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波旁王朝(上)

 后知后觉无所谓 2019-01-23

法国亨利四世于16世纪开创了波旁王朝。16世纪欧洲正是宗教改革蓬勃发展的时期,加尔文教的创始人加尔文就是法国人,由于当时的法国是天主教国家,为了避免受迫害,去了瑞士避难。加尔文的教义从瑞士的日内瓦向周边扩散,法国的胡格诺派就是加尔文教徒。可想而知,在当时普遍宗教不宽容的各国新教徒的处境,法国同样如此,1572年的巴黎大屠杀导致数千名胡格诺派教徒被杀害。到了波旁王朝时代,亨利四世本人就是胡格诺派,为了继承王位改信天主教,可以想象未来宗教宽容的可能性。果然,亨利四世于1598年颁布了著名的“南特赦令”,停止国内无休止的宗教战争。这一举措给法国带来了近一个世纪的和平与繁荣。

他的儿子即路易十三于1610年即位,基本和斯图亚特王朝同一时期,虽然路易十三在位33年,但基本上是名义上的国王,真正掌权的是他名义上的助手即法国的红衣主教黎世留。你可以想象法国国内分三个等级,教士为第一等级的原因了吧,天主教在法国不止把控着人们的思想领域,而且占有大量的土地,享有诸多政治和社会上的特权,却基本不用纳税。

在路易十三时期,欧洲大陆发生了著名的“三十年战争”,这是场因宗教引起,却后来变质的卷入国家甚多的欧洲大战。为何说战争的性质变味了呢?原来战争本来是新教和天主教之间的战争,后来法国的掌权人即天主教的黎世留,竟然现在新教徒这边,可以看出黎世留的老奸巨猾。因为即使自己做到了红衣主教这个位置,却为了打败同样信仰天主教的奥地利不惜撕破脸皮,从开始的物资、武器援助新教徒,到了新教和天主教打的难解难分、筋疲力尽之时,突然站在新教这边,就是为了在未来的谈判中分一杯羹。当然,法国后来基本如愿以偿,得到了莱茵河以西的阿尔萨斯大部分,却种下德法世仇的种子。

路易十三的继任者即路易十四,欲知后来如何发展的,请看波旁王朝(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