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博弈论到制度设计

 思明居士 2019-01-23

导读:博弈论带给我们一个启示:合理地设置或改变游戏规则,就能“借用”当事人的利益追求,借风使船,顺水推舟,来自动自发地实现组织的管理目标。

1、管理制度设计,离不开博弈论

博弈论本身并不玄奥,说白了不过是“游戏理论”,是从下棋、打牌、赌博等游戏中衍生出来的,譬如家喻户晓的“田忌赛马”打赌游戏,就包含着博弈论的早期萌芽。

什么是博弈论?博弈论就是要找出其中的思考逻辑和变化规律,以帮助游戏玩家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选出最有利的策略,做出最合理的决策。

博弈论主要研究决策主体行为发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时应当如何决策的问题,说得更简单一点,就是研究“决策纠结”问题:你的决策会影响我,我的决策会影响你,缠绵纠结中应当如何决策?

无论任何一种博弈,只需五个因素就能描述清楚:

玩家——“谁”(Who)来玩游戏;

策略——以“什么”(What)来玩游戏;

次序——每个人“何时”(When)行动;

信息——知道“哪些”(How many)别人的情况;

收益——玩完游戏,他们得到“多少”(How much);

所以,博弈论的数学表达式:G={P,A,S,I,U},常简化为:G={P,S,U}。


从博弈论到制度设计


博弈论为什么会影响到制度设定?要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们需要从“游戏”开始介绍,因为没有游戏,就没有博弈论,也就没有管理制度设计。

2、囚徒困境

从博弈论到制度设计

警方逮捕甲、乙两名嫌疑犯,但没有足够证据指控二人入狱。于是警方分开审问嫌疑犯,并向双方提供以下相同的选择:

若一人认罪并作证检举对方(相关术语称“背叛”对方),而对方保持沉默,此人将即时获释,沉默者将判监10年。

若二人都保持沉默(相关术语称互相“合作”),则二人同样判监2年。

若二人都互相检举(互相“背叛”),则二人同样判监5年。

如下表:

从博弈论到制度设计

二人面对的情况一样,二人的理性思考都会得出相同的结论——选择背叛。背叛是两种策略之中的支配性策略。因此,这场博弈中唯一可能达到的均衡,就是双方参与者都背叛对方,结果二人同样服刑5年。

这个结果就是“博弈均衡”,即这样一种状态:游戏玩到最后,谁也不想单独变换策略了,因为你变他也变,反而更吃亏,大家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吧。

正如哥俩个都挂在悬崖峭壁上,甲踩着乙,甲就能爬上山顶,乙掉下悬崖,乙当然不干,反过来也是一样,干脆哥俩就在悬崖峭壁上继续呆着吧,直至最后没力气都掉下悬崖。

3、从小小的“囚徒博弈”中,可以推导出三点“撬动地球”的结论。

推论一:人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可能损人不利己,最后导致集体结果的不妙,大家都遭殃。

西方主流经济学虽然自诩为科学,不拜菩萨不烧香,但其实是有“宗教信仰”的,在其神龛里供奉着许多“理念信条”,而最上面的牌位这样写着:“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收益,但是……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出于本意时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利益。”

这一“信条”用通俗的话来说,意思是:自由市场经济多好啊,虽然每个人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但却会带来社会的繁荣与昌盛。

可两个囚徒的博弈结果,却彻底否定了这一“神圣信条”,从而动摇了整个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基石。



推论二:一个人的行为,是受心理支配的,但一群人的行为,是受客观规律支配的。

在囚徒博弈中,我们不必理会张三经历如何激烈的思想斗争,也无需琢磨李四有着怎样复杂的心理活动,只要两人都是自私自利的,给定这样的规则条件,就必然得到这样的结果(两人都坦白),换作王五、贾六也是一样。

只要种下“因”,就会得到“果”,不管当事人是怎么想的,不以人的心理为转移,这便是社会科学中的客观规律。

许多经济理论或管理理论,都号称建立在心理科学的基础之上,可心理学至今尚在“黑暗的隧道中摸索”,这些理论岂不是连亮光都见不着?而囚徒博弈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与其不靠谱地去窥测人心之幽秘,还不如踏踏实实地用好已经发现的客观规律,譬如博弈论。

推论三:传统的战略规划,站在自身角度去谋划未来,眼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视野很狭隘,结果很悬乎。

在囚徒博弈中,对于单个主体譬如说张三,他最希望的结果是:自己坦白、李四不坦白,自己获得自由,李四坐8年牢。问题是李四不会作此选择,所以张三站在自身角度的一厢情愿,结果不会实现。

许多企业的战略规划,坐在自家的院子里指点江山,谋划未来,今年增长20%,明年增长40%,五年成为中国五百强,十年成为世界五百强,仿佛我就是世界的中心,地球都在围绕着我的战略规划转。


从博弈论到制度设计


博弈论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世界是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不是你想怎样就能怎样的,你的竞争对手不是毫无表情的战略环境,你的合作伙伴也不是理所当然的战略配角,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主见的企业主体,人家不按你的规划行事怎么办?你能规划你自己,你能规划别人吗?

那些只看自己、不看别人,也看不到自己和别人博弈互动、相互制约的战略规划,纯属一厢情愿、白日做梦。

4、案例分析:

滨海某市的人力资源局找到戴天宇老师,希望做一个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战略规划。具体而言,就是未来五年间,每年要引进光电子技术人才多少名,微电子多少名,博士多少、硕士多少,“海龟”多少、“土鳖”多少……甚至要细化到2015年计划引进海外归来的IC设计工程师250名。

戴老师听完后扭头就走。局长很是奇怪,追上来问原因,戴老师解释道:

人才引进是双方谈恋爱、你情我愿的事情,不是你想引进就能引进的,人家就是不来怎么办?你能派警察从海外抓回来吗?所以,当务之急,不是制定这种一厢情愿的人才引进战略规划,而是要制订高层次人才引进、激励、保障机制,栽得梧桐树,自有凤凰来,至于凤凰能来240名还是250名,则不是我们完全左右得了的事情。”

听完之后,局长恍然大悟,当场决定,课题从战略规划转向制度设计。

顺便说一句,传统的战略规划,不仅指导思想上无视事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和企业之间的鲜活博弈,而且在规划方法上也是破绽百出。

以读者熟知的SWOT战略分析方法为例,井冈山上的毛泽东,如果用SWOT分析,机械地罗列优势和劣势,教条地对比机遇和挑战,绝然得不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伟大论断。

得出这一论断,遵循的是辩证法——优势和劣势是可以转化的,机遇和挑战是可以转换的。

总结:

博弈论带给我们一个启示:合理地设置或改变游戏规则,就能“借用”当事人的利益追求,借风使船,顺水推舟,来自动自发地实现组织的管理目标。

这便是管理制度设计学建立的博弈论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