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赤壁全纪实(地理专题)剖析长江地图,曹操刘备周瑜进军路线策略

 齐家平国 2019-01-24

粗读三国,会觉得赤壁之战很简单,不过是曹操从西向东,沿长江顺流而下进攻江东,而刘备、周瑜从东向西,沿长江逆流而下抵御曹操,双方在一个叫赤壁的地方相遇,结果周瑜用大火烧掉曹操的水军,曹操撤退,完事。

真正的历史,会这么简单吗?

关于赤壁之战,有三个重要问题:

(一)曹操为什么不水陆并进,而要舍马乘船。要知道同样在长江,后来的夷陵之战,刘备可是以步兵为主。

(二)双方是在赤壁遭遇,不期而战,还是说赤壁是咽喉要道,双方必争之地,或者说赤壁到底在哪?

(三)撤军时,曹操是否真走了华容道,为何要走如此难行之路?

以上问题,关乎赤壁之战进军路线选择、主战场定位及撤军路线选择,几乎囊括了赤壁之战军事路线的全部。为回答这些问题,小编 @故道之路 我,特地制作了本期专题,绘制地图详细分析,赤壁之战期的地理交通要素,让喜欢三国的看官们,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一、从江陵到柴桑,到底怎么走

赤壁之战前,曹操屯江陵(今湖北荆州市),刘备屯樊口(今湖北鄂州市),孙权屯柴桑(今江西九江市),所以对于三方而言,赤壁之战的路线问题,就是在江陵-樊口-柴桑一线,寻找进军道路和交通枢纽的问题,只要把道路规划好,枢纽占领住,自然获得战场主动权。

我们先看下图,再解读。

赤壁全纪实(地理专题)剖析长江地图,曹操刘备周瑜进军路线策略

自制地图:江陵至柴桑地理路线图

(一)江陵:向北沿荆襄大道往襄阳、宛城(今河南南阳市)和中原;向南过长江通向武陵(今湖南常德市)、长沙;向西,过三峡通往益州(今四川);向东,沿长江顺流直指柴桑、建业(今南京市)。所以,江陵作为荆州的中枢,又是囤积辎重之地,曹操自然选择驻扎于此,甚至不惜日夜奔袭三百里,在当阳击败刘备,抢占之。

赤壁全纪实(地理专题)剖析长江地图,曹操刘备周瑜进军路线策略

实拍:今日江陵

(二)夏口:汉水,冬季结冰而断流,夏季恢复,所以汉水又叫夏水。汉水与长江的交汇处,就叫汉口,也叫夏口。就是现在的武汉市汉口区。同理,汉阳区就是汉水以南的地区。

夏口总扼汉水、长江两条水道,向东直指柴桑,江水两岸山地连绵,易守难攻,为兵家必争之地,所以武汉才有“九省通衢”之说。

赤壁全纪实(地理专题)剖析长江地图,曹操刘备周瑜进军路线策略

实拍:今日夏口

刘备当阳兵败后,本来退守夏口,这里还有公子刘琦的万余人马接应,但鲁肃认为夏口距离江陵近,柴桑远,又容易被北面汉水或者随州狭道方向的敌军进攻,于是建议刘备东撤至百里外的樊口。

樊口仍然处于大别山脉与罗霄山脉的夹缝中,同样可以扼守水陆两路,所以刘备采纳了鲁肃的建议,退至樊口扎营。

赤壁全纪实(地理专题)剖析长江地图,曹操刘备周瑜进军路线策略

实拍:今日樊口

(三)柴桑:就是现在的江西省九江市,这里是湖北、江西、安徽三省的中枢,三山夹其中,长江、鄱阳连其里,为东吴的东大门。所以孙权亲自前往柴桑督战,周瑜也在鄱阳湖操练水军。

赤壁全纪实(地理专题)剖析长江地图,曹操刘备周瑜进军路线策略

实拍:今日柴桑

(四)水上交通:从江陵到柴桑,如果走水路,则沿长江直接顺流而下即可,反之则逆流而上。此段为长江中游,虽不像三峡段河道狭窄,崇山峻岭,但是弯曲回转较多,而不时地还会出现河水分叉,江面出现沙洲等情况,所以对水军而言,也绝非一帆风顺可行。

(五)路上交通:从江陵到柴桑,如果沿长江南岸行军,在江陵到陆口,是以洞庭湖为代表的数十个大小湖泊(三国时的洞庭湖远大于现在),根本无法行军,所以沿陆路而行,只能选择江北道。

但是如果紧贴着长江北岸行军,需要经过云梦泽,直至宋朝的时候,这片地区还是百里无人烟的荒地,沼泽、河流、丛林密布,因而大军也无法通行,只能再向北,选择干燥地,由江陵向东进入华容,在由华容折向南至江边,再沿江至陆口。

陆口,今湖北咸宁市嘉鱼县陆溪镇,为长江和陆水交汇处,陆水渡口在长江南岸。到了陆口后,有两个方案,一个是继续沿江,在山谷中向东北进入夏口;一个是向南到蒲圻(今湖北咸宁市代管赤壁市),再一路向东过阳新(今湖北黄石市阳新县)直通往柴桑。

