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啥是佩奇》:比爱更难的,是“懂得”

 冲霄3e8ixadnpn 2019-01-24

《啥是佩奇》刷屏了,不管这部电影真实质量如何,可以断言,这将是近几年最成功的电影营销之一。


独自生活在乡村的爷爷,用着翻盖手机,在听到城里孙子想要“佩奇”后,这位老人开始在自己的世界寻找答案:


啥是佩奇?



在乡村时尚老人的手机里,佩奇是个网红脸的女主播;


在乡村颠簸的道路上,佩奇是个开手扶拖拉机的司机;


在一群“吃的盐比你吃的米都多”的老人酒桌上,佩奇是只有去城里打工的老三媳妇才能知道的神秘答案。



不可否认,这部片子里夸大了城乡和代际的差距。东部的农村,十年前家里就能通网。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更是让乡村无缝链接到和城市一样的信息空间里,各种年龄层和阶层的人群,在虚拟空间上相遇。


但是,差异仍然存在,代沟和信息鸿沟一样横亘在城乡和代际之间。


北上广深的年轻人活在吸猫、吃播、街舞、电音里,爸妈活在微信养生和相亲节目里,老家亲戚活在土味视频里。


同样在互联网,同样用着智能手机,但00后是网络原住民,50后则是网络“留守老人”。



比起距离,更让大家彼此产生阻隔的,是视野的不同、是兴趣的鸿沟、是对世界的不同体验。


年轻人走四方,上一辈的人以家为圆心并未迈出很远。


我在北京的老亲戚,孙女假期目的地是香港日本,业余爱好是滑雪;老两口已经算是在大都市了,可提起孙辈的生活,也是一样充满陌生和难以理解。


每次去看他们,走进邮电系统家属院,坐上有电梯员替你按楼层、颤巍巍的电梯,进入那套福利房,都有种时间凝固的感觉。


我们常说没有共同语言,其实,没有共同经历,何来共同语言?


于是,每年的春节团圆,之所以会每每引发吐槽,是因为只有这个节日,把城乡、代际差异巨大的人群聚在一起。


所谓过年没有话聊,只能对着结婚、生子、工作这三大话题尬聊到底、正面死磕,不过是因为,我们都不愿也很难走进对方的世界。


这也正是这部短片打动人之处,生活在乡村的爷爷,不知道小猪佩奇,不知道社会人的梗,用着落后的翻盖手机,距离儿子和孙子的世界十万八千里。


但尽管隔着山村和城市,隔着两代人的漫长时光,他仍然试图了解、弄懂孩子的那个世界。


哪怕看起来那么笨拙。



它准确击中了每个人心中那一抹乡愁,与此同时,也带出了在外年轻人不轻易示人的一份愧疚感。


我和父母之间,是不是也渐行渐远了?在我一门心思奔跑的时候,他们是不是被远远地落在后面?


同时,它又激发起每个年轻人潜意识里的那一点渴望:


多希望爸妈在催生催婚之余,也愿意了解我的工作、我的理想;多想让他们习惯性指导我、关心我的健康之外,也愿意敞开心胸,也有兴趣去看看我在想什么,看什么,追求什么。


这只粉红猪,真的很社会。


它几乎体现了我们这个时代最核心的两种差异:城乡、世代;更集中了我们这代人亲子关系中最大的痛点:


从来不缺少爱,但太缺少了解。



而短片里那只钢铁小猪佩奇,则是一种象征:团圆、理解、爱。


它像是几代人的共同地带:长辈试图了解的晚辈的生活,年轻人想要分享新世界给他们看。


我们都愿意多走一步,去看看彼此的世界。


在影片最后,全家坐在电影院里,看着合家欢的动画片。爷爷在笑,孩子在笑,全家都在笑……


这几乎是每个家庭最美好的状态了——


没有居高临下的指导,没有不耐烦的迁就,没有自说自话,没有一股脑给予的爱和负担。


只有全家人都能开开心心享受的时光。


在这一刻,我们彼此融入了对方的世界,我们在一起。


说真的,这才是团圆的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