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地产 | 这家TOP10房企中的新面孔,刷新了三个地产认知

 昵称60766069 2019-01-23

地产“黑马”年年有,只是姿势各有千秋,激起的视觉图景也各具妙趣,值得深度玩味。


拿近三年的“黑马”来说:


2016年的融创。手握大把现金,像秃鹫一样,盘旋在地产高空,有机会就下手收购,不放过任何一个有价值的“猎物”。连续不断的“收割”,使其排名一跃跳到了行业第七,成为当年最耀眼的明星“黑马”,并奠定了今天老四的位置。


2017年的碧桂园。大量布局三四城市;将“跟投”发动机的油门踩到了底,激发全员干劲,一举夺得行业老大,缔造了近年来,行业奔跑得最快的黑马,如今老大的地位如铁,无人能撼。


2018年是谁?


先来看看,这家房企的几个标签:


1.2018年,唯一跃入Top10俱乐部的“黑马”


2.2000亿俱乐部中,销售额按年增长第一


3.住宅、商业齐头并进,双轮驱动业绩增长


仅凭这几个“独一无二”的标签,就能判断出,这家房企就是近年来崛起的新秀“黑马”,新城控股。


风调雨顺的牛市,奔出的黑马,多半是趋势赋能的红利多于内生能力;而风霜刀剑的淡市里,跑出的黑马,大多是内功颇深的玩家。


无疑,新城是淡市语境下,穿越了无数荆棘,才历练出来的。


正如新城控股董事长王振华所言:“骆驼有着持久的耐力与踏实的勤奋,任劳任怨,永不止步。”


在王振华看来,骆驼不仅奔跑起来速度比想象中要快得多,而且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拥有极强的忍耐力。


这种“骆驼文化”,刷新了地产人的一些认知。


一、逆势“黑马”


近日,新城公布了2018年的销售业绩,首次进入2000亿俱乐部,实现签约额逾2210亿,同比增长74.82%;累计销售面积1812万平米,同比增95.21%。


一连串数据,道出了新城的行业座次。


2210亿,是个什么概念?在2000亿俱乐部中,仅10家房企,包括碧桂园、万科、恒大、融创、保利、绿地、中海、新城、华润及龙湖。


这是最新的第一梯队阵容。与2017年相比,其中9家座次变化不大,新城是去年唯一进入第一梯队的房企。


无论从爆发力,还是耐力及稳健度来看,新城是典型的“肌肉型”房企。


2016年,销售尚在650亿,行业排名第十六;2017年几乎翻了一倍,以1260亿成功跻身千亿军团,行业排名上升至第十三;而去年,几乎再翻一番,晋升行业第八。


从不断上升的数字中,书燃看出了以下几点:


1、三年内,从老十六,跑到了第八,行业内少见;


2、从数百亿到千亿,用了一年时间,从以往的巨头表现来看,也鲜见;


3、从千亿到两千亿的跨越,用了一年时间,而其他房企,耗时约三年;


4、这三年,是严厉调控年,能逆势稳健增长者,难能可贵;


5、去年2000亿俱乐部成员中,大部选手按年增长处于20%左右的水平,而新城增长接近75%。


这几点,是新城贡献给行业的新经验,改变了地产人的认知:


第一,新生“黑马”在从千亿到两千亿的跨越中,耗时越来越短,且在淡市下能够顺利完成,如此内力,对未来行业黑马的要求越来越高。


第二,这种内力一旦形成,就会持续不断地使原有行业座次重新洗牌,比如前有碧桂园、融创,后有新城。


二、双轮驱动


众所周知,在地产黄金时代,独立潮头的大鳄,要么是纯住宅开发商,比如稳定在Top10中万科、中海、保利等;要么就是纯商业开发商,比如万达。


而在“白银时代”,单纯做住宅或商业,而成为的巨头的难度系数可能越来越高。


于是,我们看到,万科、新城、龙湖等一批开发商涉足商业,并成为其业绩增长的又一动力。


预计未来,仅仅依靠商业或住宅的开发商,可能会被双轮驱动者甩得越来越远。


双轮驱动最大的优势在于:


第一,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商住之间既能够相互协调、取长补短;


