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 何茹意 更新时间:2012-5-30 8:48:22 关于中国画的特点:随着时代发展,大致有以下含义: 一、以墨线来表现一切物象的形体; 二、尽量避免重复,讲究有笔有墨; 三、色彩明确; 四、散点透视; 五、不强调明暗光影; 六、凭记忆追求形象的精神实质; 七、诗文书法印章艺术配合画面; 八、画具材料的独特使用。 在中国画的学习中分临摹、写生、创作三大部。 中国工笔花鸟画的方法与步骤:(临摹) 第一步:首先分析与体会作品的精神与描绘过程。作品的思想立意是什么,作品的特点是什么,优秀传统的 表现方法在哪里,如何保留原作面貌,是否还有不足之处等。 第二步:画铅笔稿子。分析与体会作品的原意,例如这一幅宋人画的“梅竹双雀图”,但可惜年代久远,作者佚名、无从考证,而作品的写实能力和绘画技巧是很高超的,立意清新生动自然。在构图上是上疏下密、密中有密、密中有疏。梅花正开说明是冬季,因为冬季竹叶、叶头呈黄色,叶子颜色是深绿而不是翠绿。两只山雀画得最为生动,上边的山雀仰头远视,使画面意境舒展、开阔。下边的山雀回头寻视,好像发现了什么,情趣横生。在整个画面的用线上,可以说是代表了宋代工笔画的顶峰。功力深厚、表现力很强,竹叶的用线挺拔、轻快,山雀身上的用线,细腻蓬松,质感滑润,根据羽毛的生长规律来表现,整体用色淡雅,可以说是学习临摹画的最佳范本。画稿有两种方法:一种对着原作起稿子,用铅笔临(临原作尺寸),另一种是考备稿子,用考备箱或透明纸转移正稿。 第三步:转移定稿。传统定稿有“九朽一霸”的说法,用铅笔起稿的时候,会画出许多线条,最后只保留一个准确肯定的线条。在构图、结构、轮廓、线条都完全准确的情况下,然后再考备正稿(即熟宣纸或绢上),要求熟宣纸或绢上的铅笔稿要细,要轻淡。 第四步:勾墨线。用线造型是中国绘画的一大特点,是中国画基础的基础,线是训练的基本功。线要提炼,要概括,中国画的线描,有着高度的表现力和艺术美感,它不仅表现各种形体,而且可以表现各种不同的质感特征。 用线要慎重,耐心、果断、平心静气地依据铅笔线进行勾描,这一步叫白描。白描也可以作为独立的创作形式出现,白描是工笔画的一个制作过程,传统中国画用线技法很多,前人总结有十八描法。通常临摹画只用铁线描和行云流水描,在线描阶段要明确两个问题,一、线条的入笔和出笔的虚实问题。落笔为入笔,收笔为出笔,在白描的线条运行中,首先分清,入笔是实还是虚,出笔是实还是虚,再分清线的刚柔,才能下笔。一气呵成,不能断笔,在勾长线的时候,下笔之前先试一试。二、就是转换,运笔要能转换,笔不要握得太死,运笔的时候需要捻动笔管。运笔要注意:“行”与“留”的关系。用线和太极拳一样,用劲如抽丝,处处力量贯注,随时在运动中变换方向,用线的时候,要运用好“行”和“留”之间的贯通。线条还要有力度,如形容用笔要力透纸背,如槌画沙,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第五步:着色。工笔画少数用白描的形式完成,多数还要在白描基础上加以着染,着染的成败决定一幅工笔淡彩和工笔重彩优劣的关键,它要求装饰性与自然生动性相结合,工笔画的着染不过分采用外光投影和色彩的冷暖变化,注重浓厚的装饰美和生活真实生动的变化,中国画讲究阴阳处理。用色调渲染意境:每一幅画应该有一个主要色调,全画色彩要和谐统一,能大红大绿各色陈杂,多种色彩不易平均使用,作者必须根据画面主题与意境安排恰当的色调,用统一色调烘托出一定想象的效果。 着染技法上的要求:传统的工笔重彩画强调色彩沉着,色与墨有机地结合,富丽不失典雅,协调中蕴含丰富微妙变化,薄中求厚,均匀秀润,着染时讲究用笔,顺势下笔肯定利落,讲究三凡九染,工笔画不易一遍染成,一般要染多遍,才能做到预想的效果。 工笔画常用的六种着染技法: 1.分染:分染时是用两支笔进行,一支蘸色,另一支蘸清水,把颜色均匀烘淡,交替进行。 2.统染:就是统一大片的分染,用统染方法分出对象之间大的层次关系。 3.罩染和平染:在分染好的底子上笼罩一层透明色彩的方法叫罩染(在分染前先平涂一层底色叫平涂)。 4.接染,用两支笔各蘸上不同色彩着染,使两种色趁湿相互渗接在一起的染法叫接染,接染时两支笔上水分要相当,使两种色彩自然流动。 5.点染:勾轮廓线,用一支笔先蘸上一种色彩,然后在笔尖上再蘸上另一种色彩,一笔接点下去一笔成形,点出形象轮廓。 总之,中国绘画在表现技法上多种多样,有着丰富的遗产,只有认真刻苦地学习和继承传统中国花鸟画的技法和鉴赏知识,才能更好的推动中国花鸟画的创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