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梁启超这个父亲是如何做到的?

 逍遥_书斋 2022-11-05 发布于河南

梁启超,中国近代史上如雷贯耳的人物之一。

他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也是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在历史的长河里,他是响当当的大人物。在中国教育史上,他是“史上最强老爸”,用言传身教铸就了“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家门荣耀。

文章图片2

在《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梁启超谈家庭教育》这本书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无限温情、内心强大、充满着浓浓父爱的梁启超。

他用120多封信把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联结起来,架起了一座“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桥梁,孜孜不倦地给孩子们传递正向价值观,让孩子们走向了康庄大道。

文章图片3

梁启超一生一共有九个孩子,其中长子古建筑学家梁思成、次子考古学家梁思永、五子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都是国家院士。

还有长女诗词研究专家梁思顺、次女图书馆学家梁思庄、三女社会活动家梁思懿、四女新四军战士梁思宁、三子陆军上校梁思忠,四子经济学家梁思达。

九个儿女,各个都是“人中龙凤”。

不禁让人好奇,梁启超是如何教育出这么多优秀孩子的,也不妨让这些忙忙碌碌总说分身乏术的爸爸们瞪大眼睛看一看,体会一下“言传身教”的力量。

1

梁启超在《变法通义》里指出:“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在孩子年幼时,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通过言传身教,来给孩子树立最好的榜样。

梁启超树立的家风正气,家庭氛围很和睦,照顾子女无微不至,重视孩子的学习和兴趣,言传与身教相结合,发扬孩子“传帮带”的作用等,让孩子们在这种家风和畅的家庭氛围中感受最诚挚的父爱。由此在父亲的影响下,孩子们身心健康,学习勤奋刻苦,在各自所在领域都颇有建树。

文章图片4

梁启超有一点非常开明,他没有受到封建思想的荼毒,从来没有认同过“男尊女卑”的思想,家里每一个女孩子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他为家里的每一个孩子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甚至还亲自上阵给孩子们上儒家课,让儒家思想浸润到孩子们的脑海里,成为他们人生的奠基石。

与孩子们的通信中,梁启超并不只是父亲的角色,反而更像是一位关系密切、经验丰富的兄长,语气亲和,话语和善,字里行间中感受着如沐春风般的指点和鼓励,让人感到分外温馨。

梁思庄要去美国念大学,梁启超虽然不愿意,但是仍然对女儿细细叮嘱:“饮食最要当心,若有点不舒服,便立刻请医生,万不可惹出病来,交朋友最当谨慎,一切事都常常请姊姊哥哥们当顾问,我就放心了。”

当梁思成遭遇车祸住院时,梁启超虽心急如焚,但是在信件里没有透露出一丝一毫的紧张和担心,反而依托思成读书而宽慰孩子焦躁郁结的内心,帮助孩子进行心理建设,逐渐恢复内心的平静:

“吾欲汝以在院两月中取《论语》《孟子》,温习谙诵,务能略举其辞,尤于其中有益修身之文句,细加玩味。次则将《左传》《战国策》全部浏览一遍,可益神智,且助文采也。更有余日读《荀子》则益善。”

文章图片5

同时,梁思成因车祸而影响了原定的出国留美计划,颇为着急,为此梁启超来信宽慰,言语爽快,直击要点:“人生之旅历途甚长,所争决不在一年半月,万不可因此着急失望,招精神上之萎葨。汝生平处境太顺,小挫折正磨练德性之好机会。

作为父亲的梁启超,是现代父亲学习的典范,也是最佳榜样:和孩子一起共情,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同时给予其一些引导方向,帮助孩子去看透事情的走向和发展,从而做出正确的决定。

2

在最近热播剧《少年派2》里,也有跟梁启超一样能够跟孩子共情的父亲,其劝慰孩子的那一段画面堪称经典,足以给父亲们一些启迪:

患癌少女雨嘉去世了,林妙妙受到了很大的震动,缓了很多天,情绪才整理好。

父亲林大为找女儿谈心,说出了这样语重心长却让人感同身受的话语:

“她是我告别的第二百七十六个患者。刚开始的时候,你会发现,要和人说再也不见,太难了,可慢慢地我就理解了,死亡可以终结生命,但它不能终结人和人之间情感的联系。”

“人是要经历三次死亡的,第一次是断气的时候,从生物学上,他死了。第二次是他下葬的时候,亲朋好友来参加他的葬礼跟他道别,他在社会上死亡,再也没有他的位置了。第三次是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忘记他的时候,他才真正地死了。”

文章图片6

林妙妙听了父亲林大为的话,很有感触,但是又十分疑惑,为什么父亲不在当时她难过得不能自已的时候去安慰她,反而等她心情快释怀的时候才说出这些话。

林大为是这样说的。“允许悲伤,允许难过,记住这种悲伤,想法与之和解,这样才能真正地站起来,继续自己往后的生活。要学会善待自己,善待遇到的每一个人,这点更重要。”

文章图片7

父亲都想为孩子遮风挡雨,但是并不是每一次都能够替孩子抹去人间艰苦,只有孩子亲身感受过了之后,父亲再让孩子明白在这样的处境之下该如何更好地处理,让孩子记住,才能够让孩子更好地进步。

梁启超如此,林大为亦如此,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让孩子们知道:言传身教,做好孩子的榜样,和孩子一起共情,同孩子一起进步。

3

梁启超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常常以儒家代表的诸多思想家,如孔子、孟子、朱熹、王阳明、曾国藩等典范作为自己的榜样,同时也把儒家思想教授给自己的孩子们,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

他曾在书信里这样跟孩子们说:“我自己常常感觉要拿自己做青年的人格模范,最好也要不愧做你们姊妹弟兄的模范。我又很相信我的孩子们,个个都会受我这种遗传和教训,不会因为环境的困苦或舒服而堕落的。

文章图片8

他不仅在思想上不断地把优秀的经验和教训传递给孩子们,而且还身体力行地以自己的事例作为样例让孩子们参考,从而让他们孜孜不倦地学习,发愤图强。

1916年,梁启超与蔡锷会合,后改变计划,与陆荣廷共商起义大事,在此期间撰写了《从军日记》,并把它转交给了长女思顺,并交代她要保管好,作为姊妹弟兄的精神教育读本。

他在书信里这样写道:“此记(《从军日记》)无副本,宜宝存之,将来以示诸弟,此汝曹最有力之精神教育也。”

梁启超通过一份份信件展现了一位父亲对子女的爱护和期盼,更重要的是他懂得尊重孩子,给予孩子自由的空间,让孩子去尝试找寻到属于自己的人生路。

次女梁思庄准备去美国留学,基于国内生物学一片空白,再加上梁启超考虑到科学的发展和延续,想让自己的孩子来承担此重任。但是梁思庄学习了一段时间生物学之后,发现对生物学完全不感兴趣,于是想转专业。

对此,梁启超知道后,并没有责骂自己的女儿,反而尊重她的兴趣和选择,鼓励她实现自己内心所想。

在书信里,他是这样写道:“凡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你离开我很久,你的思想近来发展方向我不知道,我所推荐的学科未必合你的式。凡学问没有那样不是好,合自己的式,便是最好的。

梁思庄后来转了学科,改学了喜欢的图书馆专业,经过自己的刻苦钻研,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图书馆学家。

梁启超用身体力行带着孩子一起前行,而在《少年派2》里也有这样一位父亲,让年幼的孩子从单纯善良变得忧郁暴躁起来,甚至还出现了打人的现象。

田馨妈妈田甜接到幼儿园打来的电话,说田馨在幼儿园打了同班的小朋友。

田甜急匆匆地赶来,在她的询问之下才知道,原来田馨爸爸曹双印每次家暴妈妈田甜的时候,都被田馨看到了,由此烙印在她年幼的心灵里,成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文章图片9

父亲没有以身作则做出应有的表率,反而反作用到了孩子身上,让孩子学到了“一旦不服从,用武力来征服”的错误想法,由此在孩子心里播撒了一颗坏种子。

我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平时有什么样的行为举止,孩子也会对应有什么样的行为举止。

希望能有更多的父亲加入到家庭教育的行列当中,和母亲一起参与到育儿的过程,逐步成为孩子们最爱的“最强老爸”。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以梁启超最喜欢曾国藩的这一句话,送给所有想成为孩子们心目中英雄的父亲们。

图片来源网络

文章图片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