赤壁全纪实(地理专题)剖析长江地图,曹操刘备周瑜进军路线策略

方便阅读比照,此图再发一次

所以,从江陵到华容,陆口,乃最关键之要地,攻防之枢纽。陆口,在长江南岸,因陆水与长江交汇而得名。曹操得陆口,可水路并进,特别是陆军直指柴桑,这是东吴最怕的;而孙刘联军如果得到陆口,就意味着曹操的陆军无法施展,水军PK的话,孙刘大有机会。

赤壁全纪实(地理专题)剖析长江地图,曹操刘备周瑜进军路线策略

实拍:今日陆口

二、对曹操而言,华容----陆口是生命线。

按照上面的路线图,对于曹操而言,陆军从江陵出发,势必要经过华容,抢占陆口。

赤壁全纪实(地理专题)剖析长江地图,曹操刘备周瑜进军路线策略

自制地图:江陵至陆口地理路线图

古华容城,在现今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北50里的周老嘴镇,这里最早是春秋时期的容城,后楚庄王在此建造了章华台,所以汉朝时,在此设县,就叫华容县了。

从江陵到华容,有官方大道可走,所以对曹军而言,并无特别的困难。曹操也很重视华容城的位置,让儿子曹植驻守,并建立仓库垸,以为粮草囤积之地。

但是过了华容,需要往南走,至长江南岸的白螺山(今湖北洪湖市白螺镇),这段道路在毛市镇毛家口村到汴河镇曹桥村的10公里范围内,林木丛生、泥泞难行,很不好走。后来曹操被困华容道,这就是段。

赤壁全纪实(地理专题)剖析长江地图,曹操刘备周瑜进军路线策略

实拍:今日古华容道

等抵达江边白螺山后,又需要沿长江折向东北,而长江东北岸就是洪湖,相当于大部队在洪湖与长江之间的夹缝中行进,此间诸多小洲、小山、小湖,无堤防,少桥梁,又林木丛生,“如果不是江上的渔翁,很容易迷路。”

这样看来,从江陵到陆口,无论是云梦泽、华容道,还是洪湖南岸的路,都不好走,正因为如此,曹军初来乍到,不熟悉地形,连续迷路,致使陆军没能抢先抵达陆口,而被东吴抢占先机,只能撤到陆口对岸的江北乌林,安营扎寨。

另外,在白螺山到陆口的道路上,过杨林山(今湖北省洪湖市螺山镇境内)后,有渡口,据说是诸葛亮老师庞德公所建,当地人叫庞公渡(不是小说中庞统借兵的那个渡口)。

曹操兵败后,一种说法是没有坐船,就沿陆路撤回了江陵;另一种说法是,不可能把所有船都烧掉,曹操坐船到庞公渡,这时如果再沿水路逆流而上的话,长江蜿蜒回转,怕被东吴水军追上,所以从此登岸,改由陆路经华容道至江陵。我赞同后者。

不管怎么说,华容至陆口一线,都是曹军的生命线。

三、对孙刘联军而言,夏口-陆口是抢夺线。

对于刘备、周瑜而言,根据地理地形,其实有上、中、下三种方案。

赤壁全纪实(地理专题)剖析长江地图,曹操刘备周瑜进军路线策略

自制地图:柴桑至陆口地理路线图

上策,一定是抢占陆口,让曹操的陆军无法发挥威力,这样只能拼水战,周瑜三万水军加上关羽一万水军,PK刚投降曹操的荆州水军,优势还是明显的。

中策,万一陆口被曹操占领了,则北线退守到夏口,依托夏口东侧长江两岸的蜀山、汉南山、樊山、来山、鲁山、石鹿山等,陆军死守,水军隔断长江;而南线,依托蒲圻到阳新的羊头山一带,设关隘,多埋伏,阻击进攻柴桑的陆军,因为这些地方都是易守难攻之地,所以孙刘联军也是很有希望挡住曹军,不过这就要陷入拉锯战了。

下策,如果陆口、夏口、羊头山都守不住,那就只好撤回柴桑,依托东北武穴段江面狭窄,山峰耸立的地形,阻挡敌军了,不过这时候形式就很危险了。所以当周瑜向孙权要兵五万时,孙权说先给你三万,剩下的分批凑,你尽力打,打不过我来,指的就是要死守柴桑了。

这么看的话,其实赤壁之战,曹操虽然声势浩大,但想打赢,还真绝非易事,所以贾诩才提议修整,不要进攻东吴,可惜曹操不听。而对于联军而言, 抢占陆口,无疑是第一大要务。

四、赤壁之战,非在赤壁。

历史的真实情况是,孙刘联军,乘大船很快抵达陆口,此时曹操陆军未到,水军已至,联军击败曹操水军,占领南岸的陆口,实现了上策。失去水军的支援,陆军抵达后无法过江再攻陆口,曹操没有办法,只能将大船停靠在陆口对岸,洪湖东侧,也就是乌林一带,然后陆军也驻扎于此,将船连锁,在此操练,等冬去春来再决战,结果被一把大火烧了。

因为陆口的南面,有赤壁山,所以这片地区,被叫做赤壁,然而火烧真正地点,不是赤壁山,而是乌林。

至于具体战争经过,排兵布阵,敬请期待《赤壁全纪实(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