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国近代史上最精英的家庭,起源于广东的梁氏家族,总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这个家族中最有名的人物,叫梁启超。 想必大家对他的故事并不陌生—— 8岁学为文,9岁缀千言,17岁中举,作为继往开来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为梁启超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但梁启超个人的笔耕不辍、叱咤风云,不过是这个精英家族的剪影之一。 这个家族厉害就厉害在,梁家的九位子女,竟无一“输”给父亲梁启超,一度缔造出“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传奇—— 长女梁思顺(1893-1966):诗词研究专家、中央文史馆馆员; 长子梁思成(1901-1972):建筑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迎娶建筑师、诗人和作家林徽因; 次子梁思永(1904-1954):著名考古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 三子梁思忠(1907-1932):西点军校毕业,参与淞沪抗战; 次女梁思庄(1908-1986):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著名图书馆学家; 四子梁思达(1912-2001):经济学家,合著《中国近代经济史》; 三女梁思懿(1914-1988):社会活动家; 四女梁思宁(1916-2006):早年就读南开大学,后奔赴新四军参加革命; 五子梁思礼(1924-2016):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梁启超的9个子女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我们可以看到,梁家有三个儿子都是国家级别的院士,其他几个孩子则分别是诗词研究专家、军官、图书馆学专家、经济学家、社会活动家等等,没有一个人“拖后腿”。 就连儿媳妇,都是名动一时的女神林徽因。 图为林徽因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如此家门,怎能不让人心生羡艳? 然而,在梁家儿女个个成材、各有所长的背后,绝非运气使然,少不了精英父亲梁启超呕心沥血的栽培,可以说,是同样优异的家风与家教,成就了梁氏子女的非凡人生。 这位民国最牛老爸到底是怎样教孩子的呢? 爱,就大声说出来 “宝贝,我晚上在院子里徘徊,对着月亮想你们,也在这里唱起来,你们听见没有?” 以上这句听上去有点肉麻兮兮的真情表白,不是出自互诉衷肠的小情侣之手,而出自梁启超——一个思念孩子的老父亲。 梁启超怀抱两个孩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常人可能很难想象,在历史影像中不苟言笑的伟人梁启超,竟还有如此孩子气的一面。 而这一面不给旁人,只给子女。 梁启超对家中九个孩子的纯爱,发自内心,诉诸言行,他丝毫不愿掩饰父母对下一代热切的关爱,而是愿意大声告白、大胆展现。 图为梁启超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梁启超很有名,自然也很忙,可再忙,他也不会错过两代人欢度天伦的好时光。 位于天津民族路46号的浅白色小洋楼,是梁启超用于潜心著书的“饮冰室”,这里,他轻易不让文人豪客入内,却能轻巧地呼唤着自家儿女,还让孩子直接站到书桌凳子上,握着孩子的手写字,一笔一划,无比耐心。 位于天津的“饮冰室”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家里九个孩子,他一视同仁地疼爱,每个孩子还都被他起了有趣的诨名—— 他称大女儿思顺为“大宝贝”、“我最爱的孩子”,他给三女儿思懿取了个外号叫“司马懿”,小儿子思礼叫“老白鼻”(老baby)。 直到孩子们步入中年之时,梁启超写信仍然会以“大小孩子们”、“宝贝乖乖们”来开头,让人看了,只觉得好笑又有趣。 梁氏家族合影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当然,梁启超对孩子的浓情蜜意,不仅体现在日常陪伴与亲昵称呼上,他对孩子们的爱护,甚至到了事无巨细的地步。 孩子生病的时候,他会亲自探望、护理;孩子平时穿什么衣服,他都要过问,甚至女孩子衣服的花色,他也会提出建议。 颇有名气的“梁启超家书”,也是在对孩子们一片热忱的爱意中写成,400多封信件,涵盖了生活起居、课业求学的方方面面,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进行不同的鼓励和指导。 梁启超家书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当然,在信件中他仍不忘再度告白: “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情感的人,对于你们的爱,十二分热烈……” 即便从现在的角度来看,梁启超在子女之爱方面的热烈大胆,也很让人吃惊。 中华民族在处理亲子关系上,从来都显得含蓄。亲情,不似奔腾倾泻的流水,更似巍峨稳重的山峦。可梁启超,却十分“另类”。 1934年,梁思宁、梁思懿、梁思礼、梁思达(左起) 在天津“饮冰室”前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这一切,正出于独到的教育观——“情育”。 梁启超认为,“天下最神圣的莫过于情感,老实说,要把情感教育放在第一位。” 他把“情育”与“智育”、“意育”并列,作为人生教育的三大方面。在他看来,汹涌澎湃的“爱的灌溉”,并非没大没小、不讲分寸,而是通过直截了当的表达,使孩子们从小就接受到明确的信号:父母爱我,以我为荣。 而这份来自父母的爱与尊重,也终将成为孩子们一生自尊、自信的源泉。 带你看世界,路你自己选 如果说独一无二的“情育”,帮助梁家收获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氛围; 那么梁启超既乐于给子女提意见、又乐于尊重子女选择的良好心态,则协助了家中每个孩子,发掘出最适合自己的绚烂人生。 梁思礼(前)、梁思懿(后右)、梁思宁(后左)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梁启超本身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著书立说、参加各类进步的社会运动,是个既有见地又极有学识的人。 在教育方面,他自然颇为自信,希望以自己的眼界与知识,为孩子们开拓一片天地。 当梁思成、梁思永面临专业选择时,梁启超给出了独到的判断——“国内奇缺但未来可能发展前景极大的偏门专业”。 在他的建议下,思成学了当时冷门的中国建筑史,思永则学了更加冷僻的考古学。 ![]() 梁思成看望正在殷墟从事发掘工作的弟弟梁思永(左)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事实证明,兄弟俩后来各自成为了本行业的泰斗精英,并双双做到了院士,这充分印证了梁启超深邃、博大的学术眼光,也从侧面反映了父亲对于孩子成材的良好规划。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在孩子们需要指引的时候,梁启超必然是以良师的身份出现,给予理性的建议。 可是,这也并不意味着梁启超会为孩子们包办一切,甚至逼着他们一定要按照自己预设的道路前进,不容置疑,次女梁思庄的事业选择,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 梁思庄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当年,梁思庄在加拿大麦基尔大学留学,读完大一之后,也面临选择专业的重要关头,对此,梁启超认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我想你们弟兄姊妹,到今还没有一个学自然科学,很是遗憾,不知道你是否考虑?” 乖巧的梁思庄于是听从父亲的建议,修读了生物学,但很快,就出现了问题。 ![]() 梁启超、梁思庄、林徽因,摄于北京长城(从左至右)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发现自己对生物学实际并无多大兴趣的梁思庄,对每天学习的课程越来越头痛,她不敢和父亲抱怨,只是偷偷写信和兄弟姐妹们吐槽,觉得自己实在要坚持不下去。 梁启超得知此事后,并未发怒,而是后悔不迭,他主动写信给思庄,加以劝慰: “凡学问最好是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我所推荐的学科未必合你的意,你应该自己体察做主,不必泥定爹爹的话。” ![]() 梁思庄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有了父亲的支持和鼓励,梁思庄这才吃下了定心丸。当她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图书馆学,便毅然转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相关专业,此后,她终生致力于西文编目的教学和研究,终成该领域的一代名家。 可以说,如果没有梁启超的尊重与开明,梁思庄或许一生都无法确认真正的心之所向,更不用提朝着理想的道路,砥砺前行。 梁启超这种愿意倾听下一代意见、有商有量的态度,还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 梁思忠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1927年,在美国学习军事的梁思忠急欲回国助力北伐,梁启超虽然内心并不赞同,但并不急于劝阻儿子,而是耐心述说国内令人失望的复杂政局,分析此时回国的利弊。 但说完这些,他又表示最终决定权在思忠自己手上,如实在要回国,他也不会阻拦。 长子梁思成与林徽因的婚姻,虽说是梁启超一手“包办”,但他从头到尾也没有催促过两个不爱的人强行在一起,而是告诉两个年轻人,这门双方父母都认可的婚事,最终还是要他们自己思虑成熟,做出决定。 ![]() 梁思成与林徽因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强人所难,从来都不在梁启超的字典里。 仅仅是这一点,就让他的格局比许多传统的中国父母,高出了一大截。 中国的家长虽然疼爱子女,但却极易伸手干涉下一代的人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一旦走向极端,就如同消散不去的幽灵,给子女的生活造成难言的阴影。 但梁启超在这一点上,一向异常清醒。 与其在家中发号施令,还不如做孩子们的良师益友,在自由平等的氛围中,将自己的所见所想娓娓道来。“带你看世界,路你自己选”,父亲的建议打开了儿女们的思路,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但人生,属于孩子自己。 教育与做人,最要紧三观正 其实,梁家子女虽然各个优异,但却并非每个孩子从小到大都是令人仰望的学霸,也不是所有孩子的求学之路,都那么顺遂。 梁思庄小时候英文曾经考过不及格,要换作如今的鸡血家长,恐怕早就把孩子骂得狗血淋头、抓紧补课了,但梁启超不是。 ![]() 梁启超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每每提及思庄的成绩,他都极尽宽慰: “不及格绝不要紧,万不可以此气馁。学问求其在我而已。汝等都会自己用功,我所深信。将来计算总成绩不在区区一时一事。” 梁思成个性好强,他曾经遭遇车祸,明明收到了国外大学的offer却不得不晚一年才能去,面对垂头丧气的儿子,梁启超也不着急,而是安心陪儿子养伤,时常规劝:“人生之旅历途甚长,所争决不在一年半月。” ![]() 梁思成 作者: 克里斯,精英说90后小编,香港传媒小硕,一个脱离高级趣味涉猎广泛的嗷星人。精英说是全球精英、留学生的聚集地。每日发布海内外前沿资讯,这里有留学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国街头访问,全方位为你展现真实的海外生活。欢迎大家关注精英说(ID: elitestal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