常提倡的高质量的陪伴吗?!

而在孩子们看来,这既是爱,又是教,既是榜样,又是熏陶。梁启超还在家里设了一个小小的实验室,在这里,他常和孩子们一起动手钻研,帮助孩子答疑解惑,整个家庭,学习气氛一直十分浓厚。

都说上行下效,在做学问和追求事业上,梁启超笔耕不缀、不减志气,给孩子们做足了榜样。在陪伴和教育孩子上,他目标明确又不乏耐心和爱心。在家庭环境上,他始终营造一种浓郁的学习氛围。有如此上进、开明又慈爱的爸爸,孩子们小小年纪,自然而然,都知道要努力向“求学问”看齐。

1934年,梁思宁、梁思懿、梁思礼、梁思达(左起)在天津“饮冰室”前。教育很重要,孩子小时候的教育,更重要。而重中之重的,则是家庭的影响和熏陶。一个小时候在家庭里打好根基的孩子,就像一棵笔直的蓄势待发的小树,后面只要有阳光雨露,小树就能不偏离方向,茁壮成长。

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

在众多子女中,梁启超最偏爱长女梁思顺

梁启超(左二)和思成(左一)、思顺(右一)、思永(右二),1906年摄于日本东京,照片上方为梁启超亲笔题字:“新民业报时代任公及顺成永三儿”

思顺小时候,文科学得非常棒,但梁启超认为:一个孩子,必须要全面发展,别的学科,也马虎不得。他专门为思顺请来家教,教授她数理化的课程。在给长子梁思成的信中,他这样写道:

一个人要交友取益,或读书取益,也要方面稍多,才有接谈交换……我希望你多分点时间来学些常识,尤其是文学和人文科学。我怕你因所学太专而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之根源。

林徽因和梁思成

父母之爱子,当为之计深远。

要孩子全面发展,不仅是想让孩子博学多才,更重要是,梁启超希望孩子们学会学习,爱上学习。

这样的教诲,让梁思成在清华时,每天应对紧张功课的同时,还对音乐、美术、体育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文理兼通的梁思成,在日后从事建筑行业,以不俗的品味和审美,卓绝于众,而这,全都得益于梁启超对他的深谋远虑。

梁思成建筑手绘

次女梁思庄,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思庄求学时,梁启超总是鼓励她:“庄,在专门学科之外,还要选取一两种关于自己娱乐的学问,如音乐、文学、美术等。”

梁思庄

梁启超这样的理念,和我们今天多学科并重,多项能力齐开发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因为一个狭隘局促的人,在学习中,是很难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梁启超还很重视孩子们生活情趣的培养,他鼓励孩子们,不要只沉浸在某一学科单调的色彩中,要让生活尽量丰富起来。

他还常说:“要人格有趣。”因为梁启超深知:一个热爱生活,懂得享受生命人,才愿意为了充实自己去主动学习,也有余力和能力奉献社会。看得见广阔的天地,孩子才能目标远大;不填鸭、不死学,学习才不会乏味。

身心都能健康发展,孩子才有热爱学习的精力和动力,也会持续发挥创造性。正因为梁启超注重全面发展,看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才让孩子们在日后,不但相继出国,在各行各业做出了非凡的成就,还个个生活有情趣,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平等对待孩子,和孩子们做朋友

梁思成曾回忆,他小时候淘气,总是挨母亲的揍。但每当被父亲知道,他就会袒护自己,同时细细给他说,哪里错了,以后应该怎样去做。在孩子们小时候,梁启超一直用这种“教而不责”的方法,温和地晓以利弊,给孩子们指正错误。孩子稍大,梁启超开始用写信的方式,跟孩子们交流:

谈学习、谈生活,聊聊恋爱择偶、人生感悟,说说家国政事,新现象和新思潮。

据统计,梁启超和孩子们通信,多达几百封甚至上千封。

在书信中,他像对待朋友一样,把孩子们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和孩子讨论交流。他称呼孩子们“大宝贝”“小宝贝” “司马懿” “老baby(婴儿)”“老来子”。梁启超说:“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情感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梁启超一生,无论是在政界还是文化界,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是在孩子们面前,梁启超只是个学问渊博的父亲。他用各种爱的方式,拉近和孩子们的感情,又把自己的人生感悟,做学问的态度,一点点,一滴滴,谆谆善诱,滴进孩子们心田。

没有强权,没有压制,更没有封建大家长的架子。在这样民主、平等又有爱意流动的家庭里,孩子们不用担心被苛责、被评判,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做自己想做的事,长成他们向往的样子。最最重要的是,孩子们还可以从父亲那里,得到有见地的指导和很具体的帮助。

成功的孩子的路,从没有可复制性,但他们都很幸运的拥有一点:在成长的路上,一定有一盏启明灯,给他们智慧的指引,要么是父亲的智慧,要么是母亲的启迪,在精神上,给予孩子最有力的鼓励和支持。

注重孩子品格的养成

在养育孩子成人的路上,梁启超还极其重视孩子们品格的养成。他爱孩子,但他鼓励孩子们坚强和独立,从不溺爱。

梁启超携林徽因(右)、梁思庄游长城

梁思庄16岁时,打算到美国去读书,当时梁思成、梁思忠、梁思永都在那里,在常人眼里,兄妹离得近,正好有个照应。但梁启超怕女儿在哥哥们的照顾下,学不会独立,就将她送到加拿大读书。

这让梁思庄真正独立起来,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能直面苦难和挫折。他教育孩子们要懂得耐心和坚守。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几个出国回来的孩子,学识很难得以致用。但梁启超告诉孩子们,要坚守自己的专业。

在他的教导下,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即使身患各种顽疾,也坚持中国古建筑的研究和保护,为中国的建筑事业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梁思成和林徽因

其余几个孩子,也都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坚守自己的专业和初心,这和梁启超的教诲,不无关系。他主张孩子们爱好广泛,却教育孩子要专一,尽职尽责做好一件事。他说:“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的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

梁启超

正因为梁启超有着“极正的三观”,孩子们才养成了良好的品格,在人生大事上不模糊不偏离,人生路也都走得较顺畅。回望梁启超的育儿哲理,只有一句话:用爱、榜样和智慧塑造成好家风,给孩子们最温暖的关爱和最睿智的熏陶。

如果说,每个孩子的出生,已经决定了他人生的起点,那么每个父母,都还有机会,用好的教育理念,垫高孩子的人生高度。而梁启超,着实给了我们最好的榜样,愿每位父母,都能从他的育子观念中得到一些启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