第二,二者相互独立,各自发挥优势,推动业绩增长;


第三,商业可以为住宅提供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比如抵押成熟商业,可以为住宅项目做融资;


第四,商业做得好了,可以拿到更廉价的土地,比如之前的万达,再比如今天的新城,颇受地方政府欢迎。


如此便形成了住宅与商业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护城河”。


尤其在商业方面,新城已形成了以“吾悦广场”为核心品牌的发展模式,截至目前,已在全国81个城市在建及开业了97座吾悦广场,如此布局规模,在商业领域少见。


广泛的布局,也给新城带来了“红利”。2018年,吾悦广场的租金及管理费收入超过了21亿元,同比大幅上涨107%,超额完成了20亿元的全年目标。


时移事易。


新城在拓展的同时,也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不断更新迭代其商业理念及服务。


比如在2018年新城商业年会上,其提出了“幸福商业”的理念,通过“加减乘除”方程式,演绎商业幸福观,旨在以更好的品牌、服务、产品、环境,为生态链上的各类群体创造价值、传递幸福,努力做有“幸福感”的服务商。


可以预见,随着吾悦广场在全国的不断布局,也将为新城带来持续增长的物业销售、租金和管理费收入。


这也是新城的又一“护城河”。


三、合理布局


推动房企业绩增长的头牌,就是“合理布局”。


这个逻辑看似简单,但执行起来,并非易事。


说实在的,全国这么多城市,哪些能去,哪些不能去,这两个问题始终是困扰房企做大的做强的基本问题,谁研究得透彻,谁的“红利”就越大。


之前,经典的地产方法论就是“地段、地段、地段”。在书燃的理解中,前一个地段指的是哪个城市;第二个指的是城市的哪一个区域;第三个地段指的是区域的哪个具体地段。


此方法论教出了一大批开发商,比如万科、中海等,主要以一二线核心城市布局为主。


但以城镇化方法论去做项目的开发商,在次轮地产康波中,大获成功,比如碧桂园、恒大。


如此方式,也可以理解为“农村包围”城市的打法。而目前,最流行的打法是,“城市包围农村 农村包围城市”,比如新城。


首先,新城重点布局一二线城市;


其次,加大布局经济增长强劲、人口持续增长、有产业支撑的强三四线城市布局;


再次,不断夯实以长三角为核心,并向珠三角、环渤海及中西部重点城市群扩张。


这套组合拳,让新城在99个大中城市,拥有了463个项目,且2018年新增土地货值接近2900亿,新增土地建筑面积达3451万平米。


这为新城未来的发展,储备了充足的“粮草”。


在广度上有作为的同时,新城亦在深度上动作频频。


2018年以来,为了更好地适应不断扩大的规模,新城进一步优化了组织结构:


1、住宅开发事业部在原来15家城市公司的基础上,扩展为苏南、苏州、南京、上海、杭州、武汉、成都、北京、广州等25个区域城市、区域公司内部下辖城市公司;


2、商业开发事业部除了优化总部职能外,所辖项目划分为三个片区,南区、北区、中区,并试点“事业部-区域-项目”三级管控模式;


3、商业管理事业部在原直辖项目公司的基础上,新成立了8个区域公司,即常州区域、南京区域、苏州区域、浙江区域、陕西区域、安徽区域、南区运营中心和北区运营中心。


如此优化,不但有利于总部管控,也提高了效率,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为公司带来新的业绩,之前万科、碧桂园的组织优化实践,都给公司带来了新的价值,新城亦不例外。


随着全国化布局,新城控股在传统优势区域长三角以外,业绩也明显增长。比如,2018年,住宅开发事业部青岛公司销售额首次突破了百亿。


这一战绩,主要释放了以下几个信号:


第一,这是新城在传统强势区域长三角以外的区域,迎来了第一个百亿量级的城市(区域)公司;


第二,随着城市公司的不断深耕,有了第一个,也会有第二个;


第三,以后会有一个个“小新城”在各大区域遍地开花;


第四,这些“小新城”为大新城实现更高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这就是“新城现象”最核心的逻辑。


你认为新城现象还有哪些核心要点,期待你的留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