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期)医案丨峰回路转——血府逐瘀汤

 金坛区 2019-01-23

诊治医生:尹周安

                                           医案整理:黎   柳

图文编辑:张凌瑶

 责任主编:张凌瑶

基本信息

T女士    70岁    现居长沙


主诉

失眠数十年,加重2年。


2018-12-31 

现病史:数十年来,失眠,每晚仅能睡2-3小时,曾服镇静、安眠、抗焦虑药物,疗效平平。近2年,失眠加重,经常通宵不寐,遂前来寻求中医治疗。前投加减复脉汤、百合知母汤、栀子豉汤等方,疗效不显。


刻下症:患者仍诉难以入睡,伴有舌体麻木、唇口灼热、腹部灼热,时有腹满等症。大便偏干,2-3日一行。望之面色暗,唇暗,皮肤干,形体偏瘦。

追问病史,其爱人20余年前过世,失眠及其他自觉症状即从当年开始逐步加重。


既往史:既往有“多发腔梗”、“乳腺纤维瘤手术史”、“胃息肉手术史”、“肝血管瘤”病史。


舌脉:舌质紫暗,苔薄白,舌下络脉迂曲,瘀斑瘀点,脉沉细如丝。


改投以血府逐瘀汤5剂,投石问路



处方

血府逐瘀汤

柴胡15   枳壳15  甘草15   当归15  

生地20    川芎10  白芍20  桃仁10  

红花3   桔梗6   川牛膝30  酸枣仁30

*5剂      

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温服。



2019-1-8

患者前来复诊,进入诊室径直坐下后,马上露出笑容说:“这次起效了!喝完第三付药后的这几晚至少可以睡2-3小时,还做梦了,做梦了我就知道自己是真的睡着了!而且腹部发热、嘴唇舌子麻木感觉都减轻了!脉也摸得到了!”


患者自觉服上方后非常舒适,症状较前已有明显改善,显然情绪也较前明显好转。就诊时,话语亦较前增多。查其舌质仍紫暗,舌下络脉迂曲,苔薄白,脉已转滑。


守方再进,续以血府逐瘀汤7剂,以期稳效。方药如下:


血府逐瘀汤

柴胡15  枳壳15  甘草15  当归15  

生地20  川芎10  赤芍10  桃仁10  

红花3  桔梗6  川牛膝20  酸枣仁30

*7剂      

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温服。



2019-1-15

睡眠继续改善,每晚皆能保证至少3小时睡眠,且睡眠质量佳。唇口麻木及腹部灼热感已基本消除。精神较前明显好转。

舌淡暗,苔薄白,脉弦细。


收效明显,守方再进。处以血府逐瘀汤汤剂及丸剂,巩固善后。


①血府逐瘀汤汤剂

柴胡15  枳壳15  甘草15  当归15  

生地20  川芎10   赤芍10  桃仁10  

 红花 3  桔梗 6  川牛膝20  

柏子仁15   首乌藤30

*7剂    

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温服。


②血府逐瘀汤水丸

柴胡50  枳实50   赤芍50  甘草40  

当归50  川芎50  桃仁50  生地黄50

红花30  桔梗20  川牛膝50 酸枣仁80

炮山甲20

水丸,1料,每日2次,每次5g。




按语


尹师称此案可谓“峰回路转”,治疗思路确实值得反思,给人启迪,故以记之。患者诉这一身毛病已有多年,这些年来听说哪里有好医生,便会前去就诊,服用各类药后自觉腹胀,腹部灼热等症状加重,以此困扰数十年,苦不堪言!


患者此次就诊,非常信任,在投前方疗效不佳时,仍愿前来复诊。前诊不效时,换其思路,为何谓之“峰回路转”?患者最初强调口唇灼热,腹部灼热及其他自觉症状为主,且唇干口干便干,貌似虚劳之象,故前方投加减复脉汤、百合知母汤、栀子豉汤,却疗效欠佳。患者另还反复强调夜寐难眠,转而抓住患者失眠之症。


为何选用血府逐瘀汤而峰回路转?


原因分析有如下几点:

 一,此案患者症状不典型,投以血府逐瘀汤投石问路,实为诊断治疗排除之法。患者前诊强调唇口麻木,胸腹灼热,失眠等自觉症状较多,且似虚劳之象,但前投以滋阴、清虚热、安神类方,效果不佳。多方尝试后,从患者失眠入手,追问病史以及查其面色暗、唇暗、舌下络脉迂曲,瘀斑瘀点等方面,从气滞血瘀入手,方才抓住主要病机,故处以血府逐瘀汤获效。何也?此乃瘀作怪!


二,血府逐瘀汤,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上卷》,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病有头疼、胸疼、胸不任物、胸任重物……不眠……,王清任曰:“夜不能寐,用安神养血药治之不效者,此方若神。”通过仔细审查此案患者症状及体征,辨为气滞瘀血之失眠,选用血府逐瘀汤而获效,故印证王清任之言。



三,通过追问病史,患者失眠及其他自觉症状皆从其爱人去世后,逐步显现加重。患者性格素来内向,常有气郁之象。气滞血瘀,可出现怪异自觉症状,怪病多瘀,不可不知。


又,此案另有一特殊之处,患者自己平时有关注自己脉象的习惯,服药收效后,她非常惊讶地发现,原本自己摸不到脉,现在竟可以感受到脉。患者初来就诊时,脉象沉细如丝,而服以血府逐瘀汤后,再次就诊时脉象竟已转滑。须知此非正气不足之因,乃气郁而滞,待气血通畅后,脉亦随之即出,勿令